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核结构与衰变性质的研究

超重核结构与衰变性质的研究

论文摘要

超重核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理论研究发现,大部分超重核都具有形变,甚至超形变。尽管人们对变形超重核结构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是考虑三轴形变以及核力中张量项的研究并不多见。本论文首先利用含张量力的Skyrme-Hartree-Fock+BCS方法,对Z=118和Z=120同位素链核的形变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Z=118和Z=120缺中子核具有弱三轴形变而丰中子核具有明显的三轴形变。通过研究Z=118和Z=120同位素链核的形变规律,发现N<184的缺中子核的基态或激发态具有弱三轴形变,而丰中子核的激发态具有明显的三轴形变,甚至三轴超形变,因此丰中子核形变研究中有必要考虑三轴自由度。(2)张量力对核基态形状影响不明显,但对缺中子核的超形变位阱、裂变位垒高度及丰中子核的激发态形状有明显影响。另外,张量力对结合能、双中子分离能、半径以及α衰变能的演化规律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超重核大形变性质以及结构的研究中,张量力效应不应忽视。其次,超重核的衰变性质也是核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利用推广的液滴模型和一些唯象模型系统研究了超重核的α衰变、自发裂变以及结团放射性质,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超重核Z=104-120的α衰变和自发裂变竞争的计算结果,发现258,260104,268-276110,270-280112,272-286114,274-294116,278302118和284-308120最主要的衰变模式为α衰变,可以为将来鉴别这些新核素提供理论参考。同时,研究表明在N=162,178,184和196处存在壳效应。(2)通过分析超重核Z=104-124的结团放射规律,发现超重核的结团放射具有很强的模型依赖性。具有预形成机制的UD,UNIV和Horoi模型只能预测Z<28的轻结团放射,而包含预形成和类裂变机制的UDL模型可以预测Z<28的轻结团和Z≥28的重结团放射,因此UDL模型更具有普适性。另外,208Pb附近的壳效应对超重核的结团放射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UDL模型预测292-296308-318118,284-304,308-3241 20和316-322122是具有结团放射性的母核。最后采用唯象方法对强激光场中原子核的α衰变与质子放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强激光场对放射离子穿透概率的修正主要取决于隧穿长度,并且质子放射更容易受激光场影响。另外,激光对穿透概率的影响与激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激光场强度每增大100倍,穿透概率的相对变化量增大约10倍。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超重核的研究意义
  •   1.2 超重核的研究现状
  •     1.2.1 实验研究进展
  •     1.2.2 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2 理论模型
  •   2.1 SKYRME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2.1.1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2.1.2 Skyrme能量密度泛函
  •     2.1.3 Skyrme相互作用中的张量力
  •     2.1.4 Bardeen-Cooper-Schrieffer (BCS)方法
  •     2.1.5 Ev8程序
  •   2.2 超重核衰变模式的理论模型
  •     2.2.1 β衰变理论模型
  •     2.2.2 自发裂变理论模型
  •     2.2.3 结团放射理论模型
  •   2.3 激光场中的α衰变与质子放射
  •     2.3.1 激光场中的α衰变
  •     2.3.2 激光场中的质子放射
  • 3 Z=118和Z=120同位素链核的形状演化及结构性质
  •   3.1 Z=118同位素链核的形状演化及结构性质
  •     3.1.1 轴对称形状演化规律
  •     3.1.2 三轴形状演化规律
  •       3.1.2.1 三轴位能面
  •       3.1.2.2 能量随γ的演化规律
  •     3.1.3 Z=118同位素链核的性质
  •       3.1.3.1 结合能与平均结合能
  •       3.1.3.2 双中子分离能
  •       3.1.3.3 原子核半径
  •       3.1.3.4 β衰变特性
  •     3.1.4 小结
  •   3.2 Z=120同位素链核的形状演化与结构性质
  •     3.2.1 轴对称形状演化规律
  •     3.2.2 三轴演化规律
  •       3.2.2.1 三轴能量曲面
  •       3.2.2.2 能量随γ的演化曲线
  •     3.2.3 Z=120同位链核的基态性质
  •       3.2.3.1 结合能与平均结合能
  •       3.2.3.2 双中子分离能
  •       3.2.3.3 半径
  •       3.2.3.4 β衰变特性
  •     3.2.4 小结
  •   3.3 本章结论
  • 4 超重核衰变模式的系统研究
  •   4.1 超重核的α衰变特性
  •     4.1.1 超重核Z=104-120的α衰变与自发裂变的竞争
  •     4.1.2 超重核Z=120的α衰变链
  •     4.1.3 小结
  •   4.2 超重核Z=104-124的结团放射研究
  •     4.2.1 四个模型计算的Z=104-124核的结团放射规律
  •     4.2.2 超重区域的结团放射现象
  •     4.2.3 小结
  •   4.3 本章结论
  • 5 激光场对原子核衰变的影响
  •   5.1 半经典近似方法
  •   5.2 激光场对α粒子衰变穿透概率的影响
  •     5.2.1 激光场对超重核α粒子穿透概率的影响
  •     5.2.2 激光场对中重核α粒子穿透概率的影响
  •   5.3 激光场对质子放射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张彦立

