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降雨引起的坡体地下变化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降雨通过坡面入渗和后缘渗流补给坡体地下水,对于上游存在面积广阔的汇水区域的潜在滑坡区,后缘渗流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滑坡抢险过程要求快速有效阻止降雨对潜在滑体的地下水补给,但目前的边坡截排水措施面临诸多困难,探索主动高效的截排水方法仍是当前迫切之需。充气截排水方法通过注气在边坡后缘来水路径上形成局部渗透系数较低的非饱和区截水帷幕,阻断后缘地下水补给,为实现快速截排地下水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大型边坡模型试验和气液两相流数值分析,研究了充气非饱和区的阻水机理,得出了坡体地下水位随充气时间和充气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充气非饱和阻水区内高压气体扩散运移特征和气液两相渗流场特征,探究了充气非饱和区特征与截水效果间的关系。主要成果如下:(1)边坡充气后可划分为三个区域:充气非饱和区、非饱和区上游水位升高区和非饱和区下游水位下降区。充气过程可分为非饱和区形成和非饱和区基本稳定两个阶段,非饱和区在持续充气维持下可以稳定发挥截水作用,有效降低下游地下水位,距离非饱和区较近处的地下水位降低速率和降幅较大,物理模型试验中单点充气时坡体下游地下水位的平均降幅可达13.2%以上。停充后非饱和区气压快速下降但仍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截水。(2)非饱和区内高压气体扩散运移特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气相不断向水相中溶解扩散的第一阶段,出现以不流动的封闭气泡形态存在的气相的第二阶段,气相开始在小部分孔径较大的连通孔隙中流动的第三阶段,发生气体突破气相沿优势渗流通道流动的第四阶段,原有气相渗流通道孔径扩张且渗流路径增加的第五阶段。此过程中非饱和区的水-气形态特征从气封闭系统逐渐过渡为双开敞系统,最终接近水封闭系统。(3)充气截水效果受充气压力影响显著,低于进气压力时充气始终无截水效果,在大于进气压力至高于突破压力的这一范围内,截排水效果随充气压力增大而提升,但不能超过最大充气压力以避免坡体的变形破坏。(4)基于充气截排水方法二维设计简图建立了阻水比与非饱和区特征之间的关系。阻水比与非饱和区长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取决于渗透系数降幅;阻水比随非饱和区宽度增加先快速增加,而后逐渐趋于稳定,增速变化及稳定阻水比取决于渗透系数降幅。物理模型试验中多点充气扩展非饱和区范围时坡体下游地下水位的平均降幅可达27.3%以上。(5)非饱和区扩展过程中,渗流场由水流为主逐渐过渡为气流为主,单点充气非饱和区的形状在二维平面上大致呈椭圆形,多点充气非饱和区呈现近似的矩形,宽度不是单点充气非饱和区的简单叠加,扩展方向因受地下水渗流影响而偏向坡脚方向。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谢威
导师: 尚岳全
关键词: 滑坡治理,充气截排水,非饱和阻水区,充气截水效果,模型实验,数值模拟
来源: 浙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浙江大学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C03006)滑坡灾害安全处置技术方法研究及工程示范
分类号: P642.22;P641
DOI: 10.27461/d.cnki.gzjdx.2019.002162
总页数: 129
文件大小: 11065k
下载量: 3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相电感非饱和区定位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20)
- [2].考虑非饱和区的复合土工膜防渗坝渗流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3(05)
- [3].考虑非饱和区的土石坝渗流分析[J]. 水力发电学报 2010(01)
- [4].非饱和区扩展的RNN算法优化[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8(03)
- [5].土壤非饱和区含水层对潮致地下水波动的影响[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6].考虑非饱和区变形的基坑降水沉降分析[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7].充气截排水渗流与变形耦合数值模拟[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2)
- [8].非饱和区等效瞬时电感在判别变压器和应涌流中的应用研究[J]. 电力设备 2008(04)
- [9].基于湿润区分层假定对Green-Ampt模型的改进[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8(03)
- [10].非饱和土石坝渗流分析[J]. 灾害与防治工程 2008(02)
- [11].土石坝饱和-非饱和渗流场影响分析[J]. 价值工程 2018(36)
- [12].非饱和区常水头井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7(05)
- [13].高土石坝渗流参数敏感性分析[J]. 东北水利水电 2012(05)
- [14].降雨入渗对非饱和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J]. 科技通报 2018(02)
- [15].考虑非饱和土基质吸力作用的土石坝渗流分析[J]. 力学季刊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