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娟,郝丹丹,丁振婉,谷丰[1](2021)在《4R危机管理在ICU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在ICU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 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96例,其中将2019年6月—12月本院ICU收治的48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6月本院ICU收治的48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4R危机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肺部感染发生率、预后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病房管理、日常生活护理、拔管后护理得分及护理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4R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于尽快拔管,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杨蔚青,贺永超,任虹旭,乔家凯,朱秀珍,陈苗苗,柳笑榆[2](2021)在《小儿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气道管理模式安全性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术后气道管理对小儿气管切开患者疾病转归康复的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回顾烟台市某三甲医院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期间2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小儿患者(年龄≤13岁),分别从术后并发症、术后气道护理、术后呼吸治疗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对小儿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气道管理模式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小儿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平均住院(39.01±1.24)天。首次气管套管更换在平均术后第6天进行,气管造口管平均日进行床旁护理操作和呼吸治疗(5.98±1.23)次,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到出院之间进行床旁护理操作和呼吸治疗达到(214±2.54)次。在此期间,共发生气管造口相关并发症6例:其中3例是非计划拔管导致心脏骤停,1例为术后出血导致呼吸困难窒息,2例发生气道感染。气管套管放置后2周内日床旁护理操作和呼吸治疗超过4次手术患者比少于4次的手术患者更有可能发生气管切开术后相关并发症(P=0.0349)。结论对于小儿气管切开患者来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减少日床旁护理操作和呼吸治疗次数,缩短平均住院时间能有效减少发生气管切开术后相关并发症,对小儿气管切开患者疾病转归康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郭运娇[3](2021)在《自制改良一次性"Y"型治疗巾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自制改良一次性"Y"型治疗巾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9月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气管切开纱布进行换药,观察组采用改良"Y"形一次行治疗巾进行气管切开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通气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切开口皮肤红肿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碱剩余(BE)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改良一次性"Y"型治疗巾防水性好、不易渗透、易擦洗,有效隔绝患者喷出的痰液,减少气管周围皮肤的不良反应,还能显着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吕云霞,冯少娟,刘正伟,陈彦球,刘洁,黄洁莹[4](2021)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气道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索并总结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气道并发症预防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PIPOST方法确定循证问题,依据证据的6S模型针对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气道并发症的预防开展系统性检索,包括计算机决策、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推荐、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其中指南1篇,证据总结2篇,推荐实践3篇,专家共识5篇;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从患者管理、气管造瘘口的维护、固定带的更换、气道吸引、气道湿化、气管套管的更换6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汇总了37条最佳证据。结论临床管理者应该重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儿的管理,制定儿科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期间早期气道护理的标准化方案,并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规范气道护理操作,降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廉洁[5](2021)在《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旨在探讨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的效果,以及对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VAP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实验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湖州市某三甲医院入住ICU,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气管切开术的62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术中在经口插管气囊放气前采取常规负压吸引,吸除气囊上滞留物;实验组术前术后护理同对照组,术中在临床医师行常规消毒等操作时,研究者于患者床头实施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记录两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一天、气管切开术后48小时气囊上滞留物的细菌培养情况及VAP发生率例数。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一天的气囊上滞留物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术后实验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菌落数(1.24±0.30)显着低于对照组(3.1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有7例患者发生VAP(22.5%),实验组有1例患者发生VAP(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合计为62.5%。3.两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在经口气管插管阶段、气切术前一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术后48小时对照组(72.92%)显着高于实验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分别分离出细菌115株、106株,其菌群类型和分布相近,两组患者细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对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可更有效减少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定植,降低了VAP发生率。2.