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芦荟大黄素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芦荟,黄素,大黄,萱草,聚糖,高效,凝胶。
芦荟大黄素酯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东,杨嘉宏,曹洁怡,麦玉平,王亮[1](2019)在《大孔树脂联合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芦荟大黄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芦荟药材中芦荟大黄素进行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方法以DM301、X5、DM1303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率,动态吸附率为指标,分离芦荟大黄素,用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纯化芦荟大黄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芦荟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芦荟大黄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41131X-44.34(r~2=0.9993),DM301大孔树脂联合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芦荟大黄素效果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为芦荟中有效成分大黄素分离和测定提供了依据,为大黄素的纯化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张博文,赵伟,郁哲霏,姜星羽[2](2019)在《芦荟大黄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对于人类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机理不同,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其在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等方面具有显着作用。笔者对有关机制研究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22期)
陈贵,夏稷子,史娟,张华,邓言欢[3](2019)在《HPLC法同时测定萱草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方法同时测定萱草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并比较贵州不同产地萱草及其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Ecplise XDB-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39