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论文_张忠湛,穆国冬,鲁明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血吸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流行病学,西昌市,苏木,血吸虫病,尾蚴。

日本血吸虫论文文献综述

张忠湛,穆国冬,鲁明鹤[1](2019)在《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血吸虫病俗称为"大肚子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牛、羊、猪等哺乳动物以及人由于感染血吸虫而导致。血吸虫病在全世界的76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我国由于只流行有日本血吸虫病,因此将其简称为血吸虫病。病牛主要特征是体型消瘦、下痢、便血以及实质脏器存在虫卵结节等。该病是肉牛易发的一种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养牛业。现概述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为大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王钧,汪雪峰[2](2019)在《日本血吸虫多肽SJMHE1对关节炎小鼠的毒副反应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多肽SJMHE1对关节炎小鼠的毒副反应。方法选择6~8周健康雄性DBA/1小鼠60只,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Naive)组、SJMHE1组、卵清蛋白323-339多肽(OVA323-339)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组,每组12只。牛Ⅱ型胶原免疫构建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小鼠(CIA组),分别在牛Ⅱ型胶原免疫的第7天,SJMHE1组、OVA323-339组、PBS组乳化剂皮下免疫处理,每隔14天免疫一次,共注射3次;皮下免疫8周后,检测小鼠脚爪关节病理改变,检测其白细胞及血清中肝、肾功能酶学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肾脏、肺脏、心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关节炎小鼠脚爪病理出理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及软骨破坏,但SJMHE1处理小鼠关节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软骨破坏最轻; OVA323-339组、PBS组、CIA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显着高于Naive组[(4. 12±1. 13)×10~9/L、(3. 70±1. 11)×10~9/L、(5. 10±1. 27)×10~9/L比(1. 85±0. 07)×10~9/L](P <0. 01),但SJMHE1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与Naiv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和尿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SJMHE1处理小鼠8周后,小鼠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均表现出正常的组织学形态。结论 SJMHE1可以抑制关节炎小鼠炎症,但不引起小鼠肝、肾功能损伤,不引起小鼠重要脏器的病理学改变,安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22期)

赵晋英,向思雨,刘鹏,曾明友[3](2019)在《日本血吸虫尾蚴不同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不同化学染色法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染色效果,并对其形态结构进行分析,为血吸虫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然逸出法从阳性钉螺获取尾蚴,涂片法制作尾蚴玻片标本,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液、瑞氏-姬姆萨染液、尼氏(Nissl)染液、0.4%台盼蓝、考马斯亮蓝R-250染液、丽春红染液、0.1%茜素红染液、刚果红染液等化学染料进行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评价尾蚴形态结构,比较各方法的染色效果。结果形态学测量的结果显示获取的尾蚴为成熟期尾蚴,8种染色方法均能使血吸虫尾蚴呈不同程度的着色,但在尾蚴形态结构显示上有相似性,亦有不同之处。HE染色、瑞氏-姬姆萨染色、台盼蓝和尼氏染色等对尾蚴头部和尾部结构均能较好显示。考马斯亮蓝和丽春红染色对尾蚴头部微细结构均显示欠佳,但考马斯亮蓝可显示尾部排泄管,丽春红可显示尾部部分结构。茜素红、刚果红染色效果类似,对头部和尾部结构均能部分显示。结论 HE染色能将尾蚴各部位器官显示清楚,对比明显,可在教学科研中广泛使用。其余染色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周永华,徐辰,杨莹莹,梅丛进,董盼盼[4](2019)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TGF-β1和HSP47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 HSP47)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对照组以不含尾蚴的去氯水处理。分别于感染后4、6、8、10周和12周等5个时间点,各取5只小鼠肝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小鼠血清中HSP47和TGF-β1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HSP47、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浓度和肝组织中TGF-β1 mRNA、HSP47 mRNA、COL1A1 mRNA表达水平均随纤维化进展而渐次升高。小鼠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含量分别为(179.26±29.87)pg/mL和(22.37±5.21)ng/mL,显着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150.29±34.91)pg/mL和(18.54±7.78)ng/mL(P均<0.05)。肝组织中HSP47 mRNA、COL1A1 m 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04)、(1.17±0.06)和(0.64±0.13),均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0.23±0.03)、(0.20±0.02)和(0.38±0.02)(P均<0.01)。结论 TGF-β1和HSP47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进程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进程一致,且随I型胶原的增多呈升高趋势;HSP47有望成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成钢,王芊薄,龚强,熊德慧[5](2019)在《东方田鼠HSP90α和KPNA2基因表达及体内抗日本血吸虫效果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基因HSP90α和KPNA2的表达差异及体内抗虫效果差异。方法RTPCR扩增并比较健康东方田鼠新分离的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皮肤、骨髓组织中HSP90α和KPNA2的表达情况。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pLXSN质粒转染病毒)、 pLXSNHSP90α组和pLXSNKPNA2组等4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于第1、 3、 7 d每鼠尾静脉注射重组质粒转染病毒(2×106cfu/ml)或培养基0.2 ml。注射后第2天,各组小鼠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2)尾/鼠。感染后第42天,剖杀小鼠,门脉灌注检获成虫,测量死亡后合抱及单性虫体长度,计算虫荷、减虫率、每克肝虫卵数(LEPG)、肝脏减卵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观察比较HSP90α和KPNA2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 RTPCR结果显示,HSP90α在东方田鼠脑、骨髓中高表达,而KPNA2在心、肾和肌肉中高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LXSNHSP90α组和pLXSNKPNA2组小鼠的肝脏颜色分别呈灰黄色和灰黑色,虫荷分别为(11.3±1.1)、(11.6±1.3)条,血吸虫成虫体长分别为(1.19±0.04)、(1.21±0.05) cm, LEPG分别为1 852.0±392.4、 1 035±485.4,与阴性对照组[(16.7±1.3)条、(1.39±0.06) cm、 3 644.0±52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实验组的虫荷、成虫体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LEPG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减虫率分别为40.8%和39.4%(P> 0.05),肝减卵率分别为57.9%和76.5%(P <0.05),与阴性对照组(12.6%、 1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肝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pLXSNHSP90α组和pLXSNKPNA2组小鼠的肝脏虫卵结节数量均远少于阴性对照。结论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基因HSP90α和KPNA2在脑、骨髓、心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两者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保护效果在减卵率和LEPG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春苗[6](2019)在《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人们对日本血吸虫病的了解,并了解人畜得了此病会出现症状和危害,本文对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以及适用药物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8期)

