沉积边界论文_刘中宪,张征,王少杰,梁建文,王海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边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边界,东营,断层,民丰,地震波,可吸入颗粒物,图像。

沉积边界论文文献综述

刘中宪,张征,王少杰,梁建文,王海良[1](2019)在《基于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法的城市区域沉积盆地叁维地震响应宽频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区域沉积盆地叁维地震动模拟问题,发挥边界元法处理无限域波动问题的独特优势和快速多极算法(FMM)处理大规模问题的特性,形成适用于宽频、高自由度模型的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法(FMM-IBEM)。通过精度对比和效率验证发现,FMM-IBEM可精确高效地实现叁维复杂场地地震动宽频模拟,同时大幅度降低存储量和计算量。采用该方法对某含起伏基岩面的叁维复杂形状沉积盆地进行频域和时域分析,结果表明:入射频率、盆地形状和盆地内部的位置点对沉积盆地地表位移放大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低频域的放大作用高于高频域;频谱曲线呈现多个共振频段;沉积盆地中部和边缘处地表位移放大效应差别显着。重要工程选址宜避开沉积盆地中地震能量积聚区域。(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亮[2](2018)在《渤中凹陷石南地区边界断裂复活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相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断陷盆地边界断层通常具有分段生长机制,为了定量表征断层分段生长过程及其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以渤中凹陷石臼坨凸起石南断层为靶区,基于地震反射剖面解译成果,通过分析断层沿走向断距-距离曲线形态,并采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回剥断层古断距,对石南断层形成演化历史进行恢复。通过对断层古断距、断层活动速率和活动差异性的研究,结合该区沉积沉降特征和地质背景,探讨了断层活动对沉积相的控制。研究表明:1)石南断层具有典型分段生长特征,在沙河子期由4段小断层组成,至东营期才连接成一条大规模断裂,发育了同向折线型和同向共线型两种调节带,古调节带通常使得断层下降盘发育横向背斜并成为物源入盆优势区;2)应用"断距回剥"法定量恢复了石村地区边界断层古近系各时期断层分布规律;3)总结边界断层具有"变换构造带控砂"、"下降盘控砂"两种控砂模式和"强烈活动段控沉降控烃源岩"的特征;4)断距回剥表明沙一沙二期,石村断层有叁处处于"沉寂"状态,QHD35-2区块在边侧水体加深的情况下坡度变缓水流由横向背斜上方入盆,由扇叁角洲沉积转变成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另外两处则在水下横向背斜和安静的构造活动条件下发育了碳酸盐滩坝及混合滩坝沉积。(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颜博[3](2018)在《地质沉积相图像分割与边界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方面。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地质知识可以使得地质工作者越来越方便分析各种地质特性。并且将地质工作者从复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在地震相图像分割领域,现如今地质工作者更多的是使用人工绘制的方法,人工绘制的方法浪费了地质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将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引入到地震相图像分析中是相当有意义的。但是因为地震相图像的信息不准确性和信息缺失性,导致了现如今常用的自动图像分割算法以及岩性分类方法在地震相图像分析中并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本文针对地震相图像的信息不准确性和信息缺失性作出如下工作和创新:1.提出了基于人机交互的GSH地震相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通过人机交互的手法,将地质专家的地质经验带入到图像分割算法当中,首先地质专家通过鼠标在地震相图像上添加标签,然后使用超像素分割算法预处理地震相图像,为后续计算减少数据量,然后通过区域生长的方法将有标签超像素与其周围距离最近的无标签超像素合并,接下来通过强制融合的方法将剩余无标签的超像素强制融入其周围最近的有标签超像素中,最后得到的地震相图像的分割结果,并且该分割结果符合地质专家对地震相图像的判断。该算法通过人机交互的手法解决了地震相图像的信息不准确问题。2.提出了基于先验形状的偏置场变分水平集算法,在有信息缺失的地震相图像上首先使用基于人机交互的GSH地震相图像分割算法分割出中间结果图,然后地质专家在该中间分割结果图上绘制标签,接下来使用基于先验形状的偏置场变分水平集算法求出目标区域的边缘轮廓。本算法是结合先验形状来约束水平集,来弥补地震相图像的信息缺失,使得最后的分割结果符合地质专家的预期。3.根据上述两个地震相图像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地震相图像分割系统。并且从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模块设计等角度详细介绍了本系统。本文通过人机交互以及先验形状约束的方法解决了地震相图像的信息不准确以及信息缺失的问题,使得通过本文两个算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既符合地震相图像本身的性质又符合地质专家的预期。(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邵绪鹏,张立强,靳久强,张立宽[4](2018)在《东营凹陷民丰北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带边界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地区深层砂砾岩体钻井数少,常规沉积相研究方法主观因素过多,加之常规地震属性技术无法准确刻画砂砾岩体沉积相边界,导致该地区沉积相边界划分存在分歧。