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几何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几何,影像,曲率,关系,机构,屈曲,方法。
几何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溪,任秋兵,李明超[1](2019)在《考虑等几何分析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安全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坝体变形是评价大坝安全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现阶段主要结合数值模拟与统计分析预测坝体变形的时序变化,当对坝体的多测点变形进行预测分析时,有限元模型适用性不高,且FEA单元间为低阶连续,不利于坝体变形梯度的精确表达。本文总结现有混合模型中数值模拟方法在建模和计算方面的不足,对比了IGA与FEA单元基函数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几何分析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混合预测模型,采用等几何分析建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水位与多测点水压分量的数学表达,并以统计模式表达温度分量和时效分量,将变形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等几何分析在大尺度工程中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刘俊,丁子祈,韩先洪[2](2019)在《金属薄板单轴弹塑性屈曲变形与回弹的几何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属薄板受压时产生的弹塑性屈曲现象,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将薄板屈曲分成加载和卸载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对加载阶段引入余弦函数轮廓假设,对卸载阶段引入平面应变假设,以此建立薄板屈曲的几何特征参数模型。以304不锈钢为例,结合一套多向拉压装置,开展了不同长度的金属薄板屈曲变形与回弹实验。根据本文模型计算试样回弹后的参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其中高度误差小于5. 4%,长度误差小于2. 5%。进一步对参数分析表明:回弹后的长度与高度均随试样原始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前者接近线性关系;随着板厚增加,回弹后试样高度增加而长度减小。(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勾红叶,冉智文,蒲黔辉,许会燕[3](2019)在《高速铁路桥梁竖向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通用映射解析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铁路常用的32 m简支梁桥及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通过逐层分析无砟轨道层间结构受力状态,建立了桥梁竖向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通用映射解析模型。通过对比映射解析模型、有限元模型和室内试验在不同桥梁竖向变形模式下的钢轨变形和扣件力的求解结果及试验数据,验证了映射解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钢轨变形延伸系数的概念用以描述钢轨及梁体变形区域长度与影响钢轨变形的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关键参数对钢轨变形的影响,提出了控制钢轨变形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用映射解析模型可求解由桥梁竖向变形引起的CRTS I型单元板式无砟轨道钢轨变形。当桥梁发生竖向错台时,钢轨的最大变形值极大程度上取决于错台幅值,且在桥梁竖向变形边界上钢轨会出现"上翘"现象。采用竖向刚度较小的扣件可以使得钢轨变形曲线更平缓。(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起[4](2019)在《柔顺机构几何非线性拓扑优化算法及典型大变形柔顺机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典型大变形柔顺机构有双稳态柔顺机构、柔顺吸能机构、柔顺常力机构、微能量收集机构等各种类型。这些柔顺机构在生物医疗、微机电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都是集中在尺寸优化层面对大变形柔顺机构进行优化设计,而在拓扑层面上对大变形柔顺机构进行研究的却很少。因此,本文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大变形柔顺机构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考虑几何非线性时拓扑优化收敛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完全拉格朗日法求解过程中步长选取困难问题,给出了一种自适应步长算法;针对低密度单元收敛过程中的振荡问题,给出了一种能量插值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变形悬臂梁,反向器的拓扑优化数值算例证实了自适应步长算法可以有效提高优化过程的收敛性,能量插值方法能较好地抑制低密度单元节点的位移振荡。另外,研究表明,针对纺锤肌的拓扑优化问题,还需要采用改进本构模型的方式抑制肌肉中间密度单元的节点振荡。其次,对大型有限元软件辅助的几何非线性拓扑优化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低刚度区域计算过程中的过度变形问题,给出了一种增加超弹材料算法;针对拓扑优化中柔度的敏度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敏度提取算法,从而大幅度减少了计算敏度时需要提取的数据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ANSYS辅助的几何非线性拓扑优化算法。通过大变形悬臂结构,两端固定梁结构和柔顺反向器的拓扑优化算例,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另外,还提出了重分析加速算法,通过算例分析了加速效果。再次,对双稳态柔顺机构进行了拓扑优化研究。针对双稳态柔顺机构占用的空间与抗干扰的能力之间的矛盾,以两个稳态转换力之差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种的拓扑优化模型;针对优化结果难以加工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最小壁厚约束;针对支反力的敏度信息难以提取的问题,推导了支反力敏度的近似表达式。通过有限差分法验证了敏度的准确性。通过数值算例,证实了最小壁厚约束的有效性。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优化的双稳态柔顺机构的抗干扰能力强于传统的基于直梁或者余弦梁的双稳态柔顺机构。最后,对基于胞元的柔顺吸能机构进行了拓扑优化研究。针对胞元质量和耗散能量之间的矛盾,在给定质量约束下,以能量耗散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种拓扑优化模型;针对首个优化迭代步中敏度信息无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算法;为了设计具有自动恢复原状能力的胞元,额外施加了一个后屈曲过程最小反力大于零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高能量耗散胞元、高空间利用率胞元和具有自动恢复原状能力的胞元的拓扑优化结果。通过数值算例,讨论了参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证实了两阶段算法的有效性。相比于传统的胞元,优化的胞元能在相同质量下吸收更多的能量。