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副韧带论文-李强

内侧副韧带论文-李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侧副韧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韧带伤,关节镜,内侧副韧带,锚钉修复

内侧副韧带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19)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严重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锚钉缝合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3条韧带及以上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类型,对于该类损伤的处理方法尚存有争议,其中伴有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但对于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伴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损伤则需手术干预,目前对于该类损伤是采用锚钉修复还是韧带重建尚无定论。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伴有严重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多发韧带断裂患者采用锚钉缝合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1月采用关节镜手术一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ACL+PCL+MCL)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7.2岁,均为车祸伤,磁共振提示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及内侧副韧带断裂,其中内侧副韧带股骨端撕裂14例,胫骨端撕裂3例,中段撕裂1例,术前查体见外翻应力实验强阳性(III度损伤),X线透视下膝关节内侧间隙位移均超过2cm;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均采用关节镜手术一期重建,内侧副韧带损伤均采用锚钉缝合修复,对于中段撕裂患者采用韧带端端缝合加锚钉缝线加强的方式进行修复,术后膝关节伸直位制动2周,逐渐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与帮助下进行康复锻炼,术后4周、8周及12周分别从VAS评分,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稳定性(内侧稳定性)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患者在术后4周、8周、12周时膝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末次随访时膝关节IKDC主观功能评分从术前39.91±6.02分恢复至82.64±7.38分,膝关节Lyshlom评分从术前40.64±8.45分恢复至83.36±7.78分,膝关节外翻应力实验隐性,内侧间隙位移明显较少(术前12.7mm,术后1.54mm),内侧稳定性得到良好的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115.9°VS121.6°)。结论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股骨端的撕裂,对于该类存在膝关节明显不稳的患者可采用锚钉缝合的方式进行修复,对于韧带中段的撕裂,多伴有深层韧带结构的撕裂,可采用锚钉缝线加强修复或韧带重建的方式进行治疗,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安帅,曹光磊,沈惠良,冯明利,李征[2](2019)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原位修复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原位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6收治的94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出现内侧副韧带损伤分为:损伤组(5例)和非损伤组(89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3~77(60.3±11.1)个月。术后活动度、HSS评分和WOMAC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无明显冠状面不稳。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MCL损伤,采用原位修复法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和满意的临床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黄宁庆,徐绍林[3](2019)在《带线锚钉缝合修复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撕裂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带线锚钉缝合修复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撕裂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缝合和(或)固定修复,观察组采用带线锚钉缝合修复;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随访项目包括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52.31±11.65)min,非常显着短于对照组的(62.24±12.73)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6.21±13.69)ml,非常显着少于对照组的(74.55±14.98)ml(P<0.01);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2)术后1年复诊,观察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为(94.12±1.34)分,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8.24±1.28)分(P<0.01);观察组Lysholm评分为(92.65±1.25)分,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7.28±2.37)分(P<0.01)。(3)术后1年复诊,对照组分别有3例Lysholm试验弱阳性和2例Pivot-shift试验弱阳性,观察组无一例上述两项试验阳性。结论:采用带线锚钉缝合修复外伤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撕裂的临床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08期)

任海鹏,陈刚,蔡明[4](2019)在《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直接缝合与带线锚钉缝合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直接缝合与带线锚钉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8例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7.96岁。根据缝合方式将其分为2组,其中直接缝合组38例(38膝),带线锚钉缝合组30例(30膝)。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情况。结果带线锚钉缝合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但治疗费用明显高于直接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量表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直接缝合组(88.24±1.28)分vs (54.34±4.54)分,(87.28±2.37)分vs (41.65±2.38)分;带线锚钉缝合组(94.12±1.34)分vs (54.57±4.28)分,(92.65±1.25)分vs (42.35±2.64)分];带线锚钉缝合组患者术后1年IKDC膝关节量表评分、Lysholm评分显着高于直接缝合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Lysholm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术前[直接缝合组15.79%vs 100.00%,18.42%vs 100.00%;带线锚钉缝合组0.00%vs100.00%,0.00%vs 100.00%];直接缝合组术后1年的Lysholm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阳性率高于带线锚钉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带线锚钉治疗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能够使受损膝关节获得满意的稳定性和功能,术后恢复快,若患者经济条件允许,优先推荐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9年04期)

