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预报论文_陈晓燕,陈振军,张厚芹,李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溉预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冬小麦,灌水,灌区,制度,华北平原,生物量,需水量。

灌溉预报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燕,陈振军,张厚芹,李涛[1](2019)在《基于灌溉预报的邢家渡灌区灌溉制度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邢家渡灌区的天气和土壤墒情实测数据,利用水量平衡原理,构建起邢家渡灌区玉米田实时灌溉预报模型,以自流灌溉面积最大为主要优化目标,对干渠分侧、干渠分段以及续灌等叁种不同的灌溉工作制度进行配水方案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干渠分段轮灌为最佳灌溉工作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19年15期)

李文珍,齐志明,桂东伟,陈小平[2](2018)在《预报式灌溉条件下绿洲棉田土壤水热与作物产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新型预报式灌溉系统条件下利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2)对绿洲棉田土壤水热和产量的模拟效果。【方法】利用RZWQM2模型模拟策勒绿洲棉田2016—2017年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生物量和作物产量,根据实测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验证。【结果】率定与验证过程中土壤储水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76、2.59 cm,偏差(PBIAS)与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均在±15%、±30%范围内,一致性指数(IOA)均大于0.76;率定与验证过程中除深层土壤含水率IOA较低外,总体模拟效果较好;土壤温度、生物量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各统计指标分别均在误差范围内(RMSE达到最小值,-30%<RRMSE<30%,-15%<PBIAS<15%,IOA>0.75)。【结论】RZWQM2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土壤水分、温度、生物量和产量。(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李秀梅,赵伟霞,李久生,栗岩峰[3](2018)在《降水预报准确率对变量灌溉水分管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利用降水,提高变量灌溉水分管理精度,将降水预报信息与变量灌溉制度结合生成变量灌溉处方图,在评估2016年和2017年不同降水等级预报准确率的基础上,研究了未来3 d降水预报信息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变量灌溉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 a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预见期1,2,3 d的降水预报信息准确率差异不大,无雨预报准确率最高,2 a平均为83.3%,大雨和暴雨次之,为51.7%,中雨预报准确率最差,为23.0%.结合降水预报信息制定变量灌溉制度,2016年冬小麦和2017年夏玉米生育期内分别减少灌水量8 mm和16 mm.根据目前预报信息准确率,建议无雨和小雨预报时,直接按设计灌水定额灌溉;中雨预报时,可采用灌水定额的80%实施灌溉;大雨和暴雨预报时,可适当推迟灌溉.(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友良,冯绍元,王凤新[4](2018)在《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简单、投资成本低且便于推广应用,设计了一套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电接点压力表测量负压计中的压力,设定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方式的灌水下限和上限.当土壤基质势达到灌水上下限时,通过电接点压力表和自动控制电路,实现灌溉预报和自动控制.灌水过程中,通过单片机、远传水表和液晶显示屏,可以实现灌水时间、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的记录与存储.经室内试验验证表明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可行,对于粉砂壤土可以将灌水上限的土壤基质势设置为-8 k Pa左右.(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志远[5](2018)在《基于WebGIS的水稻灌溉预报系统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稻田水分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对灌区水资源利用管理不科学,滥用水资源的情况非常常见。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对田间水分管理缺乏微观层面的感知,二是对田间水分数据分析处理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针对日常的水分管理严重依赖人工及农事经验,稻田水分管理的管理水平低下,水资源浪费、水分与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webgis的水稻灌溉预报系统的研究,该系统着眼于提高农业灌溉水分的管理水平,融合当前使用较广的webgis与科学的数据监测于一体,利用数据分析科学计算稻田水稻适应的水分。(1)基于水平衡方程式分析了水稻灌溉预报模型,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梳理了叁个灌溉模型。这些模型应对不同水稻生长期、不同气象条件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水稻灌溉从微观上进行监测,在宏观上对水稻需水、排水要求进行预报。(2)研究了水稻灌溉系统预报的设计。该设计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技术稳定、架构合理的框架。有利于后期拓展、功能更新。且基于灌溉需求,依据水稻灌溉模型和叁范式原理计算的逻辑关系,设计结构合理、处理性能较高的关系型数据库。选用mysql数据库,根据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并合理优化配置,实现对灌溉预警系统的需水信息、降雨量、下渗量、稻田属性信息数据的存储、查询等操作,为水稻灌溉预报系统提供数据管理。(3)研究开发了梳理灌溉预报系统,系统程序使用ArcGIS server提供的web接口,利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技术进行地图服务的前端调用、灌溉预警功能和农田可视化管理功能的开发,在B/S架构下实现水稻灌溉的实时预报与可视化,完成了整套系统的开发。经过测试功能达到预期精度要求。首先该系统在功能上实现了对水稻的灌溉与排水预报,在应对不同气象条件时可以启动对应模型进行预报。其次在农业生产管理功能上引入了智能任务分配模块,该模块基于数据分析、深度学习能将生产者按照生产属性分配至对应劳动对象之中。(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8-06-12)