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王庆,刘钊,黄平华,朱平[5](2019)在《白车身激光焊接过程的变形预测及几何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白车身激光焊接过程中热成形钢板变形较大的问题,通过几何补偿方法消除焊接变形对装配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钢板焊接变形的几何补偿优化流程,通过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焊接过程模拟来预测激光焊接的板件变形程度,并结合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Kriging近似模型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B柱加强板进行几何补偿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B柱加强板经过激光焊接后与原设计型面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斌,丰志伟,杨涛,彭悟宇,张青斌[6](2018)在《几何约束的改进弹性体网格变形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弹性体网格变形方法无法有效抑制网格单元出现"负体积"和过度畸变等问题,引入体积弹性模量约束和挤压弹性模量约束,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改进弹性体法。借助Patrick网格质量参数,选取叁维长方体边界在旋转、平移和伸展变形叁种方式下的大幅度运动,对比研究引入几何约束后的改进效果。仿真计算二维NACA0012翼型的俯仰振荡和叁维伸缩翼变形过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基于几何约束的改进弹性体法显着提高了变形网格的鲁棒性,尤其在大变形时能够有效约束较差网格单元,改善经典方法存在的问题,可为非定常流场问题的求解提供有力支撑。(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詹总谦,李一挥,王陈东,郑莉[7](2018)在《顾及局部相对几何变形改正的影像匹配和空叁逐步精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拔落差较大地区无人机影像匹配和空叁加密精度较低的问题,在具备初始空叁姿态参数和概略地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顾及局部相对几何变形改正的影像匹配和空叁逐步精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立体像对相对倾斜和地形起伏引起的影像相对变形,在传统空叁基础上引入顾及局部相对几何变形改正的单点精确匹配算法,使得影像匹配和定向相辅相成,从而提高了影像匹配和空叁加密的精度和可靠性。实验分析证明,该算法能较好地改正影像相对几何变形,强化空叁网型结构和进一步提高空叁精度,适用于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低空无人机影像空中叁角测量。在效率方面,由于借助概略地面模型进行预测,局部相对几何变形改正的影像范围相对有限,因此算法基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若考虑到每个连接点使用的单点精确匹配具备很好的独立性,并行化算法将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万泽青,李世荣,马洪伟[8](2018)在《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的变曲率曲梁的几何非线性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轴线可伸长的精确几何非线性理论,推导了变曲率曲梁在热机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控制方程。通过引入轴线伸长率,变形后的轴线弧长被当作基本未知量之一,基本未知量均被表示为变形前的轴线坐标的函数,使问题的求解区间仍为未变形时的曲梁轴线长度;给出了在给定曲梁轴线参数方程时,利用本文控制方程进行几何分析所需的初始曲率、变形前曲梁几何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曲梁边界条件。所给数学模型可为轴线可伸长的变曲率曲梁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和计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袁全,袁驷,李易,闫维明[9](2018)在《几何可变体系大变形机构模态的二元体构建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仅有一个自由度的几何可变体系,基于大变形机构模态的特性,提出常变、瞬变的判断方法,进而对常变体系提出大变形机构模态的二元体构建算法。该算法将问题简化为类似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无须求解非线性超越方程组,可给出完备的模态解答和完整的解答路径及其分叉点。本法具有原理直观、公式简洁、解答完备的优点,可作为结构力学几何构造分析教学的补充内容。(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8年05期)
艾孜买提江·艾尼娃尔,谢良甫,苏尔亚木·海米提[10](2018)在《几何因子作用下反倾边坡倾倒变形响应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在坡度、岩层厚度、岩层倾角等3种常见几何特征因子作用下的倾倒变形响应规律,选取总位移指标作为倾倒变形评价指标,对几何特征因素下的144种组合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坡度增加,反倾边坡易倾倒区变化路径为一条"C"型曲线,且总位移值逐渐增加;随着岩层倾角增大,易倾倒区面积逐渐减小、数值逐渐增加,在岩层倾角由30°增加至40°过程中,易倾倒区位置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岩层倾角增大到40°以后,易倾倒区位置相对较固定,变化较小;当岩层厚度为0.1,0.4 m时,易倾倒区主要平行坡度坐标轴呈条状分布;当岩层厚度为0.2~0.3m时,易倾倒区向坡度80°附近迁移,岩层厚度为0.2m时易倾倒区的总位移值最大。(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8期)
几何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金属薄板受压时产生的弹塑性屈曲现象,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将薄板屈曲分成加载和卸载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对加载阶段引入余弦函数轮廓假设,对卸载阶段引入平面应变假设,以此建立薄板屈曲的几何特征参数模型。以304不锈钢为例,结合一套多向拉压装置,开展了不同长度的金属薄板屈曲变形与回弹实验。根据本文模型计算试样回弹后的参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其中高度误差小于5. 4%,长度误差小于2. 5%。进一步对参数分析表明:回弹后的长度与高度均随试样原始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前者接近线性关系;随着板厚增加,回弹后试样高度增加而长度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几何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溪,任秋兵,李明超.考虑等几何分析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安全预测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刘俊,丁子祈,韩先洪.金属薄板单轴弹塑性屈曲变形与回弹的几何参数研究[J].锻压技术.2019
[3].勾红叶,冉智文,蒲黔辉,许会燕.高速铁路桥梁竖向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通用映射解析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9
[4].陈起.柔顺机构几何非线性拓扑优化算法及典型大变形柔顺机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王庆,刘钊,黄平华,朱平.白车身激光焊接过程的变形预测及几何补偿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6].张斌,丰志伟,杨涛,彭悟宇,张青斌.几何约束的改进弹性体网格变形方法研究及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
[7].詹总谦,李一挥,王陈东,郑莉.顾及局部相对几何变形改正的影像匹配和空叁逐步精化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8].万泽青,李世荣,马洪伟.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的变曲率曲梁的几何非线性方程[J].应用力学学报.2018
[9].袁全,袁驷,李易,闫维明.几何可变体系大变形机构模态的二元体构建法[J].力学与实践.2018
[10].艾孜买提江·艾尼娃尔,谢良甫,苏尔亚木·海米提.几何因子作用下反倾边坡倾倒变形响应规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