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传动论文_陈燕,殷国富,陈永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蜗杆传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蜗杆,包络,蜗轮,圆弧,性能,圆柱,渐开线。

蜗杆传动论文文献综述

陈燕,殷国富,陈永洪[1](2019)在《变齿厚渐开线齿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掌握变齿厚渐开线齿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宏微观啮合性能及各设计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传动副数学模型,推导出啮合几何学方程,研究了螺旋角、传动比、法向模数及压力角等主要设计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选取优化设计参数并进行传动副样件加工,通过传动副对检试验考察了接触斑点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环面蜗杆喉部中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螺旋角、较大传动比、较大法向模数和较大压力角会获得优异的接触线分布、接触区域和较优的微观啮合质量;右侧的微观啮合质量优于左侧的微观啮合质量;传动副样件接触斑点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右侧齿面接触斑点分布更好,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余桃喜,洪玫[2](2019)在《刚柔耦合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球形滚子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动态的响应问题,考虑滚动体的独立运动和轴承刚度,建立了该传动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借助有限元软件将薄壁超环面定子柔性化,建立了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系统接触刚度激励和误差激励,比较了刚体模型和耦合模型在内部激励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柔性件的引入,耦合模型会发生滑齿和跳齿现象,振动较刚体模型剧烈;滚子转速的交替突变和不接触时的高速旋转会加剧传动系统振动;耦合模型共振频率高于刚体模型,内部激励对频率响应有调制作用。研究为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11期)

王沁军[3](2019)在《基于MATLAB的圆弧圆柱蜗杆传动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圆弧圆柱蜗杆传动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GUIDE工具箱开发了其传动设计模块,根据设计条件能较便捷地完成常规设计选型。在此基础上,选取模数、蜗杆头数及直径系数为设计变量,以传动中心距、蜗轮齿圈体积等为优化目标函数,提出边界和性能约束条件,构建出优化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求解,得到优化方案,与常规设计相比,目标函数得以减小,优化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1期)

常宇荣[4](2019)在《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陕北地区低渗透或特低渗透油井,提出了一种新型传动抽油机的设计方案,并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了方案改进,说明了抽油机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内容有:首先,完成了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基本参数计算;完成了变调速电动机、皮带轮、联轴器和轴承等零部件选型工作,蜗轮蜗杆减速箱和换向机构等关键零部件设计工作;利用软件Solidworks完成了抽油机各零部件叁维模型设计以及整机装配。其次,对抽油机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完成了蜗轮蜗杆接触应力分析、齿轮齿根弯曲应力分析和齿轮齿条接触应力;完成了齿轮轴模态分析,得到齿轮轴的最低固有频率远高于抽油机的工作频率,即齿轮轴不会产生共振;完成了机架的线性屈曲分析,得到机架的最小临界载荷远大于抽油机悬点载荷和整机上部重量之和,则抽油机在运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之后,建立了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冲次和环形齿轮半径对抽油机性能的影响,得出冲次越大,抽油机悬点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都越大,但冲次对抽油机匀速运动时间占比没有影响分析;环形齿轮半径越大,悬点冲程和最大速度越大,但加速度越小,抽油机匀速运动时间占比越小;对比分析了游梁式抽油机与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性能,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的体积缩小了27%,整机质量减少了15.7%,传动效率提高了2.25%。最后,完成了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悬点载荷计算以及悬点载荷影响因素分析,得出静载荷对悬点载荷影响最大,其次是惯性载荷和摩擦载荷;对比分析了两种类型抽油机悬点载荷,得出两种类型抽油机悬点载荷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游梁式抽油机的悬点载荷变化幅度大于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悬点载荷变化幅度;建立了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单自由度等效动力学模型,得出抽油机减速器输出轴净扭矩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悬点载荷,其次是换向机构重力、换向机构惯性力。(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5-30)

张敬孜,王进戈,杨捷,周亮,彭瑞[5](2019)在《变齿厚内齿轮平面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鼓形蜗杆传动装置设计为机器人减速器并应用于机器人的转动关节,有利于机器人减速器的国产化。以变齿厚内齿轮齿面为工具齿面,通过分析鼓形蜗杆副的内啮合运动规律,建立6个标架。通过内齿轮上的辅助标架和工作标架,确定蜗轮转动角度、蜗杆转动角度及工作角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啮合原理,建立鼓型蜗杆副的啮合方程、二类界限曲线方程及一类界限曲线方程,再通过MATLAB R2013b绘制图像。依据U10PLUS KV170型电机参数,确定鼓型蜗杆传动装置的设计参数,通过MATLAB绘制蜗杆齿面螺旋线并输出ibl文件,再通过Creo2.0绘制鼓形蜗杆传动装置的3维模型。研究发现:1)变齿厚内齿轮具有对称的楔形轮齿,在安装过程中可调节内齿轮的相对轴向位置,实现内齿轮与蜗杆在Creo虚拟环境下无干涉装配。2)鼓形蜗杆副中心距为100 mm,与中心距为220 mm的相同设计参数的环面蜗杆副相比,鼓形蜗杆副的中心距减小,结构更加紧凑。3)内齿轮设计宽度为110 mm,依据鼓型蜗杆副的接触线在蜗轮甲、乙两齿面的分布范围,确定内齿轮的工作宽度为75 mm。4)分析一类界限曲线及蜗杆齿根线的空间位置关系,一界曲线分布在蜗杆齿根内部,确定无根切发生。5)结合传统设计方法,设计具有驱动、传动及支撑一体化结构的变齿厚内齿轮平面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在驱动方面,电机安装在蜗杆内部,实现蜗杆与电机一体化;在传动方面,通过调整内齿轮的相对轴向位置,实现蜗杆副的侧隙调整和磨损补偿;在支撑方面,采用支撑轴进行定位安装,无需安装箱体,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结果表明:内齿轮轮齿的对称楔形结构有利于蜗杆副的安装与调整,可实现蜗杆副的侧隙调整和磨损补偿,提高蜗杆传动副利用率;依据工作宽度设计内齿轮,有利于降低内齿轮制造成本;通过对蜗杆副的接触线、二类界限曲线、一类界限曲线及蜗杆齿根线的空间位置的分析,验证啮合传动的合理性;提出应用于机器人转动关节的驱动、传动及支撑一体化结构设计方案,实现变齿厚内齿轮平面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关雪梅,郝秀红[6](2019)在《机电集成电磁蜗杆传动机械系统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电磁蜗杆传动机械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一阶灵敏度函数法推导出系统灵敏度矩阵,在初选结构参数的基础上,研究机械系统主要结构参数对电磁啮合的影响规律,得出固有频率对这些参数的灵敏度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蜗杆传动机械系统自由振动的模态分蜗杆模态和蜗轮模态;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较低;对于每个磁极都有叁个不同的固有频率相对应。通过灵敏度分析,可以解决运行过程中机械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对传动随机参数的响应问题,选取参数时远离激励频率,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为机电集成电磁蜗杆传动的加工制造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宋远红,邓星桥,江源渊,王进戈[7](2019)在《关键参数对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接触与润滑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关键参数对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接触与润滑性能的影响,构建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数学模型,通过啮合方程构建了该传动的润滑角与诱导法曲率方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心距、传动比、蜗轮偏转角、滚子半径等关键参数对蜗杆传动润滑与接触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得知,在这些关键参数中,蜗轮偏转角对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接触性能与润滑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建议蜗轮偏转角取值在0°~40°为最佳。选取了相应参数进行叁维建模,验证了分析参数的有效性。该研究为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3期)

