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情死悲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情死,文学,悲剧
情死悲剧论文文献综述
毛执剑[1](2017)在《探讨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日本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的认识,来了解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所在,展现日本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形成,旨在通过对一个民族时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来展现民族发展的特征与情况。(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7年09期)
张江北[2](2017)在《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爱为生,因爱而死"是日本情死作品的主题之一,本文致力于研究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的分析,从日本的精神矛盾为研究出发点,探究了日本地理形态对日本人性格造成的因素,并结合对古代和当代的日本情死小说的分析,展示了悲剧精神的美。(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3期)
刘霞波[3](2017)在《恋恋情长梦凄凉》一文中研究指出净琉璃是绽放在日本古典曲艺中一朵绚烂的文明之花,它与为世人所熟知的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歌舞伎,狂言以及能乐,被评价为日本文艺发展史上的四大经典文化样式。净琉璃与歌舞伎,狂言,能乐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在妆容服饰,舞台道具,故事情节,表演形式等方面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可以说是文学作品与舞台表演的巧妙结合。在现代,随着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年轻人对于诸如净琉璃一类的古典文化样式的关注度也愈来愈低,净琉璃表演剧团也由门庭若市变成了门可罗雀般的惨淡。然而,净琉璃在江户时代曾大受欢迎,和歌舞伎一起在民众的休闲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日本颇负盛名的净琉璃和歌舞伎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在净琉璃的艺术发展史上可谓功不可没,是日本戏剧界的翘楚。他的净琉璃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学价值,流传至今依然常读常新。在近松门左卫门的众多净琉璃剧作当中,《曾根崎情死》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这部日本戏剧史上的首部时代剧不仅题材颇具代表意义,在行文结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以及与舞台表演艺术的结合度等方面都相较于近松之前的剧本创作有较大的突破,在日本戏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论文就选取了近松门左卫门的《曾根崎情死》这部代表作,探析近松式剧本创作的范式特点,追寻渗透在其作品字里行间的悲剧情怀。同时也借此可以深入了解这位戏剧泰斗笔下的万千世界,感受净琉璃戏剧所特有的文化魅力,也希望本论文能够为重新审视近松门左卫门剧作在整个净琉璃发展史中的价值和意义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姜小媛[4](2016)在《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死"即痴情男女"为爱而死",情死悲剧是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从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研究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及日本民族的爱情观,分析出日本式的悲剧精神,即充满矛盾,又可以调和,即是丑的,也是美的;其次,从一些日本古代文学作品提供的"情死"悲剧据故事,分析了悲剧中的美和哀;最后,对比了日本现当代情死悲剧作品和传统悲剧作品,研究了现当代情死悲剧对传统悲剧的传承和突破。(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02期)
张金珠[5](2015)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情死”悲剧》一文中研究指出“心中”是日本江户近世特有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元禄时代,“心中”一词成为情死概念的独特表述。在日本江户文学史上,情死悲剧在新兴町人阶层掀起好色赞美风潮中应运而生。本文尝试通过对“心中”一词概念发展过程的梳理,梳理“心中”在不同时期的涵义,从而揭示情死内涵的由来。本文并通过近松门左卫卫门的情死剧名篇《情死曾根崎》与《情死天网岛》,阐析江户元禄时期的情死悲剧根源。最后,探讨情死悲剧背后所蕴含的独特的“粹”(すい)之美、及时行乐的现世观以及自由平等的生命观。(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3)
邱燕[6](2006)在《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学术界对日本民族精神的研究,尤其是对其民族的悲剧精神和悲剧美学的研究在20世纪的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是较欠缺的。20世纪中期,我国戴季陶的《日本论》和蒋百里的《日本人》是颇富有见解的着作,近20多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介绍日本茶道、花道、建筑等方面的着作。文学方面主要是翻译文学作品为主,也有少量的理论研究方面的着作出现。但是对于日本美学思想,尤其是把民族精神与悲剧美学联系起来的研究则较欠缺。西方学者对日本文化及其民族精神的研究相比较之下,比我国学者的研究要广泛和深入得多。例如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和多种文化史中对日本民族精神、生活现象就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但是,很难发现他们对日本悲剧美学研究的着作。关于日本学者在悲剧美学方面的研究着作,中译本尚不多见。 本文研究的是日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其中的悲剧精神对其悲剧性文学的深刻影响。本文所选择的是从日本文学作品中的“情死”——即“为爱而死”这一角度来展示日本民族悲剧精神的独特性。本课题的开拓性与创新性正在于此。这一研究可深化对于日本文化,尤其是悲剧性文学的研究,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方悲剧美学同西方的悲剧美学,乃至于中国悲剧美学与日本的悲剧美学的比较研究。 本文从以下叁个方面谈论这个问题: 首先,研究日本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总结日本民族的基本的人生态度及其爱情观念。在特定的自然、风土、社会、文化宗教形态的影响下,日本民族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复合型的民族性格和独特的悲剧精神。即具有极端的两重性:富于矛盾,却可以调和;互相对立,却又可以融合。它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其丑陋的一面,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有时甚至是二律背反和绝对对立的。 其次,分析日本古代文学和历史材料中所提供的关于“情死”的悲剧性故事,分析其悲剧人物的类型和“情死”悲剧的基本特点:悲剧冲突的激烈、尖锐,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日本古代情死悲剧很少有大团圆式的结局,大都是以一方或双方的毁灭而终;日本古代情死悲剧既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也给人以物哀的美感。 最后,把日本现当代情死悲剧作品放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中,与传统的悲剧性作品相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出现当代情死悲剧作品的美学特征、审美意识、表现形式(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6-11-01)
张永东[7](2004)在《情死与情杀——谈《将军族》与《玉卿嫂》的殉情悲剧》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因为相爱却不能如意导致的殉情悲剧也与之相伴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小说《将军族》与《玉卿嫂》的结局都是以主人公为情而死来结束故事。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篇作品的分析来挖掘殉情悲剧所反映出的作者深层心理的殉情情结 ,同时也试图探析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同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04年03期)
情死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爱为生,因爱而死"是日本情死作品的主题之一,本文致力于研究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的分析,从日本的精神矛盾为研究出发点,探究了日本地理形态对日本人性格造成的因素,并结合对古代和当代的日本情死小说的分析,展示了悲剧精神的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死悲剧论文参考文献
[1].毛执剑.探讨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J].参花(上).2017
[2].张江北.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
[3].刘霞波.恋恋情长梦凄凉[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姜小媛.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J].才智.2016
[5].张金珠.日本江户时代的“情死”悲剧[D].福建师范大学.2015
[6].邱燕.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张永东.情死与情杀——谈《将军族》与《玉卿嫂》的殉情悲剧[J].华文文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