两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为62.5%,表明VAP的发生与气囊上滞留物坠入下呼吸道有关。3.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能有效降低气囊上滞留物的致病菌阳性率,但对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阳性率无显着影响。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细菌菌种、构成比较为相似。5.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王桂香,张丰珍,王华,赵靖,李宏彬,李晓丹,张亚梅,张杰[6](2021)在《儿童不同病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及转归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因导致的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气管切开术患儿186例, 其中男117例, 女69例, 男女比例1.7∶1。患儿年龄4 d至14岁, 中位年龄31.5个月。除1例在急诊室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 2例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 其余183例均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手术。将患儿按气管切开病因分为4组:A组90例, 为神经肌肉病、重症感染;B组26例, 为头颈肿瘤的前置或同期手术;C组57例, 为先天畸形、上气道梗阻;D组13例, 为意外伤害。记录并分析患儿基本信息、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转归。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4年, 其中33例患儿失访, 完成随访的153例患儿中46例死亡。186例患儿中紧急气管切开23例(12.4%), 其中C组患儿急诊气管切开16例(28.1%), 高于A组(1例, 1.1%)、B组(2例, 7.7%)、D组(4例, 30.8%)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8, P<0.05)。C组患儿气管切开时的平均年龄为25.3个月, 低于其他组(F=33.76, P<0.05), 平均住院日亦低于其他组(F=14.95, P<0.05)。4组患儿中, 术后切口出血11例, 颈部皮下气肿6例, 意外脱管10例(其中2周内脱管4例, 2周后脱管6例)。6例患儿于拔管后0.5~1年行气管皮肤瘘修补手术, 其余拔管患儿的颈部造口均自行愈合。2例因意外脱管行二次气管切开术, 3例因拔除气切管后再次呼吸困难, 行二次气管切开术。107例存活患儿中, 术后气管套管未拔除患儿42例, 拔出气管套管患儿65例, 平均带管时间8.8个月, 4组患儿的气管套管拔管率分别为55.6%、45%、69%、77.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儿童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较少, 且长期带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带管时间与原发病治疗情况相关。
杨艳艳,杨艳琴,杨华,徐晖,辜斐,海映梅,李晓燕,施尔瑾,杨明莹[7](2021)在《人文关怀在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人文关怀在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迈特思创医学知识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同时检索相关文献中的原始文献和综述中所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的评价并交叉核对,应用RevMan 5.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包括917例研究对象,干预组459例,对照组4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人文关怀护理有效缓解ICU气管切开患者的焦虑情绪[MD=-6.76,95%CI(-10.74,-2.78),P<0.001],提高护理满意度[RR=1.26,95%CI(1.18,1.34),P<0.001]、[MD=10.72,95%CI(5.93,15.51),P<0.001],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R=0.17,95%CI(0.09,0.32),P<0.001]。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对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积极影响。
王杨,孙颖,俞申燕,史冬云[8](2020)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金属套管与塑料套管的长短期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金属套管与塑料套管在神经外科气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气切患者随机分为金属套管组和塑料套管组,每组30例。除套管材质不同外,两组均采用规范的一般护理、气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和吸痰护理。结果金属套管组患者在短期内与塑料套管组在出血、堵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随着时间延长,金属套管组各结局指标均优于塑料套管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气切患者如需长期带管生存,建议使用金属气管套管;如仅为暂时使用,两者效果相近。
刘爽[9](2020)在《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制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2)以该问卷作为载体,了解太原市5家三甲医院护士关于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比较不同人口学之间的差异,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1)以知信行理论为依托,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出《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2019年5月抽取太原市某三甲医院的101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利用SPSS 23.0及Amos 24.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修订条目并确立最终问卷。(2)2019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太原市5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急诊科共542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person相关分析,探讨护士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三者间的关联性。结果:(1)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程度分别为84%、86%;权威系数为0.865、0.870;Kendall’s协调系数分别为0.115、0.135(P<0.001);变异系数分别波动于0.130.29、0.090.20。(2)信效度检验结果: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最终涵盖3个维度、28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237%,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c2/df=2.927,RMSEA=0.097,GFI=0.745;问卷总体内容效度为0.93,各条目内容效度0.781.00;整体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01,折半信度为0.683,重测信度为0.933。(3)问卷调查结果:只有7.38%的护士非常了解集束化护理、25.46%的护士完全不了解、35.98%和31.18%的护士听说过或一般了解集束化护理,不同年龄、最高学历、科室、工作年限、职称、职位的护士对集束化护理的了解程度有显着差异(P<0.05)。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总分为(94.17±11.37)分,满分118分为0.55%;护士知识得分为(39.72±6.96)分,满分54分的为2.21%;护士态度得分为(42.97±6.49)分,满分50分的为28.41%;行为得分为(11.48±1.73)分,满分14分的为11.99%。