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资源物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物权,资源,自然资源,程序,本位,民法。
环境资源物权论文文献综述
杨朝霞[1](2013)在《论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和起诉顺位——兼谈自然资源物权和环境权的理论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公益不同于由多个人身和财产私益所构成的环境众益,它是指环境基于其生态服务功能而提供可满足人类多种需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产品所承载的公共性利益。当下法律框架下民事制度、行政制度和诉讼制度保护环境公益的不足,为自然资源物权和环境权的创设以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萌生了现实上的需求。环境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和诉讼信托理论,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权利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实际上,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包括公益性环境权诉讼、自然资源所有权诉讼和环境权信托诉讼叁大类型。至于起诉顺位的设置,应依实体权利依据的不同而作相应安排:以自然资源所有权为基础,环保机关为第一顺位,检察机关为第二顺位,公民和环保组织为第叁顺位;以环境权为基础,公民和环保组织为第一顺位,环保机关为第二顺位,检察机关为第叁顺位。(本文来源于《法学论坛》期刊2013年03期)
张璐[2](2009)在《自然资源物权研究思路的差异性分析——以环境法和民法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然资源物权,环境法学者相继提出自然资源权益理论、自然资源产权理论、自然资源权属理论等学说,民法的学者也提出了特别法上的物权、准物权等观点。所以,在环境法和民法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在自然资源的研究思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在研究思路上差异的形成,主要基于学科背景的区别以及理论研究切入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自然资源物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也各自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公民与法(法学版)》期刊2009年12期)
彭邦银[3](2007)在《环境资源物权抵押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资源物权抵押制度是一种动态的权利交易结构,它的构建意义可以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来加以评析。完善环境资源物权抵押制度首先必须以用益物权制度的供给为基础,其次应根据各个环境资源物权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抵押制度。同时,法律须对抵押登记的效力和抵押权的实现及转让作出规定。(本文来源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梁琳[4](2007)在《从环境资源物权角度对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修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必要从环境资源物权的角度,保护私法意义的公民环境权。(本文来源于《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期刊2007-08-01)
王清军[5](2005)在《环境资源物权抵押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资源物权抵押制度是一种动态的权利交易结构,它的构建意义可以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来加以评析。完善环境资源物权抵押制度首先必须以用益物权制度的供给为基础,其次应根据各个环境资源物权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抵押制度。同时,法律须对抵押登记的效力和抵押权的实现及转让作出规定。(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李梓[6](2004)在《环境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民法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达到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在其开发利用上,物权法应当修正传统的物尽其用的经济观点,代之以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物尽其用的法律理念。基于此,本文试图构建环境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第一部分,提出环境资源物权的概念,即对法律规定的环境资源,权利人得直接支配,享受其特定利益的权利,并阐明这一概念的叁方面含义:一是环境资源物权是一种对环境资源的支配权,包括对其物理形态的支配及对其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在经济观念上的支配;二是环境资源物权的客体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对人具有利益,能够为人直接支配的有体物和自然力:叁是环境资源物权的权利内容是获取环境资源利益,包括纯粹的经济利益和可以经济化的、最终也表现为经济利益的生态利益与精神利益。第二部分,在环境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部分,先明确其环境伦理基础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新人类中心主义,又将其论理基础明确为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又到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本位的法律观念演变过程。第叁部分,在具备环境伦理基础与论理基础的支撑后,本文试图在物权法中构建环境资源物权。首先明确环境资源物权是一种应当接受物权法调整的私权,其次将物权法纯粹的物尽其用的法律理念修正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物尽其用的法律理念,使环境资源物权法律制度与物权法能够在法律理念上相协调,进而分析环境资源物权与现有物权体系在民事立法构建上相协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最后提出环境资源物权的具体法律制度体系。本文所构建的环境资源物权法律制度在理论上与制度上还很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完善。(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4-05-01)
环境资源物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自然资源物权,环境法学者相继提出自然资源权益理论、自然资源产权理论、自然资源权属理论等学说,民法的学者也提出了特别法上的物权、准物权等观点。所以,在环境法和民法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在自然资源的研究思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在研究思路上差异的形成,主要基于学科背景的区别以及理论研究切入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自然资源物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也各自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资源物权论文参考文献
[1].杨朝霞.论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和起诉顺位——兼谈自然资源物权和环境权的理论要点[J].法学论坛.2013
[2].张璐.自然资源物权研究思路的差异性分析——以环境法和民法为视角[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
[3].彭邦银.环境资源物权抵押问题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
[4].梁琳.从环境资源物权角度对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修改[C].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2007
[5].王清军.环境资源物权抵押问题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李梓.环境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民法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