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入输出解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过程,输入输出,线性化,模型,相位,风能,表达式。
输入输出解耦论文文献综述
郑义民,金福江[1](2015)在《一种基于解耦方法的两输入两输出分散PID控制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在工业过程中两输入两输出(TITO)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方法,提出一种逆向解耦方法,该方法能对具有耦合对象的系统有效的解耦成对角矩阵,以减小各回路之间的耦合影响,解耦矩阵因其结构上较为复杂、物理上不易实现等特点,因此在不加入解耦矩阵的情况下,利用解耦后的对角矩阵对TITO系统进行分散PID控制器的独立设计。首先通过一阶加时滞的模型方法对对角矩阵元素降阶,并对降阶后的模型采用内模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器各回路PID的参数整定,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正确性及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该方法用于实验室的水箱控制系统中,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第26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5)论文集》期刊2015-07-31)
黄威,夏洪,张秀喜[2](2012)在《叁输入叁输出前馈解耦器表达式的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主要是以2输入2输出系统为主,因此大部分解耦方法都是应用该系统,并且得到了解耦器的表达式.现实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都是2个或者2个以上的控制通道.本文是以3个控制通道的系统,并推导出理想状态下的前馈解耦表达式和存在反馈项的前馈解耦表达式.(本文来源于《2012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1-26)
张海丽,张宏立,关保林[3](2012)在《基于PID对角阵的多输入多输出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PID解耦控制中的系统调节时间长、超调量大等缺点,将PID控制器与对角阵相结合,在MATLAB仿真软件中仿真,所得到的结果其调节时间减小,超调量足够小,充分克服了其PID解耦的缺点,提高了控制器的可利用性,在工程实践中PID对角阵解耦有着实际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2年11期)
孙权,何建忠,王文华[4](2012)在《双输入双输出时滞过程解耦Smith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工业过程控制中常见的双输入双输出时滞过程,提出基于Smith预估补偿控制的反向解耦控制器设计方法。通过对系统解耦后的对象采用内模控制思想设计Smith预估控制器,并讨论控制系统对象为一阶加纯滞后(FOPDT)模型下其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和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结合实际过程中的模型实例,该解耦控制方案使得系统各路输出响应完全解耦并具有较好的标称性能和鲁棒性。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2年03期)
薛美盛,李令言,周杰[5](2011)在《双输入双输出时滞过程解耦内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输入双输出滞后开环稳定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耦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稳态误差为零的基础上,利用过程传递函数矩阵的伴随矩阵和过程传递函数矩阵对角主元素的最小相位部分逆的乘积来设计解耦控制器,简化了解耦控制器的设计和多时滞问题的处理。利用该方法针对一实例进行了解耦内模控制器设计和仿真研究,通过比较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在过程模型和过程失配时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好的解耦性能。(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自动化》期刊2011年05期)
林立,唐宏伟,李洪岩,邱雄迩[6](2011)在《变频器SVPWM整流输入输出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频器能量回馈及数学模型直流电压与d,q定向坐标系下q轴电流之间的非线性耦合问题,利用非线性状态反馈和坐标变换,实现了变流系统的输入输出解耦控制和完全精确线性化,将原系统分解为直流电压线性子系统和q轴电流线性子系统,并分别进行控制器校正设计。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变频器变流系统解耦线性化控制比常规矢量控制PI调节具有更好的快速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在不增加系统硬件成本的情况下,网侧电压和电流正弦性好,可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该新型控制策略可更好地提高变频器的性价比。(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张鲁华,郭家虎,蔡旭,程孟增,曹云峰[7](2009)在《双馈感应发电机的输入输出线性化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解耦控制的非线性控制策略。通过非线性坐标变换和非线性状态反馈,实现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入输出线性化,达到了双馈感应发电机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在稳态和动态情况下完全解耦的控制目标,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升了响应速度,减小了功率纹波。所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律仅与发电机电感的比值有关,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参数鲁棒性。在7.5kW双馈风力发电测试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入输出线性化解耦控制策略优于传统的矢量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曹慧荣[8](2009)在《2-D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能量解耦》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2-D离散系统的能量解耦方法,即从输入-输出能量关系上对2-D离散系统进行解耦,使得任何一个输入的能量主要控制一个输出的能量。给出了2-D Roesser模型的能量解耦判据,并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来描述,求解方便。最后,给出了示例。(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9年10期)
靳其兵,袁琴[9](2009)在《双输入双输出过程解耦内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输入双输出稳定过程,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内模控制设计方法。综合解耦和稳态误差两方面因素,利用对象传递函数模型行列式的静态增益及次对角元素与同行相应主对角元素之商的不合理部分(即不稳定极点和纯超前部分)的逆来设计控制器,简化了多时滞问题的处理。对Wood-Berry蒸馏塔过程设计内模控制器,并将其转化为能在DCS上实施的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解耦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09年01期)
孙静,孙建平,梁兆阳,许朝晖[10](2008)在《双输入双输出时滞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带有时滞环节的双输入双输出非最小相位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将遗传算法引入模糊解耦控制机制并对其进行优化,克服了传统解耦方法中由于时滞问题所带来的误差,并将其运用于空气压缩机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分析证实了这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解耦方法能有效的控制开环不稳定非最小相位系统,并对其进行有效解耦。(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用户》期刊2008年04期)
输入输出解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主要是以2输入2输出系统为主,因此大部分解耦方法都是应用该系统,并且得到了解耦器的表达式.现实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都是2个或者2个以上的控制通道.本文是以3个控制通道的系统,并推导出理想状态下的前馈解耦表达式和存在反馈项的前馈解耦表达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入输出解耦论文参考文献
[1].郑义民,金福江.一种基于解耦方法的两输入两输出分散PID控制器研究[C].第26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5)论文集.2015
[2].黄威,夏洪,张秀喜.叁输入叁输出前馈解耦器表达式的推导[C].2012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2
[3].张海丽,张宏立,关保林.基于PID对角阵的多输入多输出解耦控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
[4].孙权,何建忠,王文华.双输入双输出时滞过程解耦Smith控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
[5].薛美盛,李令言,周杰.双输入双输出时滞过程解耦内模控制[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1
[6].林立,唐宏伟,李洪岩,邱雄迩.变频器SVPWM整流输入输出解耦控制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
[7].张鲁华,郭家虎,蔡旭,程孟增,曹云峰.双馈感应发电机的输入输出线性化解耦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
[8].曹慧荣.2-D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能量解耦[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
[9].靳其兵,袁琴.双输入双输出过程解耦内模控制[J].控制工程.2009
[10].孙静,孙建平,梁兆阳,许朝晖.双输入双输出时滞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J].仪器仪表用户.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