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结构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性,干湿,土工,模型,应力,层析,剑桥。
土结构性论文文献综述
袁庆盟,孔亮,刘锐明,林星宇[1](2018)在《考虑深海能源土结构性的统一硬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能源土的力学行为进行描述和计算,是高效安全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重要前提。基于结构性突变屈服破坏机理,可认为能源土结构性突变前为弹性变形,突变后为弹塑性变形。在统一硬化模型(UH模型)的框架下,引入结构性屈服压力;采用统一硬化参数和关联流动法则,构建了一个可以考虑能源土结构性的本构模型。相对于UH模型,改进的模型只增加了结构性屈服压力这一个参数,用以反映初始固结压力和水合物饱和度的综合影响。通过模型探讨和试验对比,所提模型能够在定量上吻合能源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能在定性上反映能源土的剪胀特点。(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2期)
林鸿基[2](2018)在《基于残积土结构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岗岩残积土在福建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特殊土,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论文以福州地区的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残积土结构性的室内试验,分析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含水率条件下,残积土结构势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简化Bishop法分析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探讨不同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定量参数mτ与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天然土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土体动态膨胀或收缩导致其抗剪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借鉴应变综合结构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议从干湿循环条件下残积土抗剪强度变化入手,定义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性定量参数mτ,直接利用简单的直剪试验来开展研究。2)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定义的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定量参数mτ能较灵敏反映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差异,并且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定量参数mτ,随之降低,降幅明显;含水率越高则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势越低,因为含水率越多则扰动强度越大,因此结构破坏越严重,结构势就越低。3)开展基于花岗岩残积土结构势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探讨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系数Fs与干湿循环次数和应力结构性参数mτ的变化规律,建立针对闽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结构势mτ与土坡稳定系数Fs之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结构性对花岗岩残积土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土边坡稳定系数Fs与结构性参数mτ呈线性正相关,残积土结构势越强,表现出越强的可稳能力,即土体有更强的安全储备;反之,弱应力结构势的土体,其可稳能力下降、可变性能增加,即土坡表现出更低的稳定系数。所建立的经验公式,可为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及土坡长短期宏观力学性能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4-01)
刘帅帅,柳艳华,李丹梅[3](2017)在《土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本构模型对于揭示天然土体的强度和变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以修正剑桥模型为代表的常规弹塑性模型大多是建立在重塑土的基础之上,不能反映土的结构性,使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种情况,目前诸多学者基于各种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考虑结构性的本构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近10年来提出的土结构性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分类评述,指出这些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土结构性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海东,杜亚楠,王泽宇,李晓强,祝恩阳[4](2017)在《反映土结构性的扩展剑桥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等向压缩中,结构性土与重塑土的压缩线在屈服点前斜率相当,而在屈服点后结构性土压缩线较重塑土压缩线的斜率绝对值更大.在剪切中,结构垮塌使结构性土较重塑土发生更大的体积收缩.基于此本文对反映重塑土的剑桥模型进行2点扩展,以使其可描述结构性土的变形特性:1)将结构性土在屈服点前视为弹性,而在屈服点后以结构性土等向压缩线(NCL)确定其压缩指数.2)引入一个新参数来调整NCL与临界状态线(CSL)之间的距离以反映受结构性影响的体积变形规律.通过模型预测与结构性土试验数据对照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扩展剑桥模型能通过简单的描述较合理地反映结构性土的变形特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杨爱武,雷超炜,刘琦,孔令伟[5](2016)在《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吹填土结构性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应力路径对吹填土结构性特征的影响,利用WF应力路径叁轴仪对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进行常规叁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及K0固结下的增P、等P、减P应力路径试验,同时进行扫描电镜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出现结构屈服的应变量在2%左右;减P、等P、增P应力路径下土体结构屈服应力逐渐增大,并且结构屈服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累积变形量的增加则保持一定值。微观结构测试分析表明,吹填土体微观结构变化规律受应力路径和累积变形量影响较为明显,土体结构屈服前后,土体微观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郁骏[6](2016)在《凹凸棒土结构性能及在造纸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凹凸棒土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状结构一维纳米材料,具有较大长径比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可吸附水中部分金属离子和细小纤维,有助于纸机的清洁生产。因此,将凹凸棒土用于造纸填料具有较大优势。本文以天然凹凸棒土为原料,对其进行成分分析、提纯和改性研究。探讨凹凸棒土自身结构及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为凹凸棒土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对天然采集的五种凹凸棒土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其主要成分及含量,为后续提纯实验奠定基础。