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七施肥杆,包括移动架,肥料桶,底板,移动轨,施肥杆,分料板,传动轴,分料盘,分料环,固定环,转轴,推动锥,受力条,刮洗杆,刮洗齿,刮洗扇,活盖和活动轴,移动架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肥料桶,移动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底板的底面卡接有移动轨,肥料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施肥杆,施肥杆的两端活动设置有分料环,分料环的两侧焊接有分料板,分料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料盘,分料盘的轴心位置贯穿有传动轴,传动轴远离施肥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推动锥,推动锥的活动连接有转轴,通过分料盘可使肥料桶内的肥料每次出料的重量均分,使肥料的洒出更加均匀,提高三七对肥料的吸收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该一种三七施肥杆包括移动架(1),肥料桶(101),底板(102),移动轨(103),施肥杆(2),分料板(3),传动轴(301),分料盘(302),分料环(303),固定环(4),转轴(401),推动锥(402),受力条(403),刮洗杆(5),刮洗齿(501),刮洗扇(6),活盖(7)和活动轴(701);所述移动架(1)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肥料桶(101),所述移动架(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102),所述底板(102)的底面卡接有移动轨(103),所述肥料桶(1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施肥杆(2),所述施肥杆(2)的两端活动设置有分料环(303),所述分料环(303)的两侧焊接有分料板(3),所述分料板(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料盘(302),所述分料盘(302)的轴心位置贯穿有传动轴(301),所述传动轴(301)远离施肥杆(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4),所述固定环(4)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推动锥(402),所述推动锥(402)的活动连接有转轴(401),所述分料板(3)的两侧焊接有受力条(403),所述移动架(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洗杆(5),所述刮洗杆(5)远离肥料桶(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洗齿(501),所述刮洗齿(501)之间活动设置有刮洗扇(6),所述施肥杆(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活盖(7),且活盖(7)靠近肥料桶(101)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轴(701)。
设计方案
1.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该一种三七施肥杆包括移动架(1),肥料桶(101),底板(102),移动轨(103),施肥杆(2),分料板(3),传动轴(301),分料盘(302),分料环(303),固定环(4),转轴(401),推动锥(402),受力条(403),刮洗杆(5),刮洗齿(501),刮洗扇(6),活盖(7)和活动轴(701);所述移动架(1)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肥料桶(101),所述移动架(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102),所述底板(102)的底面卡接有移动轨(103),所述肥料桶(1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施肥杆(2),所述施肥杆(2)的两端活动设置有分料环(303),所述分料环(303)的两侧焊接有分料板(3),所述分料板(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料盘(302),所述分料盘(302)的轴心位置贯穿有传动轴(301),所述传动轴(301)远离施肥杆(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4),所述固定环(4)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推动锥(402),所述推动锥(402)的活动连接有转轴(401),所述分料板(3)的两侧焊接有受力条(403),所述移动架(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洗杆(5),所述刮洗杆(5)远离肥料桶(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洗齿(501),所述刮洗齿(501)之间活动设置有刮洗扇(6),所述施肥杆(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活盖(7),且活盖(7)靠近肥料桶(101)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轴(7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桶(101)与施肥杆(2)相通,且肥料桶(101)均匀分布于施肥杆(2)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杆(2)的两端为封闭状,所述分料环(303)与施肥杆(2)活动连接,所述施肥杆(2)的整体为“C”型,且施肥杆(2)的底部开口,所述施肥杆(2)的底部开口的尺寸与活盖(7)一致,且活动轴(701)与分料板(3)的内壁通过一块铁板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板(3)为等腰梯形,且分料板(3)的两侧边与施肥杆(2)的两侧焊接,所述分料板(3)的底部贯穿有孔径为0.5mm~1cm的孔洞,且孔洞均匀贯穿于分料板(3)的底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锥(402)为凸轮状,且推动锥(402)与受力条(403)接触的一面开设有与转轴(401)间隙配合的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条(403)的为等腰三角体状,所述受力条(403)的顶角为圆弧状,且受力条(403)的顶角向下,所述受力条(403)位于分料板(3)的中间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301)设置有两根,所述传动轴(301)为对称设置,且分料盘(302)设置有两组,所述分料盘(302)为螺旋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2)的底面设置有轮胎,且底板(102)与刮洗扇(6)相反的方向焊接有钢