曲东越,张春宇,徐建安,张日来[8](2018)在《圆环面包络圆弧圆柱蜗杆副传动效率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齿轮啮合原理以及圆环面包络圆弧圆柱蜗杆副(ZC1型)啮合理论数学模型,获得了蜗杆副瞬时接触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诱导法曲率、润滑角、瞬时接触线和合速度方向夹角等基本参数对传动效率的影响;选取模数m、变位系数x和导程角γ等3个对传动质量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建立优化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圆环面包络圆弧圆柱蜗杆副传动效率进行优化。将优化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借助KISSsoft进行仿真,得知优化后的圆环面包络圆弧圆柱蜗杆副传动效率有一定的提高,对圆环面包络圆弧圆柱蜗杆副的参数设计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12期)

冯占荣,王利霞[9](2018)在《一种蜗杆传动转向判别新方法及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蜗杆传动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传动平稳、啮合冲击小、噪声小、条件自锁性等特点,在机械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均会作为一个章节重点介绍。而对于蜗杆传动转向判别则是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对左、右手定则和速度矢量图法及直角叁角形法进行分析比较其优劣特点,然后通过蜗杆传动的各种情况进行展开分析,总结提炼出一种新型蜗杆传动转向判别方法,即单侧旋转法。最后通过实例(实践)结果可知,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记的特性,可供学生及教师参考甚至普及使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48期)

王凯,付敏,王珏翎[10](2019)在《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蜗杆的承载能力、传动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新型蜗杆传动形式——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根据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坐标系,推导蜗杆齿面方程,以及诱导法曲率、润滑角、卷吸速度和自转角等齿面啮合参数计算公式,研究蜗杆主要设计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单段蜗杆与蜗轮同时啮合齿对数为5,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最大润滑角达到89°以上,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为后续的优化设计确定了参数合理的取值范围。(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蜗杆传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球形滚子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动态的响应问题,考虑滚动体的独立运动和轴承刚度,建立了该传动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借助有限元软件将薄壁超环面定子柔性化,建立了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系统接触刚度激励和误差激励,比较了刚体模型和耦合模型在内部激励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柔性件的引入,耦合模型会发生滑齿和跳齿现象,振动较刚体模型剧烈;滚子转速的交替突变和不接触时的高速旋转会加剧传动系统振动;耦合模型共振频率高于刚体模型,内部激励对频率响应有调制作用。研究为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蜗杆传动论文参考文献

[1].陈燕,殷国富,陈永洪.变齿厚渐开线齿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性能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余桃喜,洪玫.刚柔耦合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动态特性研究[J].机械传动.2019

[3].王沁军.基于MATLAB的圆弧圆柱蜗杆传动设计与优化[J].南方农机.2019

[4].常宇荣.蜗轮蜗杆传动抽油机设计与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9

[5].张敬孜,王进戈,杨捷,周亮,彭瑞.变齿厚内齿轮平面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设计[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6].关雪梅,郝秀红.机电集成电磁蜗杆传动机械系统灵敏度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9

[7].宋远红,邓星桥,江源渊,王进戈.关键参数对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接触与润滑性能的影响[J].机械传动.2019

[8].曲东越,张春宇,徐建安,张日来.圆环面包络圆弧圆柱蜗杆副传动效率优化设计[J].机械传动.2018

[9].冯占荣,王利霞.一种蜗杆传动转向判别新方法及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

[10].王凯,付敏,王珏翎.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工作台中消除分度齿轮副的反向间隙机...直升机模拟器舱外视景马达用摆线减速器Fig.1.9In-wheelt...服务机器人底盘运动学模型蜗杆传动-图3-2-2.5 滑动速度vs的概...蜗杆传动-图3-2-2.1 蜗杆传动的类型...

标签:;  ;  ;  ;  ;  ;  ;  

蜗杆传动论文_陈燕,殷国富,陈永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