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肠外营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营养,静脉,酰胺,药物,糊精,肠梗阻,颅脑。
肠外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权亚玲,杨焕丽[1](2019)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肠外营养治疗,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及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予以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29),低于对照组的37.9%(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5,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效果显着,并发症较少,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4期)
卢芳,黄肖[2](2019)在《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提升生活质量,纠正营养不良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苏惠霞,唐翠能,容春丽,李金娟[3](2019)在《集束化干预对减少肠外营养并发症的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集束化干预对减少肠外营养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120例需要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4期)
邵子玮,杜建,邓弘扬,谢文强,魏丰贤[4](2019)在《新型复合脂肪乳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肠外营养支持迅速发展,用于肠外营养的各种脂肪乳剂相继应用于临床。新型复合型(SMOF)脂肪乳而作为最新一代脂肪乳,集合了前代脂肪乳诸多优点,并优化了脂肪乳中脂肪酸的比例,为各种需要肠外营养的患者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营养支持。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SMOF脂肪乳安全性及有效性优于被广泛使用的豆油脂肪乳,在婴幼儿及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中具有更好的肝脏耐受性,在抗炎及抗氧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SMOF脂肪乳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12期)
蔡萍,孙玉龙,卢小兰,刘玲,顾平荣[5](2019)在《药物经济学在肠内肠外营养制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药物经济学对某叁甲医院住院患者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分析经济成本效果,进而促进优选方案的形成,提高医药资源使用的总体效率。方法:提取该院2017年期间使用肠外营养药物的患者的病案号,并从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再从中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历63例,并运用经济学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为规范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肠外营养制剂提供参考。结果:在63例中,有63.5%只接受肠外营养(PN),有36.5%接受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PN+EN);接受PN的人均营养费用为2 375.92元,接受PN+EN的人均营养费用为2 067.90元;PN的成本效果比为2 500.9,PN+EN的成本效果比为2 160.8,PN+EN的成本效果比较低,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PN与PN+EN均有较好的疗效,但PN+EN是比较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陈文定,张惠明,王飞跃[6](2019)在《术前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结肠癌手术应激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应激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手术应激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 d,观察组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CD8~+水平降低,CD4~+、CD4~+/CD8~+水平升高(P<0. 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 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 2%(P<0. 05)。结论:术前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减轻手术应激。(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敏[7](2019)在《术前肠内麦芽糊精果糖液联合肠外营养对术后营养状态、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恢复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肠内麦芽糊精果糖液联合肠外营养对手术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行胃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术后进行普通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2 h给予肠内麦芽糊精果糖液。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态、外周血T细胞亚群、炎症水平、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研究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显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ALB、PAB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研究组的CD~+_3、CD~+_4、CD~+_8以及CD~+_4/CD~+_8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炎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显着升高(P<0.05),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及术后寒战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肠内麦芽糊精果糖液联合肠外营养可更好的改善手术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阿布都艾合提·买买提明,张培,卢晓明,龙跃平,柴新群[8](2019)在《全肠外营养与肠内加肠外营养在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术后分别行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加肠外营养(EN加PN)的86例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对两组患者在术后7 d外周静脉血指标,术后是否输注白蛋白,术后是否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7 d外周血TBil、DBil、ALT、AST、γ-GT、Na+、Ca2+、TP水平,术后是否输血,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Alb、K+,术后是否输注白蛋白,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在术后营养支持方面更有优点,应作为胃癌术后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殷方雄[9](2019)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肠外营养配制的安全管理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肠外营养配制的安全管理。方法:将管理前2017年07月—2018年06月中9608条肠外营养医嘱作为对照组,管理后2018年07月—2019年06月中10795条场外营养医嘱作为观察组,对比不合格情况。结果:处方不合格、摆药错误、漏液等总不合格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0.65%VS0.19%](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加强对肠外营养配制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营养液的不合格率,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马友精[10](2019)在《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科室经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60例,并对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实验统计与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率为11.7%,其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时间以及拔管时最高体温。结论:肠外营养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较高,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时间和拔管时最高体温,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运用具体的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肠外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提升生活质量,纠正营养不良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外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1].权亚玲,杨焕丽.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2].卢芳,黄肖.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苏惠霞,唐翠能,容春丽,李金娟.集束化干预对减少肠外营养并发症的意义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邵子玮,杜建,邓弘扬,谢文强,魏丰贤.新型复合脂肪乳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19
[5].蔡萍,孙玉龙,卢小兰,刘玲,顾平荣.药物经济学在肠内肠外营养制剂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6].陈文定,张惠明,王飞跃.术前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结肠癌手术应激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7].刘敏.术前肠内麦芽糊精果糖液联合肠外营养对术后营养状态、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恢复情况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
[8].阿布都艾合提·买买提明,张培,卢晓明,龙跃平,柴新群.全肠外营养与肠内加肠外营养在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J].现代医学.2019
[9].殷方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肠外营养配制的安全管理评价[J].名医.2019
[10].马友精.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