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范“马路杀手”上路,学车考驾照的门槛越来越高,培训要求越来越严,拿证难度增加,有些驾校却动起了歪脑筋。近日,江苏苏州市民王先生向媒体反映,苏州交运驾校是当地规模最大的驾校,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驾校违规使用多种作弊器材,为学员在驾驶技能培训过程中造假刷学时。媒体曝光以后,当地监管部门表示将严厉查处。
交通运输部与公安部两部委发布的《机动车驾驶教学与考试大纲》对相应车型的驾考学时有明确规定。驾驶员培训时,学员须将自己的IC卡插入驾培管理记录仪,并按下指纹,之后进行学习,才能算作有效学时。而只有学满相应的学时,并通过所有科目考试,才能拿到驾照。这套制度本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防止偷工减料,却还是被一些驾校钻了空子。机动车驾驶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世界各国都对机动车驾驶设置了准入门槛。学时造假使得实际培训质量大大缩水,驾驶技能难以熟练掌握,不仅影响学员考试通过率,也是在制造“马路杀手”,严重危害驾驶人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配套用细菌鉴定卡(梅里埃);Biometra PCR扩增仪(ABI);电泳仪(Horfer);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SynGene)。血琼脂、MH琼脂(天和)。
据当事人介绍,苏州交运驾校利用指纹免签技术,为学员刷学时。只要把卡插进去,就会显示签到成功,根本不用学员本人到场。同时,为了应对有关部门监测车速算有效学时,驾校还专门为车辆安装跑码器,只要把跑码器打开,车辆不用启动就能显示车速。该驾校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驾校,尚且如此瞒天过海,更遑论其他小型驾校。事实上,驾校学时造假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各地媒体都曾屡屡曝光。
驾校热衷学时造假,关键源于个体利益驱动。一方面,学时造假可以大大节约驾校培训时间成本、教练人力成本,以及油费、车辆磨损费等,从而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时间不是很宽裕的学员也是造假的受益者,可以节省学车时间,尽快参加考试。在驾校和部分学员心照不宣的“合谋”下,监管制度和培训质量就成了牺牲品。
应该说,从指纹打卡、GPS定位到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近年来有关部门为规范驾校培训设置了重重防火墙,怎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面出台一项新规,很快下面就找到了对策。究其原因,“外部监督太远,内部监督太软”是症结所在。培训发生在驾校内部,只有教练和学员在场,造假往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足为外人道来。作为“局外人”,有关部门很难对驾校驾培工作进行深入监管。无论是开展突击检查,还是借助媒体曝光,都难免出现“隔墙扔砖”的尴尬。追责处理的低风险,显然不能树立广大驾校对,驾培制度的敬畏,铤而走险也就不足为奇了。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遏制驾校造假刷学时,除了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更要强化内部监督,斩断造假利益链。一方面,要向广大学员宣传规范培训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学时造假无异于饮鸩止渴,到头来害人害己;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奖励和保护制度,充分调动公众举报热情,解除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扮演“吹哨人”角色。
“吹哨人”这个词起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会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而从此延伸开来。目前我们所指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只有每一起造假行为都可能东窗事发,作茧自缚,驾校自然就没有了造假的底气,逐渐回归到规范培训确保质量的正道。
赵构建立南宋之后,一直采用消极避祸的态度,偏安一隅,不思收复故国,这对当时的主战派产生了很大的打击。所以,词中多表现的是国破家亡的悲鸣与壮志难酬的感慨。例如岳飞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徐一初的“登临莫上高楼望”,在高楼上凭栏的文人们,面对民族的屈辱,却无可奈何,壮志满满想去收复故土,却最终无可奈何,写下“莫望”,一个“莫”字,隐含了词人多少辛酸泪。
(摘自《齐鲁晚报》2019年4月29日)
标签:驾校论文; 学时论文; 学员论文; 有关部门论文; 交运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幸福家庭》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