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中医院重庆401120)
【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作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116例,对照组50例,采用末梢血检验,研究组66例,采用静脉血检验,观察并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结果: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WBC、Hb和RBC较高,PLT较低,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MXD经统计学分析,P>0.05。即刻、1h、3h、6hPLT和MXD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且能进行重复检测,临床应用范围广。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末梢血;静脉血;临床比较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167-02
血常规检验常用的采血方式有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1]。为观察对比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效果,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血常规检验共计116例作观察对象,以下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血常规检验共计116例,采用掷硬币法分组。一组是对照组,采取末梢血检验,有50例,均龄(39.09±5.76)岁,11~69岁不等,男女分别29例、21例;17例来自门诊,15例来自病房,18例为健康体检。另一组是研究组,采取静脉血检验,有66例,均龄(39.43±5.81)岁,11~70岁不等,男女分别40例、26例;23例来自门诊,26例来自病房,17例为健康体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清晨空腹采血,对照组采集手指血,40uL,加入到EPK稀释液169uL中,充分混匀。研究组采集肘静脉血3ml,取EDTA-K3抗凝剂,加到抗凝管中,混入血样,3次颠倒混匀,混匀过程中动作应柔顺、轻缓,避免溶血。两组都使用SysmexK-21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使用配套稀释液和清洗剂。检测内容有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中间细胞(MXD),两组比较。在室温下,分别记录研究组静脉血样本即刻、1h、3h和6h结果,组内对比[2]。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结果比较
对照组PLT(168.29±23.33)×109/L,Hb(13.25±1.02)g/L,WBC(6.57±0.88)×109/L,RBC(4.56±0.87)×1012/L,MXD(7.11±1.27)%。研究组PLT(221.38±25.51)×109/L,Hb(11.73±1.01)g/L,WBC(5.41±0.67)×109/L,RBC(3.95±0.86)×1012/L,MXD(6.29±1.83)%。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WBC、Hb和RBC较高,PLT较低,经统计学分析,P<0.05,t=0.8832,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XD经统计学分析,P>0.05,t=0.5671,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时点静脉血检验结果
即刻、1h、3h、6hPLT和MXD经统计学分析,P<0.05,t=0.8919,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刻、1h、3h、6hHb、WBC和RBC经统计学分析,P>0.05,t=0.5654,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疗疾病的关键依据,通过检验能显现血红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等,临床医生通过分析细胞形态,发现潜在疾病,在某种程度上为诊断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础[3]。从采血方式看,血常规检验分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两种。静脉血检验主要采集肘静脉血,具有操作快速特点;末梢血检验主要采集耳垂和指尖,相比肘静脉,血液循环较不理想。
本文为分析对比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WBC、Hb和RBC较高,两组MXD无显著差异,与末梢血比较,静脉血检验优势明显,检验结果更准确,并能重复检测。对不同时点静脉血检验结果进行研究,显示不同时点(即刻、1h、3h、6h)PLT和MXD有显著差异;Hb、WBC和RBC无显著差异。静脉血检验在采集后3h内检测,血细胞参数无明显变化,因此,能满足一般检验需要。
【参考文献】
[1]金秀华.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观察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14(07):848-849.
[2]王冰斌,周艺燕.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15,25(29):186-187+190.
[3]胡艳林.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46(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