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体粘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性,液体,粘度,流速,性能,联轴器,悬浊液。
液体粘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哲[1](2019)在《矿井主皮带系统中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液体黏土软启动装置的内容,然后说明主要技术和相关数据,最后指出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刘厚斗,张忠珍,李辉,夏长庚,闫晓晗[2](2019)在《液体粘性离合器在适时四驱汽车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液体粘性传动技术的结构及原理,对其在适时四轮驱动汽车上进行应用研究。系统阐述了粘性联轴器由油膜粘性剪切工作状态到混合摩擦状态的变化过程及其转速的无级调节原理,并利Solidworks叁维软件对液体粘性离合器(LVC)进行实体建模,进而对其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系统的转矩传递特性分析。最终通过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提出合理的(LVC)应用及布局形式,对推广车用粘性传动技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型汽车》期刊2019年04期)
王旭龙[3](2019)在《小流量粘性液体用涡轮流量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流量计中,涡轮流量计是一种高精度流量计,并且具有重复性好、量程比高、抗干扰、体积小等特点,所以应用较多。在涡轮流量计的使用中,流体的粘度是影响其测量特性的关键参数,流体的粘度越大测量特性越差。此外,通过涡轮流量计的流量越小,流量计的通径越小,则流体粘度对流量计测量特性的影响也会越显着。本文针对某厂生产的用于测量10cSt粘性液压油的DN6型涡轮流量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来模拟分析其流场,并对其结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其测量粘性液体时的精度、线性度、测量下限和压力损失等测量特性。首先,简单介绍了涡轮流量计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研究背景和意义,并详细讲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涡轮流量计的理论方面,粘度对流量计特性的影响方面,以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优化流量计结构方面的研究,最后简述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执行步骤。然后,通过对叶轮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叶轮的运动方程,建立了涡轮流量计的理论模型;并介绍了它的仪表系数和仪表系数曲线的意义。再次,根据某厂生产的DN6型粘性液体用涡轮流量计,在FLUENT软件中分别使用Standard k-ω、SST k-ω、标准k-ε、RNG k-ε、Realizable k-ε、Spalart-Allmaras六种湍流模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得到最适合本产品的湍流模型为RNG k-ε模型,证明此仿真方法可以指导流量计的仿真改进。并通过分析流量计内部的流场,结合其理论模型,对其提出了结构改进意见。最后,针对上一章所提出的结构改进意见,分别改变前后导流架端部形状,改变叶轮的导程,以及改变前、后导流架和叶轮凹槽宽度,通过FLUENT仿真找出最佳的改进方案,以达到提高涡轮流量计测量特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0)
李段荣[4](2019)在《潜油泵粘性液体性能的试验研究和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进行此试验的原因,介绍了试验的设计方案和原理,并通过试验得出试验结果,最后列举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试验的效益分析与市场前景,对更加精确地完成潜油电泵的选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李明慧,高晶敏,刘仲馨[5](2019)在《粘性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速与温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粘性液体在毛细管中流速的影响问题,分析了低温润滑油经过毛细管时流速与温度之间的特性;建立了低温润滑油运动粘度、密度与温度的模型,推导了低温润滑油动力粘度与温度的模型;通过温度试验,测得0~40℃下低温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和密度,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低温润滑油动力粘度与温度的模型中的参数,从而确定低温润滑油通过毛细管时流速与温度的关系式,为毛细管流速控制系统进行温度实时补偿。(本文来源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瑶瑶[6](2018)在《带式输送机液体粘性传动装置性能试验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带式输送机用液体粘性传动装置的工作性能,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直流电动机作为试验装置的驱动装置、恒扭矩加载装置作为模拟负载验证其启动性能,以直流电动机闭环加载验证其传动性能的性能试验台,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很好地验证液体粘性传动装置的起动性能和传动性能,达到了试验装置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起重运输机械》期刊2018年12期)
马涛,王友启,周国华[7](2018)在《粘性悬浊液体系改善水驱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预交联凝胶颗粒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粘性悬浊液体系(VSS)。分析了VSS的稳定性、增粘性、注入性、改善分流性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VSS较聚合物溶液能形成更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VSS调整分流率的过程是动态的、持续的,这一点与纯聚合物溶液不同。并联模型驱油实验表明:注纯聚合物水溶液提高采收率17. 45%,注VSS提高采收率20. 25%,后者较前者高2. 8%。(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丁焕焕[8](2018)在《液体粘性对潜油电泵性能影响规律的仿真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潜油电泵是油田中使用的一种重要机械采油设备,对于泵的出厂试验都是以清水为介质测定的,而油田现场将泵投入使用时抽汲的是油气水混合的粘性介质,这会导致现场工作参数与铭牌上的参数不符,不利于对电潜泵实际工作性能的评判。此外为了保证其稳定、合理的运行,潜油电泵在现场工作时经常通过变频调速的手段来适应井下的非工况条件从而调节产量。所以研究潜油电泵在不同流量工况和不同转速工况下抽汲不同粘度液体的外特性曲线和内流场对泵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潜油电泵进行不同粘度液体为介质现场水力实验,通过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绘制不同粘度下潜油电泵的效率、扬程和轴功率曲线簇,并利用Excel 2016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粘性变化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ANSYS CFX对不同流量工况下单级潜油电泵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除了小流量工况下的个别较大误差外,整体误差不超过7%,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此外,结合了变转速工况,分析粘度对变频调速下潜油电泵的水力效率、扬程和轴功率的影响。