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乡贤”: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构建机制

培育“新乡贤”: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构建机制

论文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研究如何构建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乡贤因为具有权威性、内生性、公共性等特征,能够有效动员和组织农民,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内生主体基础。基于上述传统治理智慧的启示,本文构建权威嵌入性、公共性与治理主体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从历史变迁和当前实践的角度分析通过培育新乡贤构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运作机制。研究表明:1○乡村权威的嵌入性影响其治理能力、公共性影响其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影响乡村治理主体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2○从历史变迁来看,乡村主导性权威决定村庄治理模式,其中传统时期是文化权威的生成与士绅治村,集体化时期是政治权威的构建和国家治村,包产到户后则是经济权威的兴起和能人、富人治村。3○培育新乡贤是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有效构建机制,包括宗族权威公共化、文化权威在地化和经济权威体制化三种具体机制。三种机制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生长公共性、提升嵌入性,进而提升其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最终实现村庄有效治理。4○作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新乡贤,其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的机制是基于村庄内部组织的再运作。

论文目录

  • 一、提出问题与文献回顾
  •   (一)乡贤作为传统时期乡村治理的内生主体基础
  •   (二)新乡贤与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基础
  •     1. 新乡贤的概念和内涵。
  •     2. 新乡贤能否成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
  •     3. 作为内生主体基础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 二、乡村权威的嵌入性、公共性与治理主体的有效性
  •   (一)乡村权威的嵌入性与公共性
  •   (二)分析框架:嵌入性、公共性与治理主体有效性
  • 三、乡村权威特质与乡村治理内生主体基础的历史变迁
  •   (一)传统时期的文化权威与士绅治村
  •   (二)集体化时期的政治权威与国家治村
  •   (三)包产到户后的经济权威与能人富人治村
  • 四、培育“新乡贤”:构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新探索
  •   (一)蕉岭案例:宗族权威的公共化
  •   (二)赣县案例:文化权威的在地化
  •   (三)佛冈案例:经济权威的体制化
  • 五、历史及现实的比较分析:新乡贤如何促进乡村振兴
  •   (一)新乡贤之“新”:历史维度下的纵向比较
  •   (二)新乡贤之“贤”:现实实践下的横向分析
  •   (三)新乡贤促进乡村振兴的内核机制:基于村内组织再运作
  • 六、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龚丽兰,郑永君

    关键词: 新乡贤,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乡村治理,构建机制

    来源: 中国农村观察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农业经济

    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府治理中的‘试点制’研究”(项目编号:15YJC810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 F323

    页码: 59-76

    总页数: 18

    文件大小: 847K

    下载量: 1840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培育“新乡贤”: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构建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