    导师: 徐叙瑢,徐征

    关键词: 超重核,方法,张量力,三轴形变,衰变,结团放射,自发裂变,激光场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物理学,核科学技术

    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分类号: O571.3

    总页数: 139

    文件大小: 10315K

    下载量: 80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重核~(298)114的基态性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1)
    • [2].超重元素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6(13)
    • [3].超重核~(271)Ds实验研究(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1(00)
    • [4].以Ti为弹核研究超重核的合成机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5].基于HIAF SRing的并束实验设计及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6(04)
    • [6].理论预测超重核~(274-291)Cn和~(266-287)Ds的衰变模式(英文)[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8(04)
    • [7].超重核充气谱仪装置[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1(10)
    • [8].超重核α衰变能间的关联(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1(00)
    • [9].改进的Woods-Saxon势在超重核合成中的应用[J]. 广西物理 2010(03)
    • [10].利用宏观-微观模型研究超重核区原子核的α衰变能和衰变寿命[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1].复合核裂变与微观裂变理论进展[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20(05)
    • [12].用反应~(48)Ca+~(254)Es合成119号元素的可能性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3(03)
    • [13].超重核α衰变的系统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00)
    • [14].大质量熔合反应形成重核和超重核产生机制研究(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08(00)
    • [15].超重核区的双幻性质研究[J]. 文山学院学报 2012(06)
    • [16].超重核~(294)118和~(291)116及其α衰变链上各核素半衰期的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9(03)
    • [17].~(288)114超形变核转动性质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0)
    • [18].超重Z=113-116元素β~-衰变寿命的计算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9].计算超重核α衰变半衰期的新方法以及WKB近似的可靠性(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1(00)
    • [20].超重核合成时的驱动势与热熔合反应截面[J]. 物理学报 2008(03)
    • [21].超重核的Alpha衰变寿命与Q_α值(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0(00)
    • [22].用半经验耦合道模型计算重核俘获截面[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3].超重核~(292-310)122同位素链的α衰变和自发裂变的竞争[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3(03)
    • [24].超重原子核区的壳效应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25].低能重离子碰撞产生超重核动力学机制(英文)[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1(01)
    • [26].用宏观—微观模型研究超重核~(271)110及其衰变链的α衰变能和衰变寿命[J]. 河池学院学报 2009(02)
    • [27].重离子反应中质子与中子转移对超重元素合成的影响[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8(04)
    • [28].RFQ1L系统压升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8(01)
    • [29].超重核性质与合成机制的理论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03)
    • [30].鲜花与板砖齐飞——韩国基础科研砸重金惹争议[J]. 科学新闻 2013(12)

    标签:;  ;  ;  ;  ;  ;  ;  ;  

    超重核结构与衰变性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