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客车大轴距底盘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的燃料电池客车大轴距底盘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两个前悬架及两个后悬架,前悬架包括前悬架空气弹簧、前悬架减振器及前悬架推力杆,前悬架空气弹簧固定配合在车架的前车架纵梁上,前悬架减振器固定配合在车架的前车架纵梁上,前悬架推力杆固定配合在车架的第一车架横梁上;后悬架包括后悬架空气弹簧、后悬架减振器及后悬架推力杆,后悬架空气弹簧固定配合在车架的第二车架横梁上,后悬架减振器固定配合在车架的第二车架横梁上,后悬架推力杆固定配合在车架的第三车架横梁上,车架中段线架的下端面固定配合有加强板。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客车底盘的技术领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燃料电池客车大轴距底盘结构,包括车架(1)、两个前悬架(2)及两个后悬架(3),两个所述前悬架(2)均并列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端,两个所述后悬架(3)均并列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2)包括均与所述车架(1)前端固定配合的前悬架空气弹簧(21)、前悬架减振器(22)及前悬架推力杆(23),所述前悬架空气弹簧(21)通过前悬架支撑板(24)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车架纵梁(11)上,所述前悬架减振器(22)通过第一前悬架折弯件(25)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车架纵梁(11)上,所述前悬架推力杆(23)通过第二前悬架折弯件(26)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一车架横梁(12)上;所述后悬架(3)包括均与所述车架(1)后端固定配合的后悬架空气弹簧(31)、后悬架减振器(32)及后悬架推力杆(33),所述后悬架空气弹簧(31)通过后悬架支撑板(34)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二车架横梁(13)上,所述后悬架减振器(32)通过第一后悬架折弯件(35)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二车架横梁(13)上,所述后悬架推力杆(33)通过第二后悬架折弯件(36)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三车架横梁(14)上,所述车架(1)的中段线架的下端面固定配合有加强板(60)。
设计方案
1.一种燃料电池客车大轴距底盘结构,包括车架(1)、两个前悬架(2)及两个后悬架(3),两个所述前悬架(2)均并列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端,两个所述后悬架(3)均并列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2)包括均与所述车架(1)前端固定配合的前悬架空气弹簧(21)、前悬架减振器(22)及前悬架推力杆(23),所述前悬架空气弹簧(21)通过前悬架支撑板(24)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车架纵梁(11)上,所述前悬架减振器(22)通过第一前悬架折弯件(25)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车架纵梁(11)上,所述前悬架推力杆(23)通过第二前悬架折弯件(26)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一车架横梁(12)上;
所述后悬架(3)包括均与所述车架(1)后端固定配合的后悬架空气弹簧(31)、后悬架减振器(32)及后悬架推力杆(33),所述后悬架空气弹簧(31)通过后悬架支撑板(34)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二车架横梁(13)上,所述后悬架减振器(32)通过第一后悬架折弯件(35)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二车架横梁(13)上,所述后悬架推力杆(33)通过第二后悬架折弯件(36)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三车架横梁(14)上,所述车架(1)的中段线架的下端面固定配合有加强板(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客车大轴距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悬架折弯件(25)、所述第二前悬架折弯件(26)、所述第一后悬架折弯件(35)及所述第二后悬架折弯件(36)均呈L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底盘,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客车大轴距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汽车底盘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本身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而且其是保护汽车底部的首个屏障;
车辆的底盘结构主要起到承载车辆本身及乘客、货物等载荷,为动力系统、悬架系统等其他零部件提供定位和支撑的作用,现有的车用底盘结构存在着强度和稳定度较差的问题,造成汽车底盘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的燃料电池客车大轴距底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两个前悬架及两个后悬架,两个所述前悬架均并列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的前端,两个所述后悬架均并列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的后端,所述前悬架包括均与所述车架前端固定配合的前悬架空气弹簧、前悬架减振器及前悬架推力杆,所述前悬架空气弹簧通过前悬架支撑板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的前车架纵梁上,所述前悬架减振器通过第一前悬架折弯件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的前车架纵梁上,所述前悬架推力杆通过第二前悬架折弯件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的第一车架横梁上;所述后悬架包括均与所述车架后端固定配合的后悬架空气弹簧、后悬架减振器及后悬架推力杆,所述后悬架空气弹簧通过后悬架支撑板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的第二车架横梁上,所述后悬架减振器通过第一后悬架折弯件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的第二车架横梁上,所述后悬架推力杆通过第二后悬架折弯件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的第三车架横梁上,所述车架的中段线架的下端面固定配合有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前悬架折弯件、所述第二前悬架折弯件、所述第一后悬架折弯件及所述第二后悬架折弯件均呈L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客车底盘存在强度和稳定度较差的问题,从而造成汽车底盘的使用寿命较短,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悬架空气弹簧、所述前悬架减振器、所述前悬架推力杆、所述后悬架空气弹簧、所述后悬架减振器及所述后悬架推力杆均能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而提高客车底盘强度及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强度钢,同等截面尺寸下结构强度更高,所述车架1的中段线架采用双拼管结构,增大了受力截面的有效尺寸;所述车架1的骨架走向与其受力传递方向一致,并在所述车架1的中段线架的下端面固定配合有加强板60,保证所述车架1不会出现局部受力过大的情况而发生破坏,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前悬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后悬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1、两个前悬架2及两个后悬架3,两个所述前悬架2均并列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端,两个所述后悬架3均并列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后端,所述前悬架2包括均与所述车架1前端固定配合的前悬架空气弹簧21、前悬架减振器22及前悬架推力杆23,所述前悬架空气弹簧21通过前悬架支撑板24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车架纵梁11上,所述前悬架减振器22通过第一前悬架折弯件25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前车架纵梁11上,所述前悬架推力杆23通过第二前悬架折弯件26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一车架横梁12上;所述后悬架3包括均与所述车架1后端固定配合的后悬架空气弹簧31、后悬架减振器32及后悬架推力杆33,所述后悬架空气弹簧31通过后悬架支撑板34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二车架横梁13上,所述后悬架减振器32通过第一后悬架折弯件35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二车架横梁13上,所述后悬架推力杆33通过第二后悬架折弯件36固定配合在所述车架1的第三车架横梁14上,所述车架1的中段线架的下端面固定配合有加强板60。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客车底盘存在强度和稳定度较差的问题,从而造成汽车底盘的使用寿命较短,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悬架空气弹簧21、所述前悬架减振器22、所述前悬架推力杆23、所述后悬架空气弹簧31、所述后悬架减振器32及所述后悬架推力杆33均能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而提高客车底盘强度及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强度钢,同等截面尺寸下结构强度更高,所述车架1的中段线架采用双拼管结构,增大了受力截面的有效尺寸;所述车架1的骨架走向与其受力传递方向一致,并在所述车架1的中段线架的下端面固定配合有加强板60,保证所述车架1不会出现局部受力过大的情况而发生破坏,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悬架折弯件25、所述第二前悬架折弯件26、所述第一后悬架折弯件35及所述第二后悬架折弯件36均呈L型。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客车底盘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0653.8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41446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B62D 21/11
专利分类号:B62D21/11;B62D21/0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机场西路2288号
发明人:鲁亮;侯永坤;王长安;许浩斌;梁有盈;王召杰;韦莹雪
第一发明人:鲁亮
当前权利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贤义
代理机构:4421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