杨娟,彭张建,戴冲华,孙骏[5](2019)在《微创治疗外髁劈裂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外髁劈裂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科及陆良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Ⅱ度或Ⅲ度损伤患者,采用MIPPO技术复位固定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锚钉固定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周。Lysholm标准评定示优20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5. 7%。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外髁劈裂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明显,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彭博[6](2019)在《肘关节恐怖叁联征内侧副韧带修复必要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叁联征的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内侧副韧带的修复是否需要常规进行以及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通过对患者术后跟踪随访总结,比较按手术规范治疗后已获得较好稳定性而未进行内侧副韧修复的患者与已常规手术治疗后关节稳定性欠佳而进行了内侧副韧带修补的患者之间,疾病预后结果的不同。对此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论,以期待能够对此类骨折的手术方案制定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方法材料:对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由本院创伤骨科同一位医师实施手术的肘关节恐怖叁联征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人均在伤后6h~7d(平均5.5d)依次进行尺骨冠突骨折内固定、桡骨头骨折固定并且修了肘关节的外侧副韧带。选入群体年龄范围在17至57岁之间(平均33.3岁)。其中有16名男性患者和7名女性共计23例患者。分组的依据是手术手术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内侧副韧带的修补,其中11例患者于术中进行了内侧副韧带的修复定为修复组,其余12名患者由于术中判定肘关节已经有较好稳定性未对肘关节内侧副韧带进行进一步治疗定为对照组。所有的患者从术后第一天辅以石膏托,自主行肩关节及腕、指关节的功能锻炼,并根据个人具体情况于术后一周内(5d~7d)开始接受肘关节的康复锻炼。在每位患者的最后一次随访中记录肘关节疼痛程度,肘关节屈曲和伸展,肘关节稳定性以及患者肘关节的日常功能。记录每位患者的Mayo肘功能评分(MEPS)。每个个体在手术后均进行较长时间的规律随访及术后复查。结果:经统计23例病人均已达到入选标准,即随访的时间到达了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关节稳定,无畸形、无再脱位和严重的关节僵硬。其中4例患者出院后,肘关节出现疼痛的情况,但均在1~3月内疼痛的症状缓解。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的患者4例,发生关节炎的患者有2例。结束随访后,对两组病人肘关节屈伸活动的范围,前臂旋前、旋后的旋转范围,屈曲,伸直角度和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MEPS)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屈伸范围、屈曲、伸直角度之间在0.05水平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修复组与对照组肘关节前臂旋前角度在0.05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旋前角度p=0.021)前臂旋后角度在0.001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旋后角度p=0.001)认为虽然在肘关节前臂旋前与旋后角度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修复组病人肘关节的功能并未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肘关节具有结构复杂,活动精密的特点,肘关节的恐怖叁联征对肘关节骨结构造严重的破坏并且损伤周围软组织,这严重影响了肘关节的稳定性。肘关节恐怖叁联征还易引起各种肘关节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的早期康复对肘关节恐怖叁联征疾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常规对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进行复位固定以及外侧副韧带进行修复已是毋庸置疑。关于肘关节功能而言内侧副韧带的修复带来的临床效果可能较小,在修复了尺骨冠突、桡骨头、及外侧副韧带之后关节并未出现存残留不稳时,肘关节内侧副韧带修复过程就并非必须。手术后的正确及时康复可以为肘关节提供良好的远期预后和活动功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成,谢国庆,金文孝,任忠明,薛军[7](2019)在《关节镜下GraftLink技术重建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节镜下GraftLink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联合带线锚钉固定修复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Ⅲ度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2月,收治28例ACL断裂合并MCLⅢ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采用GraftLink技术以自体腓骨长肌腱(peroneus longus tendon,PLT)重建ACL,带线锚钉固定修复MCL。男22例,女6例;年龄21~47岁,平均30.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7例,运动损伤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2周,平均1.3周。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46.8±3.0)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9.2±2.7)分。踝关节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98.29±0.72)分。Lachman试验及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软骨损伤2例。结果手术时间55~90 min,平均72.5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20.7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116~132°,平均122°。Lachman试验2例胫骨前移<5 mm,其余均为阴性;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2±1.8)分、IKDC评分为(93.5±2.3)分,明显高于术前(t=31.60,P=0.00;t=29.91,P=0.01);踝关节AOFAS评分为(97.86±0.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9,P=0.08)。术后6个月,KT-1000测量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2 mm者25例,3~5 mm者3例。结论关节镜下采用GraftLink技术以PLT重建ACL联合带线锚钉固定修复MCL,具有膝关节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取腱后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潘奎,王芳,张建国,李明新,时培珍[8](2019)在《不同屈曲状态下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肘关节叁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内侧副韧带维持肘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正常人体肘关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数据,运用逆向工程方法建立肘关节叁维几何模型。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中根据解剖学结构直接构建韧带和关节面软骨,并为模型赋予材料及接触。