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中深层地热供暖潜力及模型研究

吉林松原中深层地热供暖潜力及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几个世纪以来能源问题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当前环境恶化以及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全世界已将目光汇聚到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地热能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由于其分布范围广且不受空间展布限制等优势,已经成为继水力、生物质能之后的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中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但对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处于发展阶段,地热能供暖是有效利用地热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其不仅能够缓解冬季能源供应压力,也可以有效减轻环境负担。目前我国利用地热资源供暖主要是提取浅层地热资源和部分低品的水热型地热资源,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水热型地热资源空间分布受构造地形所限,无法大面积实施,而浅层地热能供暖常伴随供暖量与供暖效率问题,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季极为寒冷,常用的地热供暖模式无法进行有效推广。针对上述问题,为促进地热资源供暖在东北地区的合理推广,本文依托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深部地热资源(含干热岩)勘查与开发利用”(项目编号:SF2017-5)、“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压裂监测与人工储层裂隙网络评价”(项目编号:2018YFB1501803-02),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低温诱导开裂机理与模型研究”(项目编号:41602243),开展“吉林松原中深层地热供暖潜力及模型研究”,探索适用吉林地区的地热供暖新方向。本文首先通过搜集已公开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地层条件、地温特征等因素综合评估研究区中深层地热资源潜力。研究区热源主要为燕山期、华力西期花岗岩,基底花岗岩为较好的干热型热储,在基底花岗岩热储层之上覆盖有近2000m的白垩系下统盖层,区域内部发育多级断裂体系形成良好的传热通道,因此研究区具有较好的地热生成条件。研究区中深层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大地热流范围在7379 mW/m2,经过计算评估,松原地区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量为6.5×1020J,折合标准煤2.22×1010t;干热型地热资源量为7.38×1021J,折合标准煤2.52×1011t,无论是水热型还是干热型地热资源,储量都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在当前政策形势下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室内实验方面,通过研究区花岗岩岩石室内热物性实验与高温力学实验,获得储层岩性参数,通过室内清水压裂试验分析研究区花岗岩的压力破坏特性以及压裂后渗流效果。研究区花岗岩密度范围在2.763-2.926g/cm3;孔隙度变化范围在1.39%-2.78%,渗透率变化范围在0.255md-0.327md;平均纵波波速为5.132km/s,平均横波波速为3.104 km/s;比热容变化范围在0.704-0.748kJ/(kg·℃);岩石轴向导热系数在2.455-2.932w/m·K,径向导热系数在2.391-2.887w/m·K;分析在不同温度下岩石单轴抗拉强度、三轴抗压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断裂韧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讨论岩石破裂压力受围压、流速影响的变化规律,确定试样实验室压裂后裂隙渗透率在5.2×10-141.1×10-138)2之间。现场试验方面,在松原研究区创新1井场地开展周期2个月的中深层换热现场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地温梯度在纵向分为四个梯级:0-103m为1℃/hm、104-451m为7.19℃/hm,452-901m为3.79℃/hm,902-2044m为5.4℃/hm,井底温度为107.3℃,平均地温梯度为5.07℃/hm。系统初始运行时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6.7℃和58.2℃,运行两个月后进出水温度分别为29.1℃和43.0℃。系统初始运行和运行两个月后内管中出水流体温度在井口较井底分别下降2.5℃和1.5℃,由于热负荷的运行,供热功率由初始的368.15W/m下降到238W/m。模型研究方面,首先针对研究区现场试验过程建立中深层同轴套管供暖模型,对现场换热试验过程进行模拟与验证,开展不同工况下取热能力的分析与研究。模拟结果显示,系统运行两个月后,出口流体温度在热负荷100W/m、200W/m、300W/m、400W/m条件下对应的热损失分别为0.42℃、0.52℃、0.69℃、0.73℃。300W/m工况与现场试验进行对比,结果有较好的契合度。在同轴套管底部地层温度下降的影响范围与套管-岩石(土)距离有关,本试验中在距离6m时,地层温度几乎不受流体的影响。其次建立研究区中深层地热资源EGS(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供暖模型,针对研究区地层特征建立不同施工条件下的16个压裂模型并进行压裂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压裂裂缝半长在179.2-290.0m之间,裂缝高度在121.6-137.7m之间,最大开度为14.8mm,最大导流能力和渗透率分别为1038.1mD?m与70.14D。分析支撑剂浓度、施工排量、压裂液体积对压裂结果的影响,并最终选择方案12作为研究区最优压裂方案。在此压裂结果基础上开展EGS三维水热耦合模拟研究,对影响换热效果的设计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注水速率、布井间距、注水温度换热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创新1井地热供暖模型优化设计方案,开展研究区中深层地热供暖潜力综合分析并进行环境与环境经济性评价。优化方案选择8kg/s的注入流速、400m布井间距与30℃注水温度施工方案,模拟系统运行20年,EGS供暖系统的平均产热功率为1.99MW,流动阻抗达到2.43MPa/(kg/s),平均能源效率达到11.43且20年中始终保持在9.9以上。EGS换热供暖系统运行20年累计供暖产能1.25×1015J,每年平均可保证39000平方米供暖需求,预期10-15年可收回投资成本,运行期间累计节约用煤6.08×104t,减少CO2排放量1.08×105t,减少SO2排放量9.35×105kg,减少NOx排放量1.46×106kg。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地热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
  •     1.2.2 同轴套管换热研究现状
  •     1.2.3 EGS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地热供暖开发适宜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松辽盆地热地质概况
  •     2.2.1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概况
  •     2.2.2 松辽盆地热壳结构特征
  •   2.3 研究区地质概况
  •     2.3.1 松原地区地理概况
  •     2.3.2 松原地区构造、地层概况
  •   2.4 研究区地热条件分析
  •     2.4.1 研究区地热形成条件
  •     2.4.2 研究区地温场特征
  •     2.4.3 研究区大地热流特征
  •   2.5 研究区区地热资源量评估
  •   2.6 研究区地热供暖开发适宜性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区热储层热物性及力学特征研究
  •   3.1 引言
  •   3.2 岩石矿物成分分析
  •     3.2.1 薄片鉴定
  •     3.2.2 X光衍射分析
  •     3.2.3 扫描电镜
  •   3.3 岩石基础物理性质特征
  •     3.3.1 岩石密度
  •     3.3.2 岩石孔隙度及渗透率
  •     3.3.3 岩石波速
  •     3.3.4 岩石比热容
  •     3.3.5 岩石导热系数
  •   3.4 岩石热力学性质特征
  •     3.4.1 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     3.4.2 岩石三轴抗压强度
  •     3.4.3 岩石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     3.4.4 岩石内聚力及内摩擦角
  •     3.4.5 岩石断裂韧度
  •   3.5 岩石压裂破坏特征
  •     3.5.1 实验仪器及试样制备
  •     3.5.2 试验设计及过程
  •     3.5.3 试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试验及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同轴套管换热模型介绍
  •   4.3 同轴套管换热模型解析
  •   4.4 同轴套管换热现场试验研究
  •     4.4.1 现场试验概述
  •     4.4.2 场地及现场试验介绍
  •     4.4.3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测温原理及应用
  •     4.4.4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同轴套管换热数值模拟研究
  •     4.5.1 数值模拟算法
  •     4.5.2 传热模型建立
  •     4.5.3 模型参数选取与网格划分
  •     4.5.4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区EGS压裂模拟及供暖模型研究
  •   5.1 引言
  •   5.2 地热开发储层选取
  •     5.2.1 压裂储层选择
  •     5.2.2 储层物理力学参数
  •   5.3 储层改造水力压裂
  •     5.3.1 水力压裂模型与控制方程
  •     5.3.2 水力压裂模拟
  •   5.4 储层供暖产能评估
  •     5.4.1 水热耦合模拟器
  •     5.4.2 开采设计
  •     5.4.3 模型的网格剖分及初始条件设置
  •     5.4.4 水热产出模拟
  •     5.4.5 换热影响因素分析
  •     5.4.6 优化设计方案及产能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谢洋洋