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洗扇(6)设置有八片扇叶,且刮洗扇(6)的扇叶外端为圆弧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施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301)远离分料盘(3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且第一旋转电机设置有两个,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为顺时针转动,且对立侧的第一旋转电机为逆时针转动,所述底板(102)与刮洗扇(6)相反的方向设置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分别与电源通过导线连接,且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分别包括有与其配套设置的控制按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七种植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三七施肥杆。
背景技术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是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合理的施肥对三七的生长极为重要,就目前三七的施肥方式主要以旱施为主要方法。旱施就是将发酵好的有机肥、火土、箐土等以化肥充分拌匀后均匀的撒至种植畦表面,基于上述描述,现有的三七施肥多为人工手动泼洒肥料,使得肥料的泼洒不均匀,降低肥料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七施肥杆,以解决现有的三七施肥杆泼洒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七施肥杆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三七施肥杆,包括移动架,肥料桶,底板,移动轨,施肥杆,分料板,传动轴,分料盘,分料环,固定环,转轴,推动锥,受力条,刮洗杆,刮洗齿,刮洗扇,活盖和活动轴,所述移动架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肥料桶,所述移动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卡接有移动轨,所述肥料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施肥杆,所述施肥杆的两端活动设置有分料环,所述分料环的两侧焊接有分料板,所述分料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料盘,所述分料盘的轴心位置贯穿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远离施肥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推动锥,所述推动锥的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分料板的两侧焊接有受力条,所述移动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洗杆,所述刮洗杆远离肥料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洗齿,所述刮洗齿之间活动设置有刮洗扇,所述施肥杆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活盖,且活盖靠近肥料桶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肥料桶与施肥杆相通,且肥料桶均匀分布于施肥杆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施肥杆的两端为封闭状,所述分料环与施肥杆活动连接,所述施肥杆的整体为“C”型,且施肥杆的底部开口,所述施肥杆的底部开口的尺寸与活盖一致,且活动轴与分料板的内壁通过一块铁板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板为等腰梯形,且分料板的两侧边与施肥杆的两侧焊接,所述分料板的底部贯穿有孔径为0.5mm~1cm的孔洞,且孔洞均匀贯穿于分料板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锥为凸轮状,且推动锥与受力条接触的一面开设有与转轴间隙配合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条的为等腰三角体状,所述受力条的顶角为圆弧状,且受力条的顶角向下,所述受力条位于分料板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设置有两根,所述传动轴为对称设置,且分料盘设置有两组,所述分料盘为螺旋叶。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轮胎,且底板与刮洗扇相反的方向焊接有钢缆。
进一步的,所述刮洗扇设置有八片扇叶,且刮洗扇的扇叶外端为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远离分料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且第一旋转电机设置有两个,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为顺时针转动,且对立侧的第一旋转电机为逆时针转动,所述底板与刮洗扇相反的方向设置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分别与电源通过导线连接,且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分别包括有与其配套设置的控制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施肥杆的两端为封闭状,分料环如图6所示与施肥杆活动连接,施肥杆的整体如图5所示为“C”型,且施肥杆的底部开口,施肥杆的底部开口的尺寸与活盖一致,且活动轴与分料板的内壁通过一块铁板焊接,通过分料板可将肥料桶内的肥料均匀的洒出至种植三七的土壤表面,使土壤能够均匀的吸收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传动轴设置有两根,传动轴为对称设置,且分料盘设置有两组,分料盘为螺旋叶,通过分料盘可使肥料桶内的肥料每次出料的重量均分,使肥料的洒出更加均匀,提高三七对肥料的吸收率,推动锥为凸轮状,且推动锥与受力条接触的一面开设有与转轴间隙配合的开口,通过推动锥的推动,使分料板向一侧抬起,同时分料板拉起活动轴带动活盖,使肥料桶内的肥料从施肥杆内流出,使肥料自动洒出,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刮洗扇设置有八片扇叶,且刮洗扇的扇叶外端为圆弧状,通过刮洗扇向移动架前进的方向前进,且刮洗扇在接触到三七叶后,向移动架前进的相反方向转动,使三七叶子被压下后在自身的茎叶柔性自动回弹,将三七叶面上的肥料被抖落,避免肥料损伤叶片的同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施肥杆和分料板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施肥杆和分料板端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施肥杆和分料板中段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分料板顶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刮洗扇侧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底板和移动轨左侧剖面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移动架,101-肥料桶,102-底板,103-移动轨,2-施肥杆,3- 