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接受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国剧,参与感,艺术,复仇者,电影,剧团。
审美接受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宇晴,林进桃[1](2019)在《视听盛宴、英雄叙事与同人特质——从复联系列电影看当代观众审美接受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复仇者联盟1》到《复仇者联盟4》,复联系列电影成就了世界科幻电影史上一个神话。复联系列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其视听盛宴、英雄叙事与同人特质,是多重审美体验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当代受众的审美接受心理层面对复联系列电影进行探析,以期为中国同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参考和观照。(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9年12期)
夏燕靖[2](2017)在《“夫乐有适、心亦有适”古代审美主体的接受心理——读《吕氏春秋·适音》及相关文献笔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角度来看,艺术之美不仅在于艺术载体呈现出来的表现形式,还在于艺术活动的创造者与接受者融合成为艺术欣赏审美主体的内心接受。通过对《吕氏春秋·适音》及相关文献的研习,探究"心适"与"音适"在先秦各文论流派思想中的地位,以此表明中国古代艺术接受追求以"适"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阐释中国古代审美主体以"适"为中心的接受心理,可谓是一种大巧若拙的艺术精神之境界。(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纪晓楠[3](2017)在《接受心理语境下的国产电视剧艺术之审美文化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短短几十年中,国产电视艺术迅猛发展,给观众带来着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知享受,而于发展过程中,直接决定其未来创作走向的审美文化建构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将从接受者审美心理需求方面对国产电视剧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进行现象意义的剖析,进而以小见大反观整个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7年11期)
于凯[4](2016)在《从接受心理看电视编导的审美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编导是节目的灵魂,其审美意识以及文化素养将直接决定电视节目质量。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们审美的需求以及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要充分认识审美意识对于电视节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充分培养电视编导的审美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电视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6年04期)
张佳明,周景秋[5](2016)在《浅析广告受众审美接受心理特征对广告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广告审美心理过程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应。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有很大的主观性。审美形式原则在现代艺术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美学方面把握受众在接受广告审美时体现的一些特征,对审美注意、审美注意动力机制、审美记忆及审美记忆的强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在广告创作中应该注意和把握的受众接受心理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6年03期)
王新荣[6](2015)在《现代戏接地气才能入情入理入心》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8日晚,江苏盐城盐都文化艺术中心,当新创淮剧现代戏《菜籽花开》演毕,现场观众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转身离场,而是起身站在原地久久鼓掌;演员谢幕时,更是有大批观众涌到台口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叫好。一出戏好不好,观众的反应最实在,很显然,《菜籽花开》确实开(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5-04-17)
陈鸿秀[7](2014)在《“《泰囧》现象”与本土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成本喜剧片《人再途之泰囧》上映后刷新了国产片票房记录,成为迄今为止国产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档期、口碑、演员组合、故事紧凑等因素外,还由于本片在很大程度上贴近了观众追逐狂欢以释放压力、享受游戏以体现优越、渴求温情而达成圆满等审美接受心理。(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4年03期)
张忆萌[8](2014)在《穿越电影的审美接受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穿越电影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并充斥于电影院线的一种新类型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欢迎。穿越电影的出现与流行,与受众的接受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接受美学角度入手,试从期待视野、潜移互动和艺术共鸣与升华叁个方面分析穿越电影的受众心理,为穿越电影从众多电影类型中脱颖而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4年01期)
张善军[9](2012)在《论薛宝钗性格形成的原因——兼论读者的审美接受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薛宝钗因其性格的复杂,使其身上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本文分析了薛宝钗性格形成的原因,指出宝钗是一个为现实而生活的人。并论述了读者接受薛宝钗的原因——求和谐这一共通的民族心理。(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2年17期)
王海红,杨振华[10](2012)在《小学生的审美接受心理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孩子进入小学,在低年级就会在语文课上学到"美"这个字,就会从《美丽的公鸡》等课文中初步体会到一些关于美的道理。此后,在语文学科的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他们还会不断地感受美、欣赏美,并且尝试着去创造美。向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断撒下美的种子,这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本文来源于《小学生(教学实践)》期刊2012年03期)
审美接受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角度来看,艺术之美不仅在于艺术载体呈现出来的表现形式,还在于艺术活动的创造者与接受者融合成为艺术欣赏审美主体的内心接受。通过对《吕氏春秋·适音》及相关文献的研习,探究"心适"与"音适"在先秦各文论流派思想中的地位,以此表明中国古代艺术接受追求以"适"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阐释中国古代审美主体以"适"为中心的接受心理,可谓是一种大巧若拙的艺术精神之境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接受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宇晴,林进桃.视听盛宴、英雄叙事与同人特质——从复联系列电影看当代观众审美接受心理[J].传媒观察.2019
[2].夏燕靖.“夫乐有适、心亦有适”古代审美主体的接受心理——读《吕氏春秋·适音》及相关文献笔记[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
[3].纪晓楠.接受心理语境下的国产电视剧艺术之审美文化建构[J].电视指南.2017
[4].于凯.从接受心理看电视编导的审美意识[J].新闻传播.2016
[5].张佳明,周景秋.浅析广告受众审美接受心理特征对广告创作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6
[6].王新荣.现代戏接地气才能入情入理入心[N].中国艺术报.2015
[7].陈鸿秀.“《泰囧》现象”与本土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J].美与时代(下).2014
[8].张忆萌.穿越电影的审美接受心理[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9].张善军.论薛宝钗性格形成的原因——兼论读者的审美接受心理[J].名作欣赏.2012
[10].王海红,杨振华.小学生的审美接受心理浅探[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