在总结薄层调谐反射理论的基础上,以沉积学规律为指导,应用分频解释技术对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的砂砾岩体的沉积相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民丰北带砂砾岩体为近岸水下扇沉积成因,细分为近岸水下扇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砂砾岩体发育段在地震频谱上具有频陷特征,是薄层细粒沉积与厚层粗粒沉积的综合地震反映;低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根沉积特征,中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中沉积特征,高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端沉积特征;横向上,砂砾岩体靠近陈南断层分布,由陈南断层向南依次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纵向上,砂砾岩体向陈南断层方向呈退积式发育。该研究成果对岩电关系复杂、常规地震属性较难识别的少井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文娟[5](2017)在《考虑渗流边界和颗粒沉积的微滤过程模拟及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滤作为应用最广的液体膜分离技术,在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膜污染现象使得微滤过程的膜渗透通量随运行时间大幅下降,过程能耗、维护和操作费用增加,严重阻碍微滤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抑制膜污染、提高膜渗透通量,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揭示微滤过程的膜污染颗粒沉积、滤饼形成机理,采用湍流促进器强化流场,并对其结构进行设计和条件优化,是强化微滤过程、实现高效应用的主要研究途径。但是,现阶段数值模拟研究微滤过程中通量衰减机制时,未能同时考虑渗流边界条件和滤饼形成过程的综合影响,建立的模型难以准确预测渗透通量和滤饼沉积。此外,常用软件中缺乏模拟悬浮颗粒流在多孔微滤膜表面流动、沉积生长过程的模块,不能直接用于微滤过程的模拟和设计。因此,本论文围绕目前微滤强化过程CFD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开发了考虑渗流边界和颗粒沉积的叁维数值模块particleFoam,针对圆管和扰流挡板强化两种微滤膜过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成功预测了不同操作条件和挡板结构参数下的渗透通量和滤饼厚度分布,分析微滤过程强化传质机理,提出新的预测、评判流场强化程度的指标。首先,构建了悬浮料液在微滤膜表面沉积生长的模型,并开发了可同时计算瞬时不可压缩流和悬浮颗粒流的叁维数值模块particleFoam,提出了颗粒在壁面沉积的体积分数(volfrac)计算方法,实现底层网格上颗粒层平均高度的计算,解决了悬浮颗粒在膜表面粘附并形成过滤阻力过程的数值模拟问题。建立的particleFoam模块采用groovyBC壁面边界条件类型,并与volfrac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渗透通量计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滤饼厚度的实时计算,最终实现了随滤饼阻力变化的渗透通量的计算。渗透通量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5%,证明了本论文开发的particleFoam模块在模拟实际微滤过程膜污染现象时是有效和可靠的。针对圆管微滤膜提出两种颗粒在膜表面的沉积模型:首先是颗粒接触膜表面即被判定为粘附的全粘理想模型;其次是能准确预测圆管微滤膜中悬浮颗粒在膜表面的粘附过程的沉积判定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渗流边界层附近随机力场对颗粒沉积运动影响,利用伯努利随机函数,将膜表面上颗粒受力后的法向速度ur随机化,以随机化的ur与纯水时壁面最大法向渗流速度umax的比值作为颗粒在膜表面沉积行为的判据。通过考察两种模型中跨膜压力、进口速度和料液浓度叁个因素对渗透通量和滤饼沉积的影响,发现引入用于描述湍流、颗粒运动的随机函数建立的沉积判定模型,其渗透通量模拟结果与实际工况吻合度较高,数值误差由全粘理想模型的40%降低至20%左右,滤饼平均厚度相对误差小于15%。研究表明,沉积判定模型可以实现更接近真实工况的动态、详细的滤饼分布形貌,并有效预测相应的渗透通量变化过程。扰流挡板的植入使膜管渗流边界处颗粒的切向速度显着增加,其受力分布更为复杂,单一的ur/umax判据不再适用于颗粒沉积的模拟预测。因此,针对圆管中加入扰流挡板强化微滤过程,结合颗粒所受的曳力与速度的线性关系,提出基于颗粒法向渗透速度uf和切向错流速度uc之间的沉积判定,来简化表示渗流曳力和错流曳力对颗粒沉积的竞争作用结果,实现在湍流强化的微滤过程中颗粒沉积的模拟和判定。以渗透通量、滤饼厚度等为优化目标对微滤过程进行模拟设计,揭示了扰流挡板结构参数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强化过程的影响:扰流挡板收缩率β值越大,渗透通量越高;优化扰流挡板结构参数后(β=0.64,L/D=1.5),过滤传质阻力降低,滤饼层的平均厚度从圆管的0.318 mm减薄到0.026 mm,渗透通量也随之提高约60%,预测值与文献中实验结果误差小于10%。该模型实现了微滤强化过程的快捷预测及准确设计,并获得了实验难以直观监测的滤饼沉积分布数据。为了揭示流场旋涡结构对微滤过程强化的作用机制,引入流场旋涡强度,选用旋涡涡核判据Q作为湍流场涡结构的识别方法,解决了单一壁面剪切力或湍动能难以解释湍流度近似情况下滤饼沉积和渗透通量差异的关键问题。扰流挡板收缩率β可显著增强旋涡强度,当β从0.28提高到0.64后,最大平均Q值提高332%,强化效果明显;扰流挡板间距L/D的变化对流场强化影响没有β显著,L/D值从3降到1后,最大平均Q值提高92%。Q等值面指标直观、可视化地区分了流场的湍流强度差异,可以准确评价圆管中湍流强化效果,揭示了流场旋涡结构差异导致的微滤过程强化机制,是筛选微滤过程最优操作条件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1-01)