对潜油电泵的内流场的静压力分布以及速度矢量分布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潜油电泵不同粘度介质下变流量工况和变转速工况时的内流流动机理。潜油电泵外特性及内流场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排量情况下,轴功率随着泵抽汲液体粘度的增大而上升。相反,扬程和效率随着粘度的增大反而降低。大流量工况下,液体在叶片的前缘处产生了脱流和漩涡,泵内流体的水力损失较大。从不同转速下泵的性能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转速的增加扬程和功率逐渐升高,每种转速工况下的效率峰值也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验证了比例定律中扬程、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在各高效工况点下,潜油电泵改变转速后的内流场的分布规律较为相近,但局部区域的压力场和速度场还是会随转速变化而有所区别。上述研究成果为液体粘性对潜油电泵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对泵实际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3-01)
王赓[9](2018)在《基于大涡模拟的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表面波结构及气液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内燃机热力循环中,燃烧过程是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而燃烧过程的关键就在于燃油射流的破碎雾化过程。目前,压力旋流喷嘴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缸内直喷发动机中,因此对于压力旋流喷嘴所产生的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的研究十分重要。论文以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其形态变化和破碎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的表面波结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的气液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工作对于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认识的深化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以为燃油射流更充分的破碎雾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以大涡模拟方法为基础,选取了适当的亚网格模型,使用CLSVOF方法对气液相界面进行追踪重构,建立了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的仿真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定义了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的特征参数,分析了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从启喷阶段到充分发展阶段形态的演变过程;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的一次破碎过程及二次破碎过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液膜破碎以及液丝破碎的规律和机理;给出了喷射参数及物性参数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各项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表面波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表面波结构的形成机理,对表面波结构在空间上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数值模拟的计算条件,给出了轴向速度、旋转强度、初始扰动强度、液体粘度及液体密度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轴向表面波和周向表面波的产生与破碎位置、形态以及波长增长速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气液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了静止空气中涡结构和回流区引起的气液相互作用,研究了气液相互作用对表面波结构的影响;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在运动气流中的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横向气流和轴向气流中气体的剪切力作用和压力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横向气流作用和轴向气流作用对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江婷[10](2017)在《基于液体粘性离合器的带式输送机多机功率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带式输送机多电机驱动时的功率不平衡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以检测电机电流为功率平衡的依据,运用液体粘性离合器进行功率的调节,并配由必要的冷却系统使各电机的功率趋于平衡。(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7年52期)
液体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析液体粘性传动技术的结构及原理,对其在适时四轮驱动汽车上进行应用研究。系统阐述了粘性联轴器由油膜粘性剪切工作状态到混合摩擦状态的变化过程及其转速的无级调节原理,并利Solidworks叁维软件对液体粘性离合器(LVC)进行实体建模,进而对其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系统的转矩传递特性分析。最终通过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提出合理的(LVC)应用及布局形式,对推广车用粘性传动技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体粘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哲.矿井主皮带系统中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9
[2].刘厚斗,张忠珍,李辉,夏长庚,闫晓晗.液体粘性离合器在适时四驱汽车上的应用研究[J].重型汽车.2019
[3].王旭龙.小流量粘性液体用涡轮流量计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4].李段荣.潜油泵粘性液体性能的试验研究和改进[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5].李明慧,高晶敏,刘仲馨.粘性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速与温度特性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李瑶瑶.带式输送机液体粘性传动装置性能试验台[J].起重运输机械.2018
[7].马涛,王友启,周国华.粘性悬浊液体系改善水驱效果研究[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丁焕焕.液体粘性对潜油电泵性能影响规律的仿真和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9].王赓.基于大涡模拟的圆环旋转粘性液体射流表面波结构及气液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10].江婷.基于液体粘性离合器的带式输送机多机功率平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