沈洪政[6](2018)在《限量供水灌溉预报增产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使得灌溉用水普遍不能满足作物生长要求,因此,必须实施限量供水灌溉。限量供水灌溉是指将有限的水量灌溉到对作物产量形成最敏感的时期,以获得最大产量和效益。鉴于此,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霍泉灌溉试验站冬小麦复播玉米和原平市阳武河灌溉试验站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水、热、氮运移转化模型,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土壤氮素进行了模拟。通过不同典型年的灌溉制度优化,建立了动态灌水下限模型,利用动态灌水下限值进行灌溉预报并与经验灌水的增产效益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冬小麦复播玉米和春玉米2015-2016年度的灌溉试验资料,对选取的土壤水分动态模型和土壤氮素运移转化模型进行了参数的率定和检验。冬小麦复播玉米和春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均达到了0.7以上。对土壤氮素运移转化模型,0-60cm土层范围内硝态氮实测值和模拟值相关关系较好,达到0.6以上,且沿土壤深度方向的0-60cm硝态氮的含量分布与实测值相吻合。以上结果表明,本文选取的土壤水分和氮素运移转化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2)利用作物生长模型对冬小麦复播玉米和春玉米的产量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模拟的籽粒产量与实测产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达到了0.9以上,由此说明所选用的P123作物生长模型对模拟作物产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3)以霍泉灌溉试验站和阳武河灌溉试验站长系列(1954-2015年)降雨资料为依据,确定了不同典型年,进行了不同典型年的划分,并对不同典型年进行了限量供水灌溉制度的优化,据此建立了动态灌水下限模型。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增产效益明显增加,并且,随降水量的增大,对应增产效益最大值的灌溉供水量明显减小。对75%和95%的典型年,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增产效益明显增加。在较干旱的条件下,无论是处于干旱时期的冬小麦还是处于降雨量相对丰沛期的玉米,灌水均有较大的增产作用。(4)利用动态灌水下限值进行灌水预报,并与经验灌水进行了比较,在有限灌溉供水量条件下,预报灌水的效益普遍高于经验灌水。冬小麦复播玉米最大增产率为8.9%,最大效益率可达9.74%,春玉米最大增产率为9%,最大效益率可达13.03%。由此表明,由动态灌水下限值作为灌水下限进行灌溉可以增产增收。(5)分析结果表明,相邻时段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均可以达到极显着水平,时段为旬时,其相关系数R~2可以达到0.9以上。鉴于此,灌溉预报过程中充分利用实时监测的气象要素变化值,采用相邻时段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相关关系预测未来10天的参考作物腾发量,用于预测作物实际腾发量;由于降水量变化的强烈随机性,灌水预报过程中采用了近十年日降雨量的平均值作为降水量预测值。(6)对农田土壤含水率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冬小麦复播玉米两个年度土壤含水率最大相对误差为21.65%,最小值为0.06%,平均相对误差为7.95%;春玉米两个年度土壤含水率最大相对误差为34.71%,最小值为0.037%,平均相对误差为6.25%。均达到了甲等预报水平,表明本研究建议的预报方法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期刊2018-06-01)

李欢,李红波,武朝宝,弓丽丽[7](2018)在《山西省文峪河灌区春玉米灌溉预报试验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山西省文峪河灌区春玉米的种植特点、生长规律及生产实践需要,采用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灌溉试验的实测资料,开展了春玉米灌溉预报试验研究及应用,研究春玉米在有限供水条件下的耗水量、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得出的春玉米需水规律可为灌区灌溉用水计划的制定及动态修正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于春霞,王浩,郝玲玲,尹京辉,张昊[8](2017)在《乳山市农业干旱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乳山市冬小麦田的干旱监测和灌溉预报技术,以济麦20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水分梯度,4次重复,确定了乳山冬小麦干旱监测的具体项目为农艺性状的变化。结合统计分析乳山市1960—2013年降水资料,得到的冬小麦各发育期降水量,并结合各发育阶段耗水量计算得到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缺水量(不考虑蒸散),建立乳山市冬小麦土壤有效水分预报,结合乳山市冬小麦干旱指标,确定灌溉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乳山市冬小麦全生育期以灌溉两次水为宜。(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7年05期)