范雪松,樊太亮,王宏语[6](2017)在《松辽盆地梨树断陷登娄库组边界类型与沉积体系展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维与叁维地震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研究了梨树断陷登娄库组边界类型与范围。结果表明,断陷北缘与南缘为剥蚀边界,东缘与西缘为资料边界。在沉积学原理指导下的钻测井资料分析表明,梨树断陷登娄库组沉积期发育辫状河叁角洲与湖泊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3类亚相与7类微相,并主要受北部与东北部物源控制。登娄库组下部沉积期,断裂活动减弱,辫状河叁角洲沉积进积到断陷南部与桑树台次洼区;登娄库组上部沉积期继承了下部的沉积格局,但进入坳陷期后,古地貌变缓,前缘亚相扩大。(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7年05期)

陈晓乐,钟文琪[7](2017)在《口喉边界传热下吸湿性颗粒物运动与沉积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含呼吸道周边黏液层和组织的口喉呼吸道模型,实现了黏液层上水蒸气组分输运和对流传热、黏液层内汽化潜热和黏液层及呼吸道周边组织内的导热模拟,在27.6°C,相对湿度34.7%空气入口条件下分别模拟了在1)考虑呼吸道、黏液层及组织导热、对流和汽化潜热和2)呼吸道壁面恒定37°C两种边界条件下的理想口喉模型中多组分吸湿性颗粒物的运动和沉积。结果表明,条件1平均相对湿度较条件2高2.3%,但颗粒物沉积率比条件2小,最大差异可达9%;颗粒物沉积形式类似,但条件1下沉积的颗粒物平均直径比条件2小40.7%,逃逸颗粒物平均直径小14.3%。(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张伟忠,查明,韩宏伟,于景强,崔世凌[8](2017)在《东营凹陷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演化耦合关系的量化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边界断层组合样式及演化特征的分析,利用新方法量化表征边界断层活动性特征,并从微观-宏观角度分析边界断层活动性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最终建立基于断层活动性的沉积模式量板。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期边界断层活动性自西向东具有弱—强弱交替—强的变化特征;微观上,边界断层活动性控制形成了稳定-富物源型、动荡-富物源型、稳定-贫物源型和动荡-贫物源型4种沉积环境;宏观上,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推进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微观与宏观上相结合,可以建立基于断层活动性的沉积模式识别量板,明确边界断层活动性与陡坡带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刘博,单敬福,方世祥,朱雷[9](2017)在《苏里格气田加密井区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研究区盒8下段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约束条件的确定问题,依据地质资料、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基于沉积旋回确定了研究区心滩沉积的头部,尾部及翼部;基于测井资料(包括直井与水平井),确定心滩沉积的有效厚度,长度与宽度值。最终确定了研究区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约束条件:有效厚度4.4~6.4 m,平均厚5.0 m;长度主要为600~800 m,宽度主要为300~400 m;长厚比为150∶1,宽厚比为70∶1,长宽比为2∶1,不仅为研究区心滩沉积微相的地质建模提供依据,也为研究区辫状河心滩沉积微相的生产开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7年05期)

