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态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收率,渤海,相图,闪蒸,油藏,稳态,致密。
相态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胡伟,吕成远,伦增珉,王锐,杨阳[1](2019)在《致密多孔介质中凝析气定容衰竭实验及相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凝析气藏衰竭开发方案的制定依赖于PVT相态实验,而常规PVT相态实验忽略了多孔介质对凝析气相态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基于常规PVT定容衰竭实验原理,建立了致密多孔介质中凝析气定容衰竭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模拟研究了凝析气在裂缝性致密储层中的衰竭开发动态,分析了衰竭速度及多孔介质的作用对凝析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明确了致密多孔介质中凝析气相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衰竭速度是影响凝析气藏开发的主要原因,天然气采收率随衰竭速度的增快而降低,但凝析油采收率则表现出相反规律;致密多孔介质中凝析气的露点压力比PVT筒中的测量值提高9.42%。此外,裂缝能够有效增大泄油面积,减小渗流阻力,提高天然气和凝析油采收率。(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袁锦亮[2](2019)在《凝析气藏非平衡压降相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定容衰竭相态实验是采用等温平衡开展,但实际生产是处于非平衡状态。通过开展非平衡压降相态实验研究,并结合矿场生产实际,提出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技术对策,即在地层压力下降至露点压力之后,仍保持较高采速控制,使反凝析油即时形成即时采出,始终无法形成连续相,从而达到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目的,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国内外类似凝析气藏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陈钉钉[3](2019)在《渤海油田稠油油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油油井数量相对多是渤海油田油藏的一个显着特点,采用PVT实验分析方法,对渤海油田稠油原始井流物、单次脱气、恒质膨胀、原油粘度等特征进行分析实验,并对典型相图进行模拟计算,为渤海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渤海油田稠油相态特征具有以下特点: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及温度低;气油比低(4.1~37.7 m~3/m~3);饱和压力低(1.33~14.90 MPa);重质组分含量高(其中C_(7~+)组分含量为58.01%~91.80%);密度大(地层原油密度为0.900 2~0.966 5 g/cm~3);粘度高(地层原油粘度为55.37~8 024.30 mPa·s)。(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大同,滕霖,李玉星,叶晓,顾帅威[4](2019)在《不同相态CO_2管内稳态节流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O_2管输过程中,节流易导致CO_2温降过大,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采用自主设计的CO_2节流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相态CO_2管内稳态节流实验,采集管内参数变化情况,分别研究了节流前后压差、节流前CO_2相态及杂质N_2含量对CO_2稳态节流温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_2的节流温降随节流前后压降的增大而增大,随N_2含量增大而减小;气态CO_2的节流效应最强,超临界态次之,液态CO_2节流效应最弱;节流前压力越大,相同压降的CO_2节流温降越小,节流前压力对气态CO_2节流温降的影响小于液态CO_2。(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9年01期)
李玉星,滕霖,王武昌,胡其会,赵青[5](2016)在《不同相态管输CO_2的节流放空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管输CO_2节流放空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响应及相态变化,基于Joule-Thomson效应搭建了橇装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超临界态、液态、气态及含杂质气态CO_2多级节流放空实验。通过实验发现:(1)超临界态及气态实验出口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而液态实验出口温度先下降后上升并最终与主管温度变化一致;(2)主管内CO_2的压力、温度随着实验的进行而不断下降,且各截面之间参数差异明显,表明压力扰动传播速度受密度影响;(3)含杂质N2的CO_2放空时出口温度低于纯气态CO_2放空,主管内压力随时间变化速率大于纯CO_2实验主管压力变化速率;(4)管外气云逐渐收缩为气锥,气锥随管内压力下降、温度上升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实验结果表明:(1)在单级节流相同压降下,液态实验产生的温降明显小于超临界态及气态节流温降,但液态CO_2全节流过程会因发生相变而使平均节流效应增强;(2)密度影响内能对外耗散的程度,进而影响节流系数,即密度增大,节流系数降低。进而建议,通过增大泄放速率、节流入口增温、节流出口整流等措施来实现对CO_2放空过程的安全控制。(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6年10期)
刘桂玲,徐建军,张进,马宏[6](2016)在《XW地区油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W6断块油井试采时生产气油比较高,常规方法求取高压物性样品难度大。针对油藏特点在XW6-1井获取了MDT原始地层流体样品,开展了XW地区油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多种方法进一步确定了该油藏的油藏类型为弱挥发油藏,并结合相态特征提出了下步开发建议。(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6年01期)
钟栋[7](2014)在《空气驱原油氧化及其对相态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驱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叁次采油技术,它成本低廉,不受气源和输运限制。与化学驱不同,该项技术的应用不受储层高温、高矿化度以及水中活性杂质等因素的影响。它既能满足低渗油藏注气的需要,又能满足水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需要。与传统注气不同,空气驱既有气驱的各种作用,同时还具有氧化反应带来的附加作用。空气驱具有特殊的驱油机理,因其氧化后形成烟道气、产生热效应和重质油裂解,导致驱替过程中的相态和驱油机理与注氮气不同。本论文针对大港油田港东二区五断块地层原油开展了原油氧化及相态行为研究,其目的在于为大港油田五断块注空气驱的现场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本论文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通过TG-DSC实验,采用Arrhenius方法,进行了低温和高温阶段的原油氧化动力学研究,计算出了两个阶段的活化能(分别是15.86kJ·mol-1和219.61kJ·mol-1),表明低温阶段氧化反应较易发生;(2)通过长氧化管实验,对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和压力对原油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时间越长,氧化反应越彻底;温度和压力越高,氧化反应越剧烈;氧化反应改变了原油组成,重质组分裂解为中质组分和轻质组分,使得重质组分减少,中质组分和轻质组分增加,从而影响了原油的相态行为。