不同科室、职位的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最高学历、科室、职位护士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护士气管切开术后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职位护士气管切开术后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护士职位纳入总分回归方程(F=6.225,P<0.05);护士科室及职位纳入知识得分回归方程(F=4.949,P<0.05);护士职位纳入行为得分回归方程(F=8.204,P<0.05)。护士集束化护理知识与态度、态度与行为、知识与行为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56(P<0.01)、0.293(P<0.01)、0.245(P<0.01)。结论:(1)《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编制过程科学合理、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现阶段评价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测评工具。(2)太原市现阶段护士对于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的了解途径广,但知晓率较低;护士知识水平尚可、态度较积极、行为依从性较差,集束化护理达标率较低;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识、态度、行为呈现正相关关系,但知识与行为相关性最为薄弱,存在知行不合一的现象。
沈芳[10](2020)在《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究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以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促排痰方式,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共纳入68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62.5μmol/L的辣椒素溶液雾化,每天4次,单次雾化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若雾化1min内,患者产生5次咳嗽后停上雾化;若1min内患者咳嗽<5次,雾化持续1min后停止),持续1周。观察干预前以及雾化干预期间两组患者每日的排痰量和吸痰次数,比较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咳嗽功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P物质(SP)、格拉斯哥评分(GCS)和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患者在辣椒素雾化时和吸痰时生命体征的差异。所有的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1)排痰效果:①每日排痰量:干预前,两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每天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每日吸痰次数:干预前,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在雾化干预的第1天和第2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3天到第7天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③痰液粘稠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咳嗽能力: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咳嗽反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在可以被诱导产生咳嗽反射的人数上无差异(P>0.05),但干预组患者被诱导产生咳嗽反射的程度要强于对照组(P<0.05)。(3)CPIS: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PI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CPIS得分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SP: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SP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血清中SP 水平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生命体征:患者在辣椒素雾化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与吸痰时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6)其他: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间意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后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减少被动吸痰的次数,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辣椒素雾化可以提高患者血清SP水平,改善患者的咳嗽功能,缓解肺部感染的发展。(3)辣椒素雾化对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意识状态、住院时间无显着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4R危机管理在ICU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评估阶段 |
1.2.2.2 预备阶段 |
1.2.2.3 反应阶段 |
1.2.2.4 恢复阶段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预后情况及满意率比较 |
3 讨论 |
(2)小儿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气道管理模式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患儿人口学信息、手术适应症及手术类型 |
2.2 术后气道管理操作及相关并发症总结 |
3.讨论 |
(4)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气道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问题的确立 |
1.2 证据检索 |
1.3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1.4 文献的评价标准 |
1.5 文献的质量评价过程 |
1.6 证据的等级及推荐级别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的一般资料 |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2.2.1 指南的质量评价 |
2.2.2 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 |
2.2.3 证据总结及推荐实践的质量评价 |
2.3 证据描述及汇总 |
3 证据分析 |
3.1 患者管理 |
3.2 气管造瘘口的维护 |
3.3 气管套管固定带的更换 |
3.4气道吸引 |
3.5 气道湿化 |
3.6气管套管的更换 |
4 结论 |
(5)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
1.1.2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操作步骤 |
1.1.3 经皮气管切开术中气道分泌物的清理措施 |
1.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1.1.5 国内外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研究步骤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验设计类型及样本量 |
2.2.2 随机方法 |
2.2.3 干预方法 |
2.2.4 评价方法 |
2.2.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2.2.6 实验的质量控制与风险控制 |
2.2.7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比较 |
3.2.1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培养菌落数 |
3.2.2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阳性率比较 |
3.2.3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细菌分布比较 |
3.3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
3.3.1 两组VAP发生率 |
3.3.2 两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 |
4 讨论 |
4.1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影响 |
