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安全电源端子,包括壳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拆卸式顶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凹槽,顶盖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板,该定位板镶嵌在限位凹槽中;顶盖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钩,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槽,卡钩勾挂在卡槽中。所述壳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限位凹槽,顶盖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定位凹槽,顶盖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凹的卡板,该卡板压接在定位凹槽中,卡钩设置在卡板上,卡槽设置在定位凹槽中且与定位凹槽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整体式铜芯,顶盖上朝内延伸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板,该限位板抵靠在铜芯上。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安全电源端子,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可拆卸式顶盖(3),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凹槽(1.6),顶盖(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板(3.4),该定位板(3.4)镶嵌在限位凹槽(1.6)中;顶盖(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钩(3.3),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槽(1.3.1),卡钩(3.3)勾挂在卡槽(1.3.1)中。
设计方案
1.一种安全电源端子,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可拆卸式顶盖(3),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凹槽(1.6),顶盖(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板(3.4),该定位板(3.4)镶嵌在限位凹槽(1.6)中;顶盖(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钩(3.3),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槽(1.3.1),卡钩(3.3)勾挂在卡槽(1.3.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电源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限位凹槽(1.6),顶盖(3)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定位板(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电源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定位凹槽(1.3),顶盖(3)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凹的卡板(3.5),该卡板(3.5)压接在定位凹槽(1.3)中,卡钩(3.3)设置在卡板(3.5)上,卡槽(1.3.1)设置在定位凹槽(1.3)中且与定位凹槽(1.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电源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整体式铜芯(2),顶盖(3)上朝内延伸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板(3.2),该限位板(3.2)抵靠在铜芯(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电源端子,其特征是所述铜芯(2)的截面为非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电源端子,其特征是所述铜芯(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置的第一进线孔(2.2)和第二进线孔(2.3),铜芯(2)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的第一压线孔(2.1)和第二压线孔(2.4),其中,第一压线孔(2.1)与第一进线孔(2.2)相连通,第二压线孔(2.4)与第二进线孔(2.3)相连通,第一压线孔(2.1)和第二压线孔(2.4)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压紧的内六角螺杆;第一进线孔(2.2)与第二进线孔(2.3)互不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电源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线孔,该进线孔的外侧设置有朝外突出的保护套(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电源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线轨相接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卡脚(1.4)和限位凸台(1.8)以及弹性卡脚(1.7),其中,固定卡脚(1.4)位于一侧,限位凸台(1.8)和弹性卡脚(1.7)位于另一侧,固定卡脚(1.4)和弹性卡脚(1.7)分别勾挂在线轨上,限位凸台(1.8)抵靠在线轨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电源端子。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5902237U于2017年01月18号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建筑控制模块的注塑壳体,包括壳体和顶盖,其中,所述壳体由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反向拼接而成,所述顶盖紧扣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设有上下两条PCB装配槽,外部底端设有导轨固定插件,所述顶盖上设有按键孔以及容纳导光柱的指示灯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拆卸方便的安全电源端子,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安全电源端子,包括壳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拆卸式顶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凹槽,顶盖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板,该定位板镶嵌在限位凹槽中;顶盖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钩,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槽,卡钩勾挂在卡槽中。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限位凹槽,顶盖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定位板。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定位凹槽,顶盖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凹的卡板,该卡板压接在定位凹槽中,卡钩设置在卡板上,卡槽设置在定位凹槽中且与定位凹槽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整体式铜芯,顶盖上朝内延伸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板,该限位板抵靠在铜芯上。
进一步,所述铜芯的截面为非圆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铜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置的第一进线孔和第二进线孔,铜芯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的第一压线孔和第二压线孔,其中,第一压线孔与第一进线孔相连通,第二压线孔与第二进线孔相连通,第一压线孔和第二压线孔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压紧的内六角螺杆;第一进线孔与第二进线孔互不相通。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线孔,该进线孔的外侧设置有朝外突出的保护套。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线轨相接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卡脚和限位凸台以及弹性卡脚,其中,固定卡脚位于一侧,限位凸台和弹性卡脚位于另一侧,固定卡脚和弹性卡脚分别勾挂在线轨上,限位凸台抵靠在线轨上。
本实用新型中顶盖的定位板镶嵌在限位凹槽中,顶盖的卡板压接在壳体顶部的定位凹槽中,卡钩钩挂在卡槽中,使得顶盖可拆卸地随意安装在壳体上并且与壳体顶部固定,提高了安全电源端子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铜芯截面为非圆形,非圆形的物体有较高的稳定性,这样的设置使得铜芯不会在壳体内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进线孔与第二进线孔互不相通,增加了铜芯内部的面积,导体横截面面积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强。
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板,限位板将铜芯两端固定,防止铜芯移动,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套,防止线头裸露在外面而导致电线氧化,避免了工作人员触碰到线头产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卡脚,按下弹性卡脚可以将安全电源端子底部从滑轨上直接拔出,而不需要沿滑轨的延伸方向一直滑动直到尽头才将安全电源端子拔出,节省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拆卸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铜芯结构示意图。
图5为铜芯截面剖视图。
图6为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顶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为插脚,1.2为定位凸台,1.3为定位凹槽,1.3.1为卡槽,1.4为固定卡脚,1.5为装配槽,1.6为限位凹槽,1.7为弹性卡脚,1.8为限位凸台,2为铜芯,2.1为第一压线孔,2.2为第一进线孔,2.3为第二进线孔,2.4为第二压线孔,3为顶盖,3.1为装配孔,3.2为限位板,3.3为卡钩,3.4为定位板,3.5为卡板,4为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7,本安全电源端子,包括壳体1,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可拆卸式顶盖3,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凹槽1.6,顶盖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板3.4,该定位板3.4镶嵌在限位凹槽1.6中;顶盖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钩3.3,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槽1.3.1,卡钩3.3勾挂在卡槽1.3.1中。
所述壳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限位凹槽1.6,顶盖3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定位板3.4。
所述壳体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定位凹槽1.3,顶盖3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凹的卡板3.5,该卡板3.5压接在定位凹槽1.3中,卡钩3.3设置在卡板3.5上,卡槽1.3.1设置在定位凹槽1.3中且与定位凹槽1.3相连通。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整体式铜芯2,顶盖3上朝内延伸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板3.2,该限位板3.2抵靠在铜芯2上。
所述铜芯2的截面为非圆形结构。
所述铜芯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置的第一进线孔2.2和第二进线孔2.3,铜芯2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的第一压线孔2.1和第二压线孔2.4,其中,第一压线孔2.1与第一进线孔2.2相连通,第二压线孔2.4与第二进线孔2.3相连通,第一压线孔2.1和第二压线孔2.4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压紧的内六角螺杆;第一进线孔2.2与第二进线孔2.3互不相通。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线孔,该进线孔的外侧设置有朝外突出的保护套4。
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线轨相接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卡脚1.4和限位凸台1.8以及弹性卡脚1.7,其中,固定卡脚1.4位于一侧,限位凸台1.8和弹性卡脚1.7位于另一侧,固定卡脚1.4和弹性卡脚1.7分别勾挂在线轨上,限位凸台1.8抵靠在线轨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4946.4
申请日:2019-01-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119386U
授权时间:20190716
主分类号:H01R 11/01
专利分类号:H01R11/01;H01R11/09;H01R4/36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深圳市天亿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博电气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天亿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三围航空路30号B栋734
发明人:陈贵寿;陈基山;茹红丽
第一发明人:陈贵寿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天亿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博电气有限公司
代理人:邹涛
代理机构:44496
代理机构编号:佛山市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