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子叶节论文_王罡,张栩,王萍,季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瓜子叶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子叶,黄瓜,体系,杆菌,甘露,激素,蛋白。

黄瓜子叶节论文文献综述

王罡,张栩,王萍,季静[1](2014)在《黄瓜子叶节不定芽的诱导及对甘露糖耐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优化黄瓜组织培养体系,将非抗生素筛选标记用于黄瓜遗传转化中,以黄瓜新津研四号、绿地黄瓜和新津优1号为材料,研究黄瓜3个基因型在两种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的能力以及3个基因型子叶节对甘露糖的耐性。结果表明,黄瓜3个基因型不定芽诱导能力相似,L4(MS+1 mg/L 6-BA+0.5 mg/L ABA+4 mg/L KT)培养基诱导黄瓜不定芽的效果好于L8(MS+2mg/L 6-BA+0.025mg/L IAA+4mg/L KT)培养基;当用甘露糖作为黄瓜子叶节遗传转化抗性筛选剂时,适宜筛选浓度为5mg/L。(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别蓓蓓,黄东梅,潘俊松,何欢乐,蔡润[2](2013)在《不同苗态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选用黄瓜品系S52的子叶节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苗态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的影响,筛选出再生率最高的苗态;同时利用gus瞬时表达研究不同苗态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态为子叶刚脱离种壳时诱导率最高,达100%,每块外植体再生芽数可达4.13,且gus表达率比其他处理高,其中经轻伤口处理的外植体遗传转化效率最高,而伤口太重则对转化不利。在筛选出最佳苗态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和ABA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的影响,获得黄瓜S52品系最优培养基为MS+1.5mg/L 6-BA+0.5mg/L ABA+2.0mg/L AgNO3。(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王烨,顾兴芳,张圣平,苗晗[3](2012)在《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的黄瓜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化效率低一直是黄瓜转基因的瓶颈,本研究旨在采用硫辛酸(LA)和乙酰丁香酮(AS)辅助进行农杆菌转化,研究硫辛酸作为一种新的转化诱导剂对黄瓜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仅在培养基中添加LA的转化效率比较仅在菌液中加入LA有显着提高,而当菌液和培养基中同时加入LA与AS的转化频率最高,即采用100 mg/L LA和50 mg/L AS处理后,黄瓜子叶节Hyg抗性芽的再生频率由28.3%升高到86.7%,SouthernBlot验证抗性植株的阳性率为7.5%。因此,在黄瓜遗传转化过程中使用硫辛酸有利于转化细胞的分化,更有助于提高抗性植株的阳性率。(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2年S1期)

李凤玉,姜维梅,董倩,梁海曼[4](2012)在《PP_(333)调控黄瓜子叶节培养物的花芽形态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离体黄瓜子叶节花芽分化实验系统,研究了PP333在黄瓜花芽分化进程中的作用.组织培养结果显示,0.3mg·L-1PP333处理显着促进离体黄瓜子叶节培养物的花芽分化,直接花形成率由对照的16.86%升高至36.02%,直接花芽/总芽的比值达到最高,约为对照的1.7倍;营养芽形成率和营养芽/总芽的比值均降至最低,分别为对照的72%和59%.组织切片结果显示,0.3mg·L-1PP333处理明显提高黄瓜子叶节培养物的花芽原基百分率和花芽原基/总原基的百分率,增幅分别为42%和50%,而营养芽原基百分率则较对照降低约47%.实验结果发现,适宜浓度的PP333处理可以促进培养物所生成原基向花属性方向发育,是PP333处理促进黄瓜子叶节培养物花芽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魏爱民,杜胜利,赵晶,韩毅科,刘楠[5](2011)在《黄瓜子叶节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北类型自交系L04-203为材料,通过对外植体类型、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芽伸长培养基等进行研究,建立了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方式的黄瓜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研究表明:附带短下胚轴子叶节为最适外植体;BA/NAA比例对愈伤形成和再生频率有直接影响,NAA为零或低浓度时,在外植体切口处直接形成再生芽,随着NAA浓度增加,切口处愈伤量增大,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NAA(2/0.2 mg/L),每外植体出芽数可达3.8;芽伸长培养基为MS+BA 0.5 mg/L。该体系可用于相关转基因研究。(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1年S2期)

肖小君,齐泽民,王辉,黄作喜,王芳[6](2011)在《‘卡其’水果黄瓜子叶节高频再生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卡其01’水果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苗龄、不同激素浓度对其子叶节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4d苗龄的子叶节不定芽再生频率达100%,随苗龄增加,再生率显着下降,8d的外植体生长势弱,不利不定芽的分化;最佳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分别为6-BA0.2mg/L+IAA 0.05mg/L,6-BA 0.1mg/L+IAA 0.02mg/L;1/2MS+IBA 0.1mg/L对‘卡其01’的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83%,40~50d即可得到完整再生植株。(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1年19期)