杜娟娟,王仰仁,李粉婵[9](2017)在《基于动态灌水下限值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预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临汾市冬小麦全生育期实测土壤水分养分资料为依据,结合作物生长模型,提出基于动态灌水下限值法的非充分灌溉预报模式,并将该预报模式应用到临汾市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共6 a的冬小麦生育期进行灌溉预报研究。研究表明,基于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优化灌溉制度下的产量与效益相对于传统灌水模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个年度的平均增产率为9.94%,平均增产效益率为17.50%。(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7年05期)

王仰仁,杜秀文,张绍强[10](2016)在《限量供水条件下灌溉预报增产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供水条件下,随着灌溉供水量和降水量的变化,作物优化的灌水时间是变化的,作物生长期优化的土壤含水率调控下限值也应该是变化的,为此,基于典型年的优化灌溉制度提出了动态灌水下限的概念及其理论分析方法。利用天津农学院灌溉试验基地2008、2009、2011和2012年4个年度试验资料对冬小麦复播玉米水模型参数及其整体合理性进行了率定和检验,由此分析提出了天津市5个典型年不同灌溉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复播玉米的优化灌溉制度,得到了45组灌水前土壤含水率(0~60 cm平均值)和对应的灌水时间及可供水量(包括灌溉供水量和降雨量)数据,交替使用规划求解与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冬小麦复播玉米动态灌水下限预测模型。利用该动态灌水下限进行灌溉预报,可明显地增加产量和效益,冬小麦复播玉米生长期灌溉4次水和3次水较现状经验灌水5年(2008-2012年)平均增加产量,冬小麦分别为8.3%和18.1%,复播玉米分别为5.8%和1.3%,增加的效益分别为10.0%和14.1%。该方法避免了单纯依靠田间试验确定灌水下限的不足,为优化灌溉制度的实施和灌溉用水计划的动态修正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6年12期)

灌溉预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新型预报式灌溉系统条件下利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2)对绿洲棉田土壤水热和产量的模拟效果。【方法】利用RZWQM2模型模拟策勒绿洲棉田2016—2017年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生物量和作物产量,根据实测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验证。【结果】率定与验证过程中土壤储水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76、2.59 cm,偏差(PBIAS)与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均在±15%、±30%范围内,一致性指数(IOA)均大于0.76;率定与验证过程中除深层土壤含水率IOA较低外,总体模拟效果较好;土壤温度、生物量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各统计指标分别均在误差范围内(RMSE达到最小值,-30%<RRMSE<30%,-15%<PBIAS<15%,IOA>0.75)。【结论】RZWQM2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土壤水分、温度、生物量和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溉预报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燕,陈振军,张厚芹,李涛.基于灌溉预报的邢家渡灌区灌溉制度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水利.2019

[2].李文珍,齐志明,桂东伟,陈小平.预报式灌溉条件下绿洲棉田土壤水热与作物产量模拟[J].灌溉排水学报.2018

[3].李秀梅,赵伟霞,李久生,栗岩峰.降水预报准确率对变量灌溉水分管理的影响[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

[4].张友良,冯绍元,王凤新.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

[5].张志远.基于WebGIS的水稻灌溉预报系统研究与实现[D].东华理工大学.2018

[6].沈洪政.限量供水灌溉预报增产效益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8

[7].李欢,李红波,武朝宝,弓丽丽.山西省文峪河灌区春玉米灌溉预报试验及应用[J].农业工程.2018

[8].于春霞,王浩,郝玲玲,尹京辉,张昊.乳山市农业干旱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探析[J].南方农业.2017

[9].杜娟娟,王仰仁,李粉婵.基于动态灌水下限值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预报研究[J].节水灌溉.2017

[10].王仰仁,杜秀文,张绍强.限量供水条件下灌溉预报增产效益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

论文知识图

灌溉预报程序运行图烤烟实时灌溉预报与决策推理网...广利灌区冬小麦灌溉预报空间分布...灌溉预报程序框图土壤墒情及灌溉预报计算模型灌溉预报程序框图

标签:;  ;  ;  ;  ;  ;  ;  

灌溉预报论文_陈晓燕,陈振军,张厚芹,李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