田芳,仰彬,徐梦琪,刘阳阳,沈丹华[7](2019)在《MiRNA-21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产生调节性B细胞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miR-21在调节性B细胞诱导中的作用,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正常小鼠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B细胞中miR-21和IL-10的表达;体外免疫磁珠分选正常小鼠脾脏CD19~+B细胞,分别用脂多糖(LPS)和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刺激72 h后, qPCR检测miR-21和IL-10 mRNA水平。MiR-21抑制剂及对照瞬时转染B细胞,再用LPS和SEA体外刺激培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L-10~+B细胞比例,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感染和SEA体外刺激均能使小鼠脾脏B细胞中miR-21和IL-10表达水平显着增高。MiR-21-Inhibitor转染B细胞, SEA和LPS体外刺激后IL-10~+B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一研究提示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可通过诱导miR-21的表达产生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程贵凤,李肖纯,秦芳林,何川川,刘金明[8](2019)在《日本血吸虫正常发育和发育阻遏雌虫的转录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日本血吸虫雌虫生长发育、性成熟及产卵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RNA-seq高通量技术对25日龄两性感染而来的正常发育雌虫(MF)和单性感染而来的发育阻遏雌虫(SF)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定量及差异基因的筛选。从MF和SF中分别获得3 696 376条和3 662 109条clean reads,将clean reads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匹配发现2组样本的匹配率皆达79%以上。以|Log_2 Ratio|≥1, p-Value<0.001为筛选条件,得到775个在MF和SF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有401个基因在MF中高表达,374个基因在SF中高表达。利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对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RNA-seq相符。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MF中高表达的基因多与代谢和生物合成过程相关,这些过程对于促进和维持雌性性成熟和产卵至关重要;而在SF中高表达的基因多与运动和细胞通讯等功能相关。这些发现可为深入研究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发育以及产卵的生物学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叶友琴[9](2019)在《浅析西昌市日本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现状与健康促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西昌市在日本血吸虫病方面,已经开始重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形成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模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总结丰富的经验,结合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正确进行健康教育,从学校、社区与其他方面入手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提升整体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与水平。(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冯源发,金晨曦,谢世豪,谢红艳,黄俊[10](2019)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肺脏组织CD69~+TRM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肺脏CD69~+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使用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6周后分离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肺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使用HE染色,观察肺部病变情况;制备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的CD69~+TRM的含量;使用细胞表面染色方法,观察CD69~+TRM细胞表面CD103、CD62L和CD107a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CD69~+TRM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L-9和IL-10的分泌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肺脏组织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CD4~+T和CD8~+T细胞中,感染组CD69的表达比例均高于正常组[(19.02±2.87)%vs.(4.29±0.21)%,(7.61±1.99)%vs.(2.46±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T细胞中,CD62L和CD107a分子在感染组小鼠CD69~+细胞的表达比例低于正常组[(6.41±0.47)%vs.(23.95±1.63)%,(30.19±2.70)%vs.(48.15±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8~+T细胞中,感染组小鼠CD69~+细胞表面CD103和CD62L分子的表达比例远低于正常组小鼠[(19.12±0.41)%vs.(44.79±3.64)%,(38.89±4.59)%vs.(58.69±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T细胞中,感染组CD69~+T细胞相比正常组表达较高水平的IL-4[(27.25±0.88)%vs.(14.57±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8~+T细胞中,感染组CD69~+T细胞相比正常组表达较高水平的IFN-γ[(45.08±4.25)%vs.(2.7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肺脏组织中存在着一群表达CD69的TRM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导的肺部肉芽肿病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日本血吸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多肽SJMHE1对关节炎小鼠的毒副反应。方法选择6~8周健康雄性DBA/1小鼠60只,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Naive)组、SJMHE1组、卵清蛋白323-339多肽(OVA323-339)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组,每组12只。牛Ⅱ型胶原免疫构建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小鼠(CIA组),分别在牛Ⅱ型胶原免疫的第7天,SJMHE1组、OVA323-339组、PBS组乳化剂皮下免疫处理,每隔14天免疫一次,共注射3次;皮下免疫8周后,检测小鼠脚爪关节病理改变,检测其白细胞及血清中肝、肾功能酶学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肾脏、肺脏、心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关节炎小鼠脚爪病理出理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及软骨破坏,但SJMHE1处理小鼠关节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软骨破坏最轻; OVA323-339组、PBS组、CIA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显着高于Naive组[(4. 12±1. 13)×10~9/L、(3. 70±1. 11)×10~9/L、(5. 10±1. 27)×10~9/L比(1. 85±0. 07)×10~9/L](P <0. 01),但SJMHE1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与Naiv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和尿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SJMHE1处理小鼠8周后,小鼠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均表现出正常的组织学形态。结论 SJMHE1可以抑制关节炎小鼠炎症,但不引起小鼠肝、肾功能损伤,不引起小鼠重要脏器的病理学改变,安全性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血吸虫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忠湛,穆国冬,鲁明鹤.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

