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入土角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度,秧苗,倾角,根系,水稻,叶片,玉米。
入土角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聚辉,程子祥,修文雯,蒋迁,谢瑞芝[1](2015)在《玉米茎叶夹角与根系入土角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玉米茎叶夹角与根系入土角度的关系,于2013-2014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了研究工作。采用我国1950年以来6个主要推广品种为试材(1950年的白鹤、1967年的吉单101、1972年的中单2号、1998年的掖单13、2000年郑单958和2004年先玉335),采用测渗仪培养方法系统研究了在充足灌水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的叶面积发育动态、果穗性状及产量情况,在收获期测定了各品种的不同根层的根系入土角度。研究认为,随着品种的不断更替,玉米的叶面积变化不大,但玉米籽粒产量不断提高,单株产量由1950年品种白鹤的82.5 g升高到2004年先玉335的149.4 g;叶片与主茎的平均夹角逐渐缩小,由最大的平均叶片夹角45°降为26°;不同根层根系的平均下扎角度也逐渐减小,由最大的根系平均入土角度56°降为33.8°。植株的茎叶夹角与根系的入土角度间呈高度的正相关。玉米地上地下构型的改变有利于提高大田玉米种植密度,并增加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对指导玉米育种和节水高产栽培实践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陈开茂,叶定池,王成豹[2](2001)在《抛秧不同入土角度与返青立苗与分蘖发生的关系初报(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观察研究了秧苗不同入土角度的立苗天数,立苗形态,始蘖节位和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入土角度增加,返青立苗天数减少,秧苗基部弯曲变小,根系分布均匀,始蘖节位愈低,生产上应进一步提高抛秧稻的入土角度。试验还观察了杂交稻与常规稻的相关表现区别。(本文来源于《温州农业科技》期刊2001年02期)
入土角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观察研究了秧苗不同入土角度的立苗天数,立苗形态,始蘖节位和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入土角度增加,返青立苗天数减少,秧苗基部弯曲变小,根系分布均匀,始蘖节位愈低,生产上应进一步提高抛秧稻的入土角度。试验还观察了杂交稻与常规稻的相关表现区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入土角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聚辉,程子祥,修文雯,蒋迁,谢瑞芝.玉米茎叶夹角与根系入土角度相关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5
[2].陈开茂,叶定池,王成豹.抛秧不同入土角度与返青立苗与分蘖发生的关系初报(英文)[J].温州农业科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