王烨,顾兴芳,张圣平[7](2011)在《暗培养对黄瓜子叶节再生频率及其相关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瓜品种新泰密刺子叶节为材料,观测了暗培养1~5 d黄瓜子叶节植株再生频率及其诱导过程中POD、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以探究暗培养条件下黄瓜子叶节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再生频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暗培养不仅可以使黄瓜子叶节POD活性持续增长,还有助于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D4处理在培养的第6天POD值高达243 U?g-1FW,对应的再生频率为87.20%,而对照的最高峰值仅为187.7 U?g-1FW,再生频率只有36.60%;POD的变化体现了各处理生理状态的差异,且各处理暗培养结束时的POD活性水平和POD峰值分别与植株再生频率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21和0.839;而SOD活性水平与再生频率间无显着相关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虽然可以体现子叶节生理状态的变化,但无法反映各暗处理对再生频率的影响差别.可见,暗培养有助于提高诱导过程中黄瓜子叶节POD活性的增速,使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且以POD活性为指标可以反映暗培养处理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张守杰,王秀峰,杨小华,杨凤娟,田红梅[8](2011)在《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黄瓜子叶节再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愈伤组织的内源激素含量,探讨子叶节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和激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黄瓜子叶节再生阶段的变化,内源激素含量也呈现不同变化。外植体培养0d时,ABA含量最高,IAA和GA含量最低;愈伤组织诱导期(3~9d),ABA、IAA、GA、ZR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愈伤组织分化期(9~15d),IAA和G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ZR含量一直降低,而AB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李凤玉,潘德灼,梁海曼,陈伟[9](2010)在《PP_(333)诱导黄瓜子叶节差异蛋白表达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和寻找PP333处理所导致的差异蛋白表达,为深入研究PP333的作用规律和机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PP333处理后黄瓜离体子叶节培养物差异蛋白的表达,结合质谱分析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确定所检出差异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结果】双向电泳检测到黄瓜离体子叶节培养物蛋白点有1000个左右,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鉴定出5个有信息价值的差异表达蛋白点,分别为14-3-3蛋白(R2)、氨基肽酶(R7)、甲硫氨酸合酶(R11)、60s酸性核糖体蛋白(R20)和PEPC(R21)。这些蛋白质与代谢过程、蛋白质翻译及信号转导等关系密切。【结论】PP333处理导致多种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并通过多种蛋白质的相互协调作用调控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张若纬,顾兴芳,王烨,张圣平,张宝玺[10](2009)在《基因型和6-BA对黄瓜子叶节再生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北、华南类型,欧洲、日本类型及美国加工类型黄瓜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和激素(6-BA)对黄瓜子叶节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子叶节再生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基因型黄瓜子叶节在同一培养基上每外植体再生芽数明显不同;6-BA是子叶节分化所需的重要激素,材料228、185、65G随着6-BA浓度的升高,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增加;四川白瓜、吉林旱瓜、K2148随6-BA浓度的升高,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反而降低;其中,四川白瓜的再生频率最高,在MS1(MS+0.5mg·mL-16-BA+2.0mg·mL-1AgNO3)培养基上,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可达6.4个。(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09年22期)

黄瓜子叶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选用黄瓜品系S52的子叶节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苗态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的影响,筛选出再生率最高的苗态;同时利用gus瞬时表达研究不同苗态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态为子叶刚脱离种壳时诱导率最高,达100%,每块外植体再生芽数可达4.13,且gus表达率比其他处理高,其中经轻伤口处理的外植体遗传转化效率最高,而伤口太重则对转化不利。在筛选出最佳苗态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和ABA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的影响,获得黄瓜S52品系最优培养基为MS+1.5mg/L 6-BA+0.5mg/L ABA+2.0mg/L AgNO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瓜子叶节论文参考文献

[1].王罡,张栩,王萍,季静.黄瓜子叶节不定芽的诱导及对甘露糖耐性的研究[J].作物杂志.2014

[2].别蓓蓓,黄东梅,潘俊松,何欢乐,蔡润.不同苗态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

[3].王烨,顾兴芳,张圣平,苗晗.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的黄瓜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

[4].李凤玉,姜维梅,董倩,梁海曼.PP_(333)调控黄瓜子叶节培养物的花芽形态分化[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

[5].魏爱民,杜胜利,赵晶,韩毅科,刘楠.黄瓜子叶节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1

[6].肖小君,齐泽民,王辉,黄作喜,王芳.‘卡其’水果黄瓜子叶节高频再生体系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1

[7].王烨,顾兴芳,张圣平.暗培养对黄瓜子叶节再生频率及其相关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1

[8].张守杰,王秀峰,杨小华,杨凤娟,田红梅.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J].西北农业学报.2011

[9].李凤玉,潘德灼,梁海曼,陈伟.PP_(333)诱导黄瓜子叶节差异蛋白表达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

[10].张若纬,顾兴芳,王烨,张圣平,张宝玺.基因型和6-BA对黄瓜子叶节再生频率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9

论文知识图

黄瓜子叶节的遗传转化过程2黄瓜子叶节在不同6-BA浓度下...一1TIBA对黄瓜子叶节形态分化的影...6-BA对黄瓜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一1PP”,对黄瓜子叶节形态分化的...一1黄瓜子叶节花芽形态分化组织切...

标签:;  ;  ;  ;  ;  ;  ;  

黄瓜子叶节论文_王罡,张栩,王萍,季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