通过将处于中立0°位的肘关节仿真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继而计算肘关节中立位分别屈曲15、30、45、60、75、90、105、120、135°时内侧副韧带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结果表明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受力时,内侧副韧带前束承受的应力最大,后束次之,斜束承受的应力最小,数值趋于0。由此可以推断,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在维持肘关节稳定方面,前束起主导作用,后束起辅助作用,斜束起的作用最小。本研究可为由内侧副韧带损伤所引起的肘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豪,陈国键,梁海波,丰新健,岑良珏[9](2019)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临床中较常见。目的:通过查阅相关论文并进行分析总结,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8-08-01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分别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和"Knee;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Injury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Treatment",检索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时限为1982年1月至2018年6月,PubMed数据库时限为1970年1月至2018年6月,检索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着、综述、述评、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结果与结论:目前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理念日渐成熟,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手术重建方式逐渐多样化,治疗效果也逐渐改善,但同时也伴随着相关问题,如内侧副韧带叁角矢量重建技术还存在韧带力臂长短的选择问题,对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否存在影响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精准定位治疗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会成为现实,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韧带的出现将会提高手术效率,从而提高疗效,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术后满意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邹丽媛,邹会宁[10](2019)在《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急性内侧副韧带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运动疗法配合针灸对急性内侧副韧带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急性内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屈膝范围。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患者屈膝范围(125.69±7.03)°大于对照组的(120.92±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回访两组患者屈膝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35.66±3.23)分,对照组患者为(36.19±3.5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6, 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79.24±7.42)分,高于对照组的(75.33±6.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9, 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13±1.29)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81±1.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4,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3.88±1.42)分,低于对照组的(4.75±1.4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174, P<0.05)。结论采用运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急性内侧副韧带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深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内侧副韧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原位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6收治的94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出现内侧副韧带损伤分为:损伤组(5例)和非损伤组(89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3~77(60.3±11.1)个月。术后活动度、HSS评分和WOMAC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无明显冠状面不稳。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MCL损伤,采用原位修复法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和满意的临床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侧副韧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严重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锚钉缝合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安帅,曹光磊,沈惠良,冯明利,李征.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原位修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3].黄宁庆,徐绍林.带线锚钉缝合修复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撕裂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9

[4].任海鹏,陈刚,蔡明.外伤性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直接缝合与带线锚钉缝合比较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

[5].杨娟,彭张建,戴冲华,孙骏.微创治疗外髁劈裂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6].彭博.肘关节恐怖叁联征内侧副韧带修复必要性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吴成,谢国庆,金文孝,任忠明,薛军.关节镜下GraftLink技术重建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

[8].潘奎,王芳,张建国,李明新,时培珍.不同屈曲状态下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9].王豪,陈国键,梁海波,丰新健,岑良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疗新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10].邹丽媛,邹会宁.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急性内侧副韧带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

标签:;  ;  ;  ;  

内侧副韧带论文-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