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旋转功能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功能位寰枢关节旋转移位,MRI,旋转角度
旋转功能位论文文献综述
潘小磊[1](2019)在《儿童功能位寰枢关节旋转移位与正常寰枢关节及相关结构的MR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MR诊断儿童功能位寰枢关节旋转移位与正常寰枢关节及相关结构的比较结果。方法:选择郑州市骨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50例儿童寰枢关节旋转移位患者,将患者组成治疗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同样的设备仪器及MR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分析寰枢关节周围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的MRI影像表现及特征,总结特征性征象。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患儿齿状突两侧间隙不对称,其中左侧偏移32例,右侧偏移18例。MRI不同成像序列对韧带结构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PDWI序列。治疗组患儿寰枢关节旋转移位的不同MR序列对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显示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关节旋转性移位患者采用患侧最大旋转角度MR检查,可更为精确地显示韧带的结构,特别是PDWI序列。(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李眸晗,胡晓萌[2](2018)在《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检查技术在青少年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寰枢关节是人体内的主要关节,主要是由枢椎、寰椎、寰椎横韧带、关节囊以及齿状突间韧带等部位组成,其中骨性结构齿状突用于发挥关节的旋转功能,主要位于寰枢关节的寰枢椎间~([1])。在通常状况下,寰枢关节调节机体颈椎半数以上的旋转功能。而当机体出现炎症、外伤或者某种变异因素时往往会导致机体的寰椎横韧带松弛,寰枢关节骨性结构不能正常对合,进而表现出向前或者向后以及向侧方移位的情况,但是尚未完全脱位,且通常状况下未有临床症状~([2])。近年(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田曼曼,林敏,钱琦,姜黄维[3](2015)在《寰枢关节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影像学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正常寰枢关节在多层螺旋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的各种影像征象,为临床准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提供量化标准。方法:对51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中立位、左右尽力旋转位扫描,观察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 dental interval,ADI),齿突侧块间隙(lateral atlanta dental space,LADS),齿突侧块间距差值(VBLADS)及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rotating angle of atlas on dentate,RAAD),分析比较各影像表现及解剖学特点。将51例正常志愿者分为年龄<45岁及年龄≥45岁两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VBLADS及RAAD的变化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1例正常志愿者通过叁维重建软件显示中立位寰枢外侧关节基本对称,齿突侧块间隙不对称者40例,占78.4%。中立位齿突偏移角度范围为(3.22±0.89)°,尽力旋转位寰枢椎(atlanto axial joint)外侧关节面呈旋转性关节面移位,相对旋转角度范围为(33.85±2.79)°。通过配对资料相关性分析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与VBLADS无相关性。<45岁及≥45岁尽力旋转位时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能清楚显示寰枢区的解剖结构及旋转功能,为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5年10期)
田曼曼,林敏,钱琦,姜黄维,金平[4](2015)在《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正常人群和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下的各种影像征象,探讨MSCT旋转功能位在正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1例正常人群行MSCT中立位扫描,将其分为≤50岁及>50岁两组,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绝对值(丨VBLADS丨)变化。对其中38例正常志愿者及20例临床拟诊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行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检查,观察分析两组人群在不同旋转状态下ADI及丨VBLADS丨变化及寰枢外侧关节面移位情况。结果:通过对101例正常志愿者中两个年龄组中立位ADI及丨VBLADS丨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50岁年龄组在ADI及丨VBLADS丨较>50岁组具有更大的变异性。20例患者中立位及左、右尽力旋转位丨VBLADS丨呈相对固定状态,寰枢外侧关节面不同程度移位。38例正常志愿者在不同旋转状态下,寰枢外侧关节面呈旋转性移位改变。患者与正常志愿者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ADI、丨VBLADS丨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结论: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检查能客观反映寰枢关节动态变化情况,在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5年02期)
林敏,钱琦,樊闯,金平[5](2012)在《MSCT旋转功能位检查技术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1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符合标准的5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寰齿前间距、寰齿后间距、寰齿左右侧间距以及过伸过屈位片寰齿间隙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寰齿前间距与过伸过屈位片寰齿间隙差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准确评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类型及程度以及对临床的治疗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2年34期)
王志业[6](2001)在《功能位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的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功能位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正常组与旋转固定组比较分析,为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82例正常人与18例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患者行中立位CT扫描,然后左、右旋转20-25度进行功能位扫描,测量功能位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同时对比观察寰齿前间隙与齿突侧块间隙变化情况。结果 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在正常人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40岁以前与40岁以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固定组与正常人各年龄段间有显着差异(P<0.01),正常组与旋转固定组功能位比较,寰齿前间隙的改变有意义(P<0.05),齿突侧块间隙的改变无差异(P>0.05)。结论 测量功能位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分析寰齿前间隙的改变,有助于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的诊断。(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1-04-01)
旋转功能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寰枢关节是人体内的主要关节,主要是由枢椎、寰椎、寰椎横韧带、关节囊以及齿状突间韧带等部位组成,其中骨性结构齿状突用于发挥关节的旋转功能,主要位于寰枢关节的寰枢椎间~([1])。在通常状况下,寰枢关节调节机体颈椎半数以上的旋转功能。而当机体出现炎症、外伤或者某种变异因素时往往会导致机体的寰椎横韧带松弛,寰枢关节骨性结构不能正常对合,进而表现出向前或者向后以及向侧方移位的情况,但是尚未完全脱位,且通常状况下未有临床症状~([2])。近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转功能位论文参考文献
[1].潘小磊.儿童功能位寰枢关节旋转移位与正常寰枢关节及相关结构的MR对比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李眸晗,胡晓萌.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检查技术在青少年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
[3].田曼曼,林敏,钱琦,姜黄维.寰枢关节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影像学观测[J].中国骨伤.2015
[4].田曼曼,林敏,钱琦,姜黄维,金平.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探讨[J].中医正骨.2015
[5].林敏,钱琦,樊闯,金平.MSCT旋转功能位检查技术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2
[6].王志业.功能位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的CT研究[D].青岛大学.2001
标签:儿童; 功能位寰枢关节旋转移位; MRI; 旋转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