[2].王钧,汪雪峰.日本血吸虫多肽SJMHE1对关节炎小鼠的毒副反应检测[J].医学综述.2019

[3].赵晋英,向思雨,刘鹏,曾明友.日本血吸虫尾蚴不同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周永华,徐辰,杨莹莹,梅丛进,董盼盼.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TGF-β1和HSP47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

[5].成钢,王芊薄,龚强,熊德慧.东方田鼠HSP90α和KPNA2基因表达及体内抗日本血吸虫效果比较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

[6].陈春苗.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7].田芳,仰彬,徐梦琪,刘阳阳,沈丹华.MiRNA-21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产生调节性B细胞中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8].程贵凤,李肖纯,秦芳林,何川川,刘金明.日本血吸虫正常发育和发育阻遏雌虫的转录组差异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9

[9].叶友琴.浅析西昌市日本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现状与健康促进[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10].冯源发,金晨曦,谢世豪,谢红艳,黄俊.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肺脏组织CD69~+TRM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J].热带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日本血吸虫感染ICOS-Tg/ICOSL-KO...日本血吸虫感染ICOS-Tg/ICOSL-K...日本血吸虫感染ICOS-Tg/ICOSL-KO...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日本血吸虫感染ICOS-Tg/ICOSL-KO...小鼠的肝虫卵肉芽肿...

标签:;  ;  ;  ;  ;  ;  ;  

日本血吸虫论文_张忠湛,穆国冬,鲁明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