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托马斯杰斐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托马斯,杰斐逊,语义,民主,美国,弗吉尼亚,彼得。
托马斯杰斐逊论文文献综述
卢玉科[1](2019)在《试析托马斯·杰斐逊的政治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杰斐逊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思考既结合了当时美国非常具体和现实的政治实践,又融合了他在游历欧洲之后的深刻认识与思考;不仅继承了欧洲近代政治理论的丰硕成果,而且还兼顾了北美人民独立斗争和政治建设的实际,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宏观层面梳理出杰斐逊政治哲学的体系架构。还需注意的是,一旦建构起理论体系,就意味着组建体系的各个理论部分之间应当是自洽的,换言之,它们之间没有很明显的矛盾、对立与冲突,而是内在有机统一的。所以,掌握杰斐逊权利观、民主观和自由观的主要内容,厘清叁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最后,掌握杰斐逊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对其形成辩证认识,一方面要肯定其中的积极启示或意义,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其局限性。这是由理论输入转化为理论输出的重要环节,由客观知识转化为主观体认的重要一步。第一章简明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章认真梳理杰斐逊个人生平与政治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厘清他面对的时代问题,追溯哪些理论和思想为他做了理论奠基。第叁章阐述杰斐逊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在权利观方面,论述何谓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的二分、革命的权利。在民主观方面,解析权力的相互制衡、预防暴政、多数胜过少数的民主。在自由观方面,阐释宗教信仰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第四章剖析杰斐逊政治哲学的不足之处和积极意义。第五章对全文做出总结。(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10)
段超[2](2018)在《“托马斯·杰斐逊还活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历任总统中,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是最难以捉摸的一位。他的思想与性格既单纯又复杂——博学多才却又过分天真,洞悉人心却又自欺欺人,高擎理想的火炬却又放纵不羁。在他去世的1826年7月4日,发生了两个耐人寻味的巧合——这一天恰逢他起草的《(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8-09-26)
董江阳[3](2017)在《托马斯·杰斐逊建立的政教“分离墙”》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杰斐逊从严格宗教信条上讲属于自然神论者或宗教怀疑论者,甚至还可能属于反宗教性的不信仰者。不过杰斐逊是一位成熟政治家,他对自己的宗教探索与见解及其可能引发的物议与争论,不是没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他不会任由宗教问题毁坏自己的政治生涯。所以在宗教问题表述上,他还是运用了一种应有的审慎与克制。尽管如此,他的一些零散论述,还是使他的政敌有理由把他描述成一个不信仰者和无神论者。总之,宗教(本文来源于《基督宗教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卢晶[4](2017)在《《美国的斯芬克斯—托马斯·杰斐逊传》(节选)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原文出自《美国的斯芬克斯——托马斯·杰斐逊的性格》,本书是一部传记,主要介绍了杰斐逊的生平事迹。本次研究节选自第四章“华盛顿特区,1801-04”,该章节主要记录了杰斐逊抵达华盛顿后,在第一任总统任期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回顾了杰斐逊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的政治主张与其所取得的成就。该部分兼具描写及叙述,如何准确传达原文内容及风格特点,同时又能译出地道的中文是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本片翻译报告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翻译项目进行了简单介绍,主要包括作者介绍、文本介绍等。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翻译文本的文本类型及涉及翻译理论在此次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本文以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指导,纽马克在其着作《翻译问题探讨》中将文本划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呼唤型文本,根据其分类方式,本文以表达功能为主。但同时纽马克指出,任何一种文本都不可能是单一类型文本,因此文本翻译不应限于单一的翻译方法。第叁部分根据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本章分为了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两部分,分别从词汇、句式结构及文化用词上举例说明了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第四部分是对翻译报告的总结,简单介绍了本次翻译的不足及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杜成菊[5](2017)在《《美国的斯芬克斯—托马斯·杰斐逊传》(节选)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斯芬克斯:杰斐逊传》是约瑟夫J.埃利斯所着的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目的论是西方翻译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叁个基本的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本文以《美国的斯芬克斯:杰斐逊传》(节选)的翻译实践为例,分析论述了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目的论不但可以作为译者翻译的指导原则,同时还可以为译者在翻译方法和技巧方面提供参考。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运用目的论能够使译文整体的特色更为明显,达到更佳的翻译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16)