通过超声分散法对凹凸棒土进行提纯,再进行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研究。研究发现,凹凸棒土样品中的杂质主要是蒙脱石、白云石和石英。五种样品中凹凸棒土的含量分别为34.64%、34.27%、42.39%、69.51%和92.05%。对五种凹凸棒土样品进行20 min超声波和1%的六偏磷酸钠共同处理提纯后,凹凸棒土的含量分别提高至65.91%、45.12%、98.23%、74.57%和98.40%,石英杂质被去除,而蒙脱石仍保留其中。提纯后凹凸棒土与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化学偶联反应,凹凸棒土与硅烷偶联剂之间能够形成牢固的共价结合,并且湿法改性效果优于干法改性。当硅烷偶联剂KH550添加量为1%时,凹凸棒土的改性效果最佳。其次,将凹凸棒土作为造纸填料应用到纸页抄造过程中,与传统填料轻质碳酸钙(PCC)进行对比,探讨改性前后凹凸棒土自身结构及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改性前原本凹凸棒土平均粒径(D50)为6.055μm,改性后平均粒径(D50)为3.856μm,小于PCC的平均粒径(D50)4.349μm。改性后凹凸棒土表面接有氨基,等电点右移至pHIEP2.8处。凹凸棒土对淀粉的吸附能力较高,改性前原本凹凸棒土的吸附量是PCC吸附量的2.4倍,改性后的吸附量是PCC的1.8倍。凹凸棒土的留着率大于PCC,但是对纸张的白度和机械性能影响较大,其中凹凸棒土加填量越少,影响越小。最后,根据凹凸棒土自身结构特点以及对纸张性能的影响,开展白卡纸芯层纸与用废纸浆配抄普通文化用纸加填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土加填白卡纸芯层纸时,可提高纸张的灰分含量、松厚度和抗张指数,但纸张耐折度有所下降。加填于废纸浆抄造的普通文化用纸时,纸张的灰分含量、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破指数均有所提高,且改性凹凸棒土能吸附废纸浆中原有填料粒子而提高灰分含量。改性凹凸棒土加填白卡纸芯纸和废纸浆配抄的普通文化用纸时,可在不影响加填纸张基本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提高对纸张的灰分含量和机械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斌[7](2015)在《干湿循环作用对膨胀土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强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土是一种水敏性材料,矿物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膨胀土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敏感,在干湿交替频繁的气候环境中,膨胀土材料结构内部在基质吸力反复加卸载作用下会形成较多的细观裂隙,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细观裂隙逐渐发育,并在膨胀土结构内部形成错综复杂的裂隙网络,最终导致土体结构松散,力学性能发生劣化。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细观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其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是膨胀土边坡失稳破坏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开展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膨胀土细观结构特征变化研究。基于此,本文利用CT技术对不同初始控制含水率下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的南阳膨胀土进行CT扫描,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化分析膨胀土试样的内部细观裂隙,研究了裂隙网络的几何结构和形态特征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利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法,从定量描述膨胀土裂隙的指标中筛选出了表征其裂隙发育程度的基本指标;最终基于CT数定义损伤变量,建立了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体细观结构特征与低应力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第1-4次干湿循环对膨胀土细观结构变化影响较大,内部微裂隙发育明显,第7-8次干湿循环对细观结构影响甚微。在控制干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较高的的初始控制含水率可以有效的抑制土体的开裂。2.裂隙的节点个数、块区个数、裂隙平均长度和裂隙率是描述其形态结构和几何特征的基本指标,可以用来描述裂隙的发育程度。裂隙条数和总长度受节点个数控制,区块个数反映了区块面积的变化情况,平均长度反映了内部细观裂隙的连通性,裂隙率则在总体上反映了土体的体积变化情况。3.经干湿循环作用后膨胀土的强度衰减主要表现为粘聚力大幅度降低,而内摩擦角则无明显变化。4.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的各向异性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CT数方差逐渐增大。膨胀土的损伤变量也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加,其细观结构损伤演化是一种非线性累积过程;膨胀土粘聚力与CT损伤变量具有良好的指数衰减关系。(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5-10-01)
韦秉旭,刘斌,欧阳运清,刘雄[8](2015)在《干湿循环作用对膨胀土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强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和常规直剪试验,探讨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的细观结构及其强度变化规律。基于CT数定义损伤变量,据此建立了干湿循环作用引起的结构变化与强度参数变化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第1~4次干湿循环对膨胀土结构变化影响较大,内部裂隙发育明显;第7、第8次干湿循环对结构影响甚微;经干湿循环作用后,膨胀土的强度衰减主要是黏聚力大幅度降低,而内摩擦角则无明显变化;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损伤变量逐渐增加,其细观结构损伤演化是一种非线性累积过程;膨胀土黏聚力与CT损伤变量具有良好的指数衰减关系。(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08期)
郑郧,马巍,邴慧[9](2015)在《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影响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室内试验,研究了土颗粒与土孔隙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发现在反复冻融过程中,土样产生了颗粒破碎,从而导致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比表面积均有所增大。通过压汞试验,发现冻融循环还会使土样中的大、中孔隙含量总体增加,小孔隙的含量减少,而微孔隙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经历了15次冻融循环后,颗粒组成、孔隙分布及比表面积等均趋于稳定。通过分析土的叁相组成在水分相变和迁移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认为土的叁相组成是冻融过程中水分相变和迁移的基础,冻融过程中水分相变、冰晶生长和水分迁移对土颗粒和孔隙的反作用力,是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影响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5年05期)