    导师: 张延军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供暖,换热试验,同轴套管,数值模拟

    来源: 吉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吉林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压裂监测与人工储层裂隙网络评价”(项目编号:2018YFB15018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低温诱导开裂机理与模型研究”(项目编号:416022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强型地热系统注入流体触发微震特征及减震策略”(项目编号:41772238),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深部地热资源(含干热岩)勘查与开发利用”(项目编号:SF2017-5)

    分类号: P314;TU832

    总页数: 158

    文件大小: 11117K

    下载量: 463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热供暖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评价案例分析[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4)
    • [2].地热供暖低碳环保[J]. 石油石化节能 2017(04)
    • [3].浅析地热供暖项目的应用与发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22)
    • [4].地热供暖项目中换热设备采购的探讨[J]. 内江科技 2015(07)
    • [5].“地暖害人说”是真的吗?[J]. 益寿宝典 2017(03)
    • [6].雄安新区地热供暖前景好[J]. 环境与生活 2017(08)
    • [7].地热供暖,你选了吗?[J]. 健身科学 2012(02)
    • [8].地热供暖优势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4)
    • [9].地热供暖世界现状及中国清洁供暖的地热选择[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8(02)
    • [10].地热供暖的行动派[J]. 供热制冷 2017(08)
    • [11].我国地热供暖的现状及展望[J]. 西北地质 2015(04)
    • [12].中原油田兰考六社区利用地热供暖的分析与研究[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18)
    • [13].地热供暖站标准现状分析[J]. 太阳能 2014(07)
    • [14].地热供暖经济性主控因素分析——以天津地区为例[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8(07)
    • [15].“气荒”背景下北方地热供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 当代石油石化 2018(05)
    • [16].地热供暖系统经济性模型设计[J]. 暖通空调 2011(03)
    • [17].地热供暖技术应用探讨[J]. 河南建材 2019(05)
    • [18].地热供暖纳入城镇供热体系[J].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4(07)
    • [19].西藏地区地热供暖系统优化换热技术研究[J]. 建筑 2017(11)
    • [20].浅析房屋建筑地热供暖节能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11)
    • [21].拉萨市当雄县地热供暖建设项目一期实现供暖[J]. 供热制冷 2019(02)
    • [22].微月历[J]. 新天地 2015(01)
    • [23].中国与冰岛合作建设世界最大地热供暖系统[J]. 能源与环境 2008(02)
    • [24].高温热泵技术及其在地热供暖中的应用[J]. 科技促进发展 2020(Z1)
    • [25].家居地热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 商业故事 2018(06)
    • [26].走地热供暖路线[J]. 供热制冷 2018(08)
    • [27].水源热泵调峰技术在地热供暖系统中的应用——锅炉调峰供暖系统改造[J]. 天津科技 2011(01)
    • [28].菏泽地热供暖开发利用模式前景分析[J]. 山东国土资源 2015(02)
    • [29].河南推进重点地区地热勘查评价[J]. 资源导刊 2018(01)
    • [30].低入住率地热供暖投资运营策略及经济性分析[J]. 当代石油石化 2018(08)

    标签:;  ;  ;  ;  ;  

    吉林松原中深层地热供暖潜力及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