4.2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VAP发生率的影响 |
4.3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具有安全性 |
5 结论 |
6 研究创新点、局限性与展望 |
6.1 创新点 |
6.2 局限性 |
6.3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人文关怀在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检索步骤 |
1.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3 人文关怀护理对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
2.4 人文关怀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
2.5 人文关怀护理对ICU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 |
3.2 人文关怀护理效果分析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4 小结 |
(8)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金属套管与塑料套管的长短期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3 结局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情况比较,见表1。 |
2.2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堵管情况比较,见表2。 |
2.3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见表3。 |
3 讨论 |
3.1 金属套管能有效减少术后远期气道出血发生率 |
3.2 金属套管能有效减少术后远期气管堵管发生率 |
3.3 金属套管能有效降低术后远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
4 小结 |
(9)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4 理论依据 |
1.5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专家咨询结果 |
2.2 预调查结果 |
2.3 问卷的最终形成 |
3 讨论 |
3.1 问卷编制的质量保证 |
3.2 问卷的效度评价 |
3.3 问卷的信度评价 |
第二部分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伦理原则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
2.2 护士集束化护理了解情况 |
2.3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总分的正态性检验 |
2.4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得分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
2.5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得分的线性回归分析 |
2.6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相关性 |
3 讨论 |
3.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
3.2 护士集束化护理了解情况分析 |
3.3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识情况分析 |
3.4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态度情况分析 |
3.5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行为情况分析 |
3.6 护士集束化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相关性分析 |
3.7 提高护士集束化护理知信行能力的建议 |
4 结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的创新型 |
4.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1.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相关概述 |
2. 咳嗽与排痰 |
3. 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五节 操作性定义 |
第六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辣椒素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设计 |
3. 干预方法 |
4. 研究仪器与材料 |
5. 研究工具 |
6. 评价指标 |
7. 资料收集方法 |
8. 统计学处理 |
9. 质量控制 |
10. 伦理考量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
2. 两组患者排痰情况比较 |
3. 两组患者咳嗽能力比较 |
4.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
5. 两组患者SP水平比较 |
6.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
7. 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的安全性评价 |
第三节 讨论 |
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
2. 辣椒素雾化对咳嗽的影响 |
3. 辣椒素雾化对排痰的影响 |
4. 辣椒素雾化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
5. 辣椒素雾化对SP的影响 |
6. 辣椒素雾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7. 辣椒素雾化的安全性 |
第三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启示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2 格拉斯哥评分 |
附录3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4R危机管理在ICU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刘娟,郝丹丹,丁振婉,谷丰.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12)
- [2]小儿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气道管理模式安全性探讨[J]. 杨蔚青,贺永超,任虹旭,乔家凯,朱秀珍,陈苗苗,柳笑榆.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05)
- [3]自制改良一次性"Y"型治疗巾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郭运娇.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6)
- [4]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气道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 吕云霞,冯少娟,刘正伟,陈彦球,刘洁,黄洁莹. 护理学报, 2021(13)
- [5]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D]. 廉洁.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6]儿童不同病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及转归分析[J]. 王桂香,张丰珍,王华,赵靖,李宏彬,李晓丹,张亚梅,张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4)
- [7]人文关怀在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杨艳艳,杨艳琴,杨华,徐晖,辜斐,海映梅,李晓燕,施尔瑾,杨明莹.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04)
- [8]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金属套管与塑料套管的长短期应用效果研究[J]. 王杨,孙颖,俞申燕,史冬云.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9)
- [9]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 刘爽.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10]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D]. 沈芳. 苏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