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思维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思维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思维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4-004-02

在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中实际应用,遇到需要计算的直接用手机计算,方便快捷。为什么还要强调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其实很多人走入了一个误区,教学中的计算不只是需要一个结果,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道该如何算的一个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简单点说,你会用现代技术进行加减乘除,但你需要知道在生活中应用于什么地方,该如何去理解,解答才是我们学习计算的真正原因。

一般来说,儿童认识数学也是由认数和计算开始的。由此可见,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同时,计算教学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成了主要的教育意义。

一、首先,从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或者说几乎是唯一动力。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

教学新的计算方法,如果上来就是让学生去计算,没有任何情境的创设,对于单纯的算式,学生难免会感觉枯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丰富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列出算式,再探究算法,让学生感受到算式本身表示的意义。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丰富计算教学。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模拟大人们生活方式,那么我们可以把"过家家"搬到课堂上,有商店,有买卖,有生活,有趣味,让孩子们津津乐道,而加减乘除一学就会。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加减乘除法,还了解到了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计算。口算和估算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连贯地去描述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从而积极去投入到探究计算教学中去,提高计算教学课堂的参与度。

二、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小学阶段孩子学习自主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被周围环境,老师,同学,家长所影响。老师作为孩子学习的领路人,在孩子成长学习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高小学阶段数学教育计算能力,培养计算思维,先从老师做起。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1+1=2的模式,培养孩子们数学计算兴趣,让孩子们充分融入课堂,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孩子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计算知识的教学,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就像1+1=2一样,显而易见,清楚明了,看似没有什么可以着重强调,没有什么可以分析入微的,他就在那,就是这样,方法简单,记住就会了。而对于孩子们,其实则不然。孩子们的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耐心帮扶。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老师应该把计算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哪怕学的慢,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计算能力学的好,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数学学习道路才能走的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计算思维的培养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计算兴趣是关键。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钻研,在知识领域与时俱进,做好学生们的领路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其他同行业的成功典范。钻研教材,融会贯通,把前后知识合而为一,才能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方能使学生不会丢了芝麻捡了西瓜,学前忘后。加强教育教学中自己能力的提升,在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同时,把知识教授给学生。不断加强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练习,做到所学知识点能够全面检测,重点练习。认真处理孩子作业,重视每个错题,并认真讲解。分析错题,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错误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同一计算题,可以请不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解题思路。那么,大家接受到不同思想,对自己的计算思维培养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注重学生主体探究,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程度。

在新授的计算教学中,学生直接去计算往往错误率较高,因而教师需要在新授的时候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可以借助学具小棒,或者计数器,或者算盘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摆一摆,拨一拨,可以运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感受到算理的探究过程。算理是计算的核心,没有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没有意义的,因而需要孩子去通过动手操作,去自主探究,这样孩子就会自然得出计算的方法,更好地理解算理,由形象到抽象,更加容易接受计算方法,印象也更深刻。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的时候,可以借助圆片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分一分,把圆片平均分,从而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意义: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或者把把总数每几个分一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10根捆成一捆,更好地去理解凑十法表示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发现,得到计算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计算教学课堂的参与程度。

总之,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创设合适,富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发现算理,对于易错点要及时给予纠正,并且加以合适的变式练习,并及时给予评价。每个孩子的计算能力有所差距,对于习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变式练习的量也需要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情况去适当调节,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持之以恒,孩子的计算思维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升。

标签:;  ;  ;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思维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