分料板,301-传动轴,302-分料盘,303-分料环,4-固定环,401- 转轴,402-推动锥,403-受力条,5-刮洗杆,501-刮洗齿,6-刮洗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七施肥杆,包括有:移动架1,肥料桶101,底板102,移动轨103,施肥杆2,分料板3,传动轴301,分料盘302,分料环303,固定环4,转轴401,推动锥402,受力条403,刮洗杆 5,刮洗齿501,刮洗扇6,活盖7和活动轴701,移动架1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肥料桶101,移动架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102,底板102 的底面卡接有移动轨103,肥料桶1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施肥杆2,施肥杆2的两端活动设置有分料环303,分料环303的两侧焊接有分料板3,分料板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料盘302,分料盘302的轴心位置贯穿有传动轴301,传动轴301远离施肥杆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4,固定环4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推动锥402,推动锥402的活动连接有转轴401,分料板3的两侧焊接有受力条403,移动架1 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洗杆5,刮洗杆5远离肥料桶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洗齿501,刮洗齿501之间活动设置有刮洗扇6,施肥杆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活盖7,且活盖7靠近肥料桶101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轴701。
其中,肥料桶101与施肥杆2相通,且肥料桶101均匀分布于施肥杆2的顶部。
其中,施肥杆2的两端为封闭状,分料环303与施肥杆2活动连接,施肥杆2的整体为“C”型,且施肥杆2的底部开口,施肥杆2 的底部开口的尺寸与活盖7一致,且活动轴701与分料板3的内壁通过一块铁板焊接,通过分料板3可将肥料桶101内的肥料均匀的洒出至种植三七的土壤表面,使土壤能够均匀的吸收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其中,分料板3为等腰梯形,且分料板3的两侧边与施肥杆2的两侧焊接,分料板3的底部贯穿有孔径为0.5mm~1cm的孔洞,且孔洞均匀贯穿于分料板3的底面。
其中,推动锥402为凸轮状,且推动锥402与受力条403接触的一面开设有与转轴401间隙配合的开口,通过推动锥402的推动,使分料板3向一侧抬起,同时分料板3拉起活动轴701带动活盖7,使肥料桶101内的肥料从施肥杆2内流出,使肥料自动洒出,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受力条403的为等腰三角体状,受力条403的顶角为圆弧状,且受力条403的顶角向下,受力条403位于分料板3的中间位置。
其中,传动轴301设置有两根,传动轴301为对称设置,且分料盘302设置有两组,分料盘302为螺旋叶,通过分料盘302可使肥料桶101内的肥料每次出料的重量均分,使肥料的洒出更加均匀,提高三七对肥料的吸收率。
其中,底板102的底面设置有轮胎,且底板102与刮洗扇6相反的方向焊接有钢缆。
其中,刮洗扇6设置有八片扇叶,且刮洗扇6的扇叶外端为圆弧状,通过刮洗扇6向移动架1前进的方向前进,且刮洗扇6在接触到三七叶后,向移动架1前进的相反方向转动,使三七叶子被压下后在自身的茎叶柔性自动回弹,将三七叶面上的肥料被抖落,避免肥料损伤叶片的同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其中,传动轴301远离分料盘3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且第一旋转电机设置有两个,为对称设置,第一旋转电机为顺时针转动,且对立侧的第一旋转电机为逆时针转动,底板102与刮洗扇6相反的方向设置有第二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分别与电源通过导线连接,且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分别包括有与其配套设置的控制按钮。
使用时:先将移动轨103固定于种植畦的两侧,接着将底板102放入移动轨103内使移动架1置于种植畦的一端,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接于电源,再将肥料放入肥料桶101内,之后用户手动开启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使装置向未泼洒肥料的区域移动,第一旋转电机转动传动轴301将肥料桶101内的肥料均分至分料盘302的下方,使肥料的洒出更加均匀,同时传动轴301带动固定环4转动,使推动锥402推动受力条403,提高受力条403使分料板3向一侧抬起,同时分料板3拉起活动轴701带动活盖7,使肥料桶101内的肥料从施肥杆2的底面开口流出,使肥料自动洒出至分料板3的内底面,当推动锥402转动到一定角度后,转轴401与受力条403相接触并滑动脱离,使固定环4在分料板3的重力下自动回位,并晃动分料板3 内壁的肥料,使肥料均匀的洒出至种植三七的土壤表面,使土壤能够均匀的吸收肥料,之后移动架1继续向前,使刮洗齿501之间的刮洗扇6接触并下压三七叶片,使三七叶子被压下后在自身的茎叶柔性自动回弹,将三七叶面上的肥料被抖落。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6291.3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1(辽宁)
授权编号:CN209497887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A01C 15/12
专利分类号:A01C15/12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李月红
第一申请人:李月红
申请人地址:112518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古榆树镇
发明人:李月红;付星辰
第一发明人:李月红
当前权利人:李月红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