黄小元[10](2015)在《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工袋是一种利用土工编织袋装填素土、砂砾料、矿渣、建筑垃圾等并经封口而成的袋装加筋土结构。由于编织袋对内部土体的有一个包覆作用,能够限制土体的侧向变形,同时抑制土体的竖向沉降,提高了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土工袋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地基加固、路基处理、河海护堤、生态护坡等工程。但土工袋将土体分割在一个一个的土工编织袋内,切断了土体之间的联系,故而土工袋加筋土结构的整体性能也较差。本文提出利用土工格栅包裹土工袋式复合加筋土结构,是指利用土工格栅包裹住一定区域内数量较多的土工袋形成的整体复合加筋体结构。首先,土工格栅能够限制内部土体的侧向位移和竖向沉降,进一步增加加筋土结构的强度;其次,土工格栅能够将土工袋连成一个整体,增加加筋土结构的整体性能。本文围绕土工格栅包裹土工袋加筋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工程应用,通过单轴压缩试验、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土工格栅包裹土工袋加筋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①土工格栅包裹土工袋加筋土结构的单轴压缩试验。设置叁组对比试验,分别为单个土工袋单轴压缩试验、土工袋堆砌体单轴压缩试验、土工格栅包裹土工袋加筋土结构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每种加筋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应力-竖向应变曲线、应力-侧向变形以及土工格栅上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土工格栅包裹土工袋加筋土相对于土工袋加筋土结构,承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且对土体的变形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②土工格栅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挡墙模型试验。通过设置土工袋加筋土挡墙(SRW)、土工格栅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挡墙(WSRW)的模型试验,研究土工格栅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挡墙在墙顶荷载作用下的墙顶沉降量、墙面的侧向变形、墙面所受的侧向土压力和填土内竖向土压力规律以及挡墙在顶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实验表明,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挡墙的加筋效果要远优于传统土工袋加筋土挡墙。③利用数值模拟的来验证土工格栅包裹土工袋式加筋土结构的性能。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土工袋加筋土挡墙(SRW)和土工格栅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挡墙(WSRW)的性能,并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相近,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拟研究一种新型的复合加筋土结构--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的力学性能。利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结构的抗压强度和变形特征,探究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结构用于挡墙工程上的工程特性。推动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土结构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花岗岩残积土在福建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特殊土,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论文以福州地区的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残积土结构性的室内试验,分析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含水率条件下,残积土结构势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简化Bishop法分析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探讨不同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定量参数mτ与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天然土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土体动态膨胀或收缩导致其抗剪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借鉴应变综合结构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议从干湿循环条件下残积土抗剪强度变化入手,定义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性定量参数mτ,直接利用简单的直剪试验来开展研究。2)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定义的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定量参数mτ能较灵敏反映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差异,并且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定量参数mτ,随之降低,降幅明显;含水率越高则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势越低,因为含水率越多则扰动强度越大,因此结构破坏越严重,结构势就越低。3)开展基于花岗岩残积土结构势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探讨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系数Fs与干湿循环次数和应力结构性参数mτ的变化规律,建立针对闽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结构势mτ与土坡稳定系数Fs之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结构性对花岗岩残积土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土边坡稳定系数Fs与结构性参数mτ呈线性正相关,残积土结构势越强,表现出越强的可稳能力,即土体有更强的安全储备;反之,弱应力结构势的土体,其可稳能力下降、可变性能增加,即土坡表现出更低的稳定系数。所建立的经验公式,可为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及土坡长短期宏观力学性能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结构性论文参考文献
[1].袁庆盟,孔亮,刘锐明,林星宇.考虑深海能源土结构性的统一硬化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2].林鸿基.基于残积土结构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8
[3].刘帅帅,柳艳华,李丹梅.土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综述[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7
[4].王海东,杜亚楠,王泽宇,李晓强,祝恩阳.反映土结构性的扩展剑桥模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
[5].杨爱武,雷超炜,刘琦,孔令伟.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吹填土结构性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
[6].郁骏.凹凸棒土结构性能及在造纸中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6
[7].刘斌.干湿循环作用对膨胀土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强度变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5
[8].韦秉旭,刘斌,欧阳运清,刘雄.干湿循环作用对膨胀土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强度变化[J].工业建筑.2015
[9].郑郧,马巍,邴慧.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影响机制分析[J].岩土力学.2015
[10].黄小元.返包土工袋式加筋土结构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