陈露茜[6](2015)在《托马斯·杰斐逊教育观中的精英话语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杰斐逊的教育观根植于他那"高贵"的出身、弗吉尼亚的地方主义情节和"进步"学说的引领。在其飞扬的文采之中,我们发现,杰斐逊所谓的"人民"的真实含义是拥有土地的"自耕农",是以杰斐逊为代表的革命精英们的自称。他们的土地成为他们的"自由"、"平等"与"美德"的证明,使其成为"天然的贵族",而教育的所有目的与意义,就是要将这样一代不依靠门阀血缘,而是依靠美德才能的"天然的贵族"一代一代地"世袭"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杰斐逊的教育观中,教育不是未雨绸缪的理想主义,而是为了精英权力的巩固;教育不是为了实现"全民参与"的民主情怀,而是社会精英自我延续的上层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陈志杰[7](2015)在《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悖论的化身》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自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悖论的国家,而其国家"奠基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可谓美国悖论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被认为是自由的斗士;而作为一名奴隶主,在美国这样一个看重个人自由的国度中,他则为奴隶制的存在而极力辩护;他痛恨派系斗争,却在掌权后竭力铲除政府中的敌对党人——联邦主义者;他提倡政府权力不能过大,而在其任职期间,政府的权力则大大增强。考虑到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杰斐逊的悖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恰恰成为美国悖论的典型化身。(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曾靖皓[8](2015)在《他一生都在寻求权力与自由的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伟人的传记写作一般都会呈现出这样的现象:早期研究多是以人物的成长和事业为线索,追溯其辉煌的一生,从各个方面寻找人物的伟大和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之后,随着研究深入,或者更多资料的发现,人物不为人知或出人意料的一面被曝光,以此为据的传记多会把几乎走向神坛的伟人(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5-07-22)
彭娟[9](2015)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意义传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由笔者所做的英汉翻译实践和对其进行的翻译评注两部分构成。翻译的源语语篇是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所着的《托马斯·杰斐逊传》的第五章。评注部分以纽马克关于意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相关理论阐释为指导,结合论文作者对自身翻译实践中的实例分析,探讨语义翻译策略和交际翻译策略在意义传达中的应用。论文指出意义的传达是翻译的核心问题,目的语文本应准确精炼地再现源语言文本的意义,尤其是源语言文本作者所要表现的客观真实。意义的理解和传达受到言内因素和言外因素的制约。语义翻译是在原作者的语言层面进行书写,使目的语文本的语义都尽可能地接近源语言文本。交际翻译是在读者的语言层面进行书写,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侧重点不同,但二者在翻译实践中相辅相成。译者应充分考虑影响意义理解的因素,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认知意义、交际意义和联想意义,灵活运用语义翻译策略和交际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实践。首先,认知意义的理解多受言内因素的支配,译者必须紧随原作者的思维过程对源语言进行分析,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语境推敲确定多义词或短语的语义,继而主要通过语义翻译,辅以交际翻译把信息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其次,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特的语义构成系统,每个语义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特定的交际意义和联想意义。交际意义更多表达的是源语言的交际意图,而联想意义涉及面比较宽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许多文本外信息。交际意义和联想意义理解多受言外因素支配。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对交际意义和联想意义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认真审视言外因素,了解源语言的交际语境以及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能力和其对文本相关知识的视域范围,主要通过交际翻译,辅以语义翻译传达交际意义和联想意义,以便于目的语读者获得对译文的连贯性理解,同时获取译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4-26)
郑丽[10](2014)在《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最博学、最勤奋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之一,是他那个时代最为真诚的新闻自由主义者。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主要缘起于自然权利学说和限权政府理论,与其民主理论和哲学理念一脉相承。他从捍卫民主的角度指出新闻自由是监督政府、启发民智的有力保障。在其总统任内,杰斐逊极力推动《权利法案》的通过,极力捍卫新闻自由等权利,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托马斯杰斐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美国历任总统中,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是最难以捉摸的一位。他的思想与性格既单纯又复杂——博学多才却又过分天真,洞悉人心却又自欺欺人,高擎理想的火炬却又放纵不羁。在他去世的1826年7月4日,发生了两个耐人寻味的巧合——这一天恰逢他起草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托马斯杰斐逊论文参考文献
[1].卢玉科.试析托马斯·杰斐逊的政治哲学[D].延边大学.2019
[2].段超.“托马斯·杰斐逊还活着”[N].中华读书报.2018
[3].董江阳.托马斯·杰斐逊建立的政教“分离墙”[J].基督宗教研究.2017
[4].卢晶.《美国的斯芬克斯—托马斯·杰斐逊传》(节选)翻译报告[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杜成菊.《美国的斯芬克斯—托马斯·杰斐逊传》(节选)翻译报告[D].山东师范大学.2017
[6].陈露茜.托马斯·杰斐逊教育观中的精英话语释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7].陈志杰.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悖论的化身[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曾靖皓.他一生都在寻求权力与自由的平衡[N].上海证券报.2015
[9].彭娟.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意义传达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5
[10].郑丽.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及实践[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