陈涛[10](2017)在《石墨粉尘高温气冷堆温度梯度边界层内沉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气冷堆内石墨粉尘运动行为对于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石墨粉尘跟随氦气流动过程中,在反应堆一回路不同部位和设备表面的沉积将影响这些部件的热工水力性能,给其维护和检修带来不便。其中,一回路中很多重要的换热部件均存在温度梯度,石墨粉尘由于温度梯度所受到的热泳力对其运动和沉积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石墨粉尘在温度梯度边界层内的沉积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及针对高温气冷堆中两个重要的换热结构开展相应的数值模拟,拟为高温气冷堆内石墨粉尘沉积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提供了帮助。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温度梯度边界层中石墨粉尘沉积实验研究表明:石墨粉尘在两段试验段的总沉积效率以及第一段试验段的沉积效率均随着入口温度的上升和管内雷诺数的下降呈上升趋势,第二段管的沉积效率随着管内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由于管内气体与壁面的换热主要集中在第一段实验段中,因此对于第一段实验段而言,石墨粉尘在其内的沉积主要受到热泳沉积以及流体流动本身带来的颗粒沉积两方面的影响;而对于第二段实验段而言,由于管内并没有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边界层,此时石墨粉尘的沉积主要是管内流体流动本身带来的颗粒沉积造成。针对回热器中石墨粉尘沉积行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直通道模型中石墨粉尘的沉积主要是热泳沉积,随着颗粒粒径和入口速度的上升,石墨粉尘沉积效率由于趋壁运动趋势和模型内运动时间的减小而呈下降趋势;锯齿型模型中石墨粉尘的沉积主要是惯性沉积,随着模型复杂程度,颗粒粒径以及流体入口速度的增加,石墨粉尘的沉积效率呈上升趋势。直通道模型内热泳沉积的份额在90%以上,而锯齿型模型内热泳沉积的份额大约为5%。综合考虑传热流动性能以及石墨粉尘的沉积规律表明,对于实际应用,选择翅片长度适中的锯齿型型板翅回热器结构更有利。针对叁种简化的堆芯结构模型中石墨粉尘沉积行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球床结构颗粒的沉积主要是惯性沉积以及湍流沉积,由于燃料球表明的温度高于流体温度,所以温度梯度边界层内的热泳力对于石墨粉尘的沉积具有抑制作用,面心立方结构中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简单立方模型内颗粒沉积效率与体心及面心立方模型相比,由于流道简单,沉积效率明显低很多。随着球床层数以及颗粒粒径的增加,颗粒的沉积效率呈增加趋势,但在简单立方结构内效率增加并不明显。由于流体速度分布存在涡流,石墨粉尘在模型内的运动轨迹也存在涡状结构。叁种模型中石墨粉尘沉积效率最高的是体心立方结构,最低的是简单立方结构。(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4-01)

沉积边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断陷盆地边界断层通常具有分段生长机制,为了定量表征断层分段生长过程及其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以渤中凹陷石臼坨凸起石南断层为靶区,基于地震反射剖面解译成果,通过分析断层沿走向断距-距离曲线形态,并采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回剥断层古断距,对石南断层形成演化历史进行恢复。通过对断层古断距、断层活动速率和活动差异性的研究,结合该区沉积沉降特征和地质背景,探讨了断层活动对沉积相的控制。研究表明:1)石南断层具有典型分段生长特征,在沙河子期由4段小断层组成,至东营期才连接成一条大规模断裂,发育了同向折线型和同向共线型两种调节带,古调节带通常使得断层下降盘发育横向背斜并成为物源入盆优势区;2)应用"断距回剥"法定量恢复了石村地区边界断层古近系各时期断层分布规律;3)总结边界断层具有"变换构造带控砂"、"下降盘控砂"两种控砂模式和"强烈活动段控沉降控烃源岩"的特征;4)断距回剥表明沙一沙二期,石村断层有叁处处于"沉寂"状态,QHD35-2区块在边侧水体加深的情况下坡度变缓水流由横向背斜上方入盆,由扇叁角洲沉积转变成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另外两处则在水下横向背斜和安静的构造活动条件下发育了碳酸盐滩坝及混合滩坝沉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边界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中宪,张征,王少杰,梁建文,王海良.基于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法的城市区域沉积盆地叁维地震响应宽频模拟[J].岩土力学.2019

[2].陈亮.渤中凹陷石南地区边界断裂复活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相的控制[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颜博.地质沉积相图像分割与边界追踪[D].电子科技大学.2018

[4].邵绪鹏,张立强,靳久强,张立宽.东营凹陷民丰北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带边界划分[J].地质科技情报.2018

[5].张文娟.考虑渗流边界和颗粒沉积的微滤过程模拟及强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7

[6].范雪松,樊太亮,王宏语.松辽盆地梨树断陷登娄库组边界类型与沉积体系展布[J].断块油气田.2017

[7].陈晓乐,钟文琪.口喉边界传热下吸湿性颗粒物运动与沉积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

[8].张伟忠,查明,韩宏伟,于景强,崔世凌.东营凹陷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演化耦合关系的量化表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刘博,单敬福,方世祥,朱雷.苏里格气田加密井区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7

[10].陈涛.石墨粉尘高温气冷堆温度梯度边界层内沉积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单一河道识别标志——河道间薄层砂沉...井单井沉积相分析综合柱状图-5基准面理论与层序边界划分理论差异对...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白田坝组沉积...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盆地分布图河流相储层层次界面划分(据Miall,1...

标签:;  ;  ;  ;  ;  ;  ;  

沉积边界论文_刘中宪,张征,王少杰,梁建文,王海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