(3)采用DBR-PVT分析系统,绘制了油藏条件下分别注入不同含量空气和低氧空气的P-X相图,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注气量的增加,原油的泡点压力不断上升;并得到了不同压力含气原油溶解气油比、黏度以及膨胀率的变化;实验表明相比于低氧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氧化反应程度较高,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氧气本身较低氧空气中的氮气更易溶于原油,所以注空气后原油溶解气油比和膨胀率都高于注低氧空气,而原油黏度则普遍低于注低氧空气;(4)采用DBR-PVT分析系统,分别进行了注空气和低氧空气与原油向前多次接触实验,分析了平衡气和油相各组分的变化,由于氧化反应的存在和影响,使得空气多次接触中各组分及原油物性变化更为明显;并根据平衡气和液相组分变化绘制出注空气与注低氧空气拟叁元相图。本论文的研究为港东二区五断块进行空气驱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和技术上的支撑,研究表明空气驱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叁次采油技术。(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4-06-01)
康延鹏[8](2014)在《濮城原油微乳液相态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30多年的开发和调整治理,中原濮城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有必要进行叁次采油尝试。微乳液驱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化学驱油方法,微乳液同油、水具有超低的界面张力和很高的增溶能力,主要适合水驱效果好、渗透率大的砂岩油藏。在微乳液相态特性的基础上确定经济高效的配方对微乳液驱油的现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濮城原油为油相,油田注入水为水相,采用与濮城原油油水界面张力到达10-3mN/m级别的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及小分子醇类,应用正交试验探索了濮城原油微乳液的最佳配方的浓度范围:表面活性剂浓度1%~2%,助表面活性剂浓度1%~2%,水油比为1:1。探索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盐的浓度和水油比等因素对濮城原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得到了濮城原油微乳液的最佳配方、盐宽,最佳盐浓度等特性参数,为濮城沙二上2+3油藏开展叁次采油先导试验做好了理论储备?对筛选出来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微乳液配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结合以往的现场施工经验,在濮城油田西区进行了微乳液驱油先导性试验。注入微乳液段塞2个月后,生产井即见到了明显的效果,试验区产油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4-04-01)
倪军,展转盈,汪益宁,丁秀云[9](2013)在《低渗油藏注汽相态影响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比研究注气后原油相态特性的变化,根据黏度值大小复配地层流体,在复配地层原油基础上分别注入CO2、N2、烃类干气等气体,对原油的相态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入CO2、N2、烃类干气均能引起原油体系饱和压力的增加,原油中溶解气量增加,原油黏度降低,地层油体积膨胀,有利于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相同条件下,CO2使地层油相态物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其他两种气体,注入CO2的效果好于N2或烃类干气。注入CO2驱油时,要防止在地层中引起固相沉积,造成孔道的堵塞,从而严重影响油井的产能或降低原油的采收率。(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3年07期)
杨多兴,曾荣树[10](2013)在《CO_2地质封存相态识别实验与模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地质封存是一个新的学科增长点,自1992年以来该领域发文量随时间呈指数增长。CO_2地质封存包括四种机制:流体动力封存、残留封存、溶解封存及矿物封存。封存机制决定CO_2在储层中的饱和度、相态及前缘迁移特征。CO_2相态识别技术是CO_2地质封存的研究热(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相态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常规定容衰竭相态实验是采用等温平衡开展,但实际生产是处于非平衡状态。通过开展非平衡压降相态实验研究,并结合矿场生产实际,提出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技术对策,即在地层压力下降至露点压力之后,仍保持较高采速控制,使反凝析油即时形成即时采出,始终无法形成连续相,从而达到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目的,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国内外类似凝析气藏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态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胡伟,吕成远,伦增珉,王锐,杨阳.致密多孔介质中凝析气定容衰竭实验及相态特征[J].石油学报.2019
[2].袁锦亮.凝析气藏非平衡压降相态实验研究[J].石化技术.2019
[3].陈钉钉.渤海油田稠油油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J].录井工程.2019
[4].张大同,滕霖,李玉星,叶晓,顾帅威.不同相态CO_2管内稳态节流实验[J].油气储运.2019
[5].李玉星,滕霖,王武昌,胡其会,赵青.不同相态管输CO_2的节流放空实验[J].天然气工业.2016
[6].刘桂玲,徐建军,张进,马宏.XW地区油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6
[7].钟栋.空气驱原油氧化及其对相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8].康延鹏.濮城原油微乳液相态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9].倪军,展转盈,汪益宁,丁秀云.低渗油藏注汽相态影响实验[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
[10].杨多兴,曾荣树.CO_2地质封存相态识别实验与模拟技术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论文知识图
![–DTAB的DSC结果](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035969.nh0025&suffix=.jpg)
![一6条带样品的的XRD图谱,从上至下,条带...](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1071073.nh0039&suffix=.jpg)
![1凝析油气体系相态实验流程Fig...](/uploads/article/2020/01/05/55f65d60c8cc7cf41bfa51e1.jpg)
![一1高含硫相态实验测定PVT相态仪](/uploads/article/2020/01/05/f6adfbfb39e5f81b64de665b.jpg)
![相态实验装置外观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6012200.nh0001&suffix=.jpg)
![℃下2wt%(KPS:16AC-0-9/18AC-0-9...](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9838873.nh0024&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