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黑炭垂直变化监测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黑炭垂直变化监测

论文摘要

目的获取对流层内黑炭的垂直分布规律和输送来源。方法在2014年夏天和2015年冬天,通过无人机平台搭载便携式设备来监测临安市高空1000 m内黑炭的垂直变化情况。经过2天的试验,总共成功采集了8次试验数据,为了减少统计误差,取300~1000 m内每隔100 m高度层所测得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结果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上午冬季黑炭的质量浓度几乎是夏季的3倍,但是下午冬季黑炭的质量浓度却略低于夏季。无人机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日变化情况中,夏季黑炭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而冬季黑炭质量浓度逐渐减少。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上午黑炭的质量浓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且降幅较大,冬季上午黑炭的质量浓度要远高于夏季上午,但下午黑炭的质量浓度相似。48h后向轨迹结果表明,夏季300m和1000 m处气团来源于上海,且输送轨迹都在长三角区域,输送距离在200 km以内;冬季300 m和1000 m处气团来源于北方地区,且输送距离都在1000 km以上。结论通过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早晨黑炭的质量浓度较高,夏季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近距离输送,但是冬季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远距离输送。

论文目录

  • 1 试验
  •   1.1 区域及时间
  •   1.2 试验设备及数据处理
  • 2 结果及分析
  •   2.1 地面BC的日变化情况
  •   2.2 垂直BC日变化情况
  •   2.3 BC的来源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晗煜,彭仲仁,王东生

    关键词: 黑炭,无人机平台,垂直分布

    来源: 装备环境工程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0502),上海市环保科研项目(沪环科2014-8)

    分类号: X831

    页码: 41-46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361K

    下载量: 75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尾松采伐迹地火烧黑炭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短期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 [2].浙江景宁东坑黑炭梅生产现状及主要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11)
    • [3].国际航行船舶黑炭排放问题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03)
    • [4].生物黑炭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J]. 茶叶学报 2015(01)
    • [5].生物黑炭用量对赣东北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04)
    • [6].生物黑炭的施加对连云港滨海盐碱土的改良作用[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7].不同来源生物黑炭特性对比及其在农业环保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11)
    • [8].秸秆源黑炭还田对水稻土生产力和固碳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12)
    • [9].黑炭[J]. 东西南北 2008(07)
    • [10].黑炭[J]. 晚报文萃 2008(17)
    • [11].长期秸秆黑炭施加对石灰性潮土肥力、固碳及氨挥发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1)
    • [12].马尾松林采伐迹地火烧黑炭对土壤活性碳氮库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8(20)
    • [13].2013年12月石家庄一次霾天气过程中的黑炭浓度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9)
    • [14].添加生物黑炭对玉米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及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05)
    • [15].我是快乐的“小黑炭”[J].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1(Z1)
    • [16].生物黑炭对日光温室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02)
    • [17].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看生物黑炭技术的推广[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4(03)
    • [18].施用生物黑炭对红壤旱地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7)
    • [19].添加生物质黑炭对红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 土壤 2012(01)
    • [20].生物黑炭输入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02)
    • [21].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还田作为低碳农业途径的探讨[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04)
    • [22].骏马推出新一代轻薄黑炭衬[J]. 纺织服装周刊 2009(36)
    • [23].化肥减施下低用量生物黑炭对红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33)
    • [24].生物黑炭和氮肥耦合提升红壤地力的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2)
    • [25].秸秆及秸秆黑炭对小麦养分吸收及棕壤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15)
    • [26].蛇相缚[J]. 清明 2014(04)
    • [27].生物黑炭茶园应用技术试验示范效果[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06)
    • [28].生物黑炭输入对茶园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4)
    • [29].施用生物黑炭对烤烟镉吸收的抑制效应[J]. 作物研究 2013(02)
    • [30].生物黑炭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蔬菜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1)

    标签:;  ;  ;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黑炭垂直变化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