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河南省郸城县实验中学477150
本学期开学之初,我在八年级八、九两班上了两节国学课,课的主题是国学中的礼仪。通过这两节课的比较,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授课的方法、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课堂上仅有预设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根据对象及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灵活处理。
在八·八班上课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谁在课下搜集有礼仪方面的资料?其中一位叫王讯的同学迅速地举起了手,我便请他把搜集、摘抄的内容拿出来和大家共享。他有板有眼地读了摘自《左传》记载的古代“礼义”与“礼仪”的定义及区别。此时,我发现一个叫梁鑫的学生在与同学小声谈论些什么,我便随机应变,请他来读这则资料。他迟迟地不情愿地站起来,接过国学笔记本和话筒,满脸通红,很腼腆地笑着站在那儿,一个字也读不出来,足足有好大一会儿,并不时地向我投来求饶的目光。我便借机给他一个台阶下:“同志们,虽然‘小梁同志’没有读出来,他却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你们看见他脸上的微笑了吗?多么真诚、多么亲切、多么可爱!面由心生,这真诚的微笑就是礼仪的一个方面。谢谢他给我们的微笑!”同学们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很感激地坐下,这节课,他听得很认真,再也没有随便说一句话。
这时,我又请班长给大家读这则资料,不成想,班长却以老师的身份,有板有眼地讲了起来。虽然里面有些话似懂非懂,但他还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在他说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一个叫刘弋戈的女同学在下面偷笑,我便邀请她给大家说说中学生行为规范。起初,她很不好意思,我便开玩笑似地说:“下面咱们请“小刘同志”帮“老刘”一个忙,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说说中学生规范有哪些,大家说好不好?”我故意把“小刘”和“老刘”几个字加重了语气,同学们立刻鼓掌。一个“小刘”,一个“老刘”,一声“同志”,这样特别的称呼出现在课堂上,让大家很意外,也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刘弋戈便很乐意地来到讲台上,依照自己的理解说了几点。我看大家很有兴致,便又让她领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大家的生活实际,联系论语中礼仪方面的语句给大家一一讲解,让他们明白同学之间如何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如何待人接物、礼让三先,如何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等等。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也感到不亦乐乎。最后,在乐曲的伴奏下,师生共同唱起了《文明礼仪歌》。这节课在和谐的氛围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师生都感到了一种莫大的满足。
细想来,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的诚意感动了大家。其中说到见了老师要问好时,有位同学情绪很激动地说:“我向老师问好时,老师竟理也不理,没有一点反应,气死我了。”我说:“请问,这位老师是我吗?”她说:“不是你,是另外的一位老师。”我说:“作为老师,我庆幸我没有失礼于你们,但我也为我同事的失礼而抱歉,作为同事,我为他的失礼行为向你们道歉,请原谅!”说着,我又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顿时,教室内掌声雷动。由此可见: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求,学生也不例外,真诚相待是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和谐相处的桥梁。敬人如敬己,让我们在这方面做好表率,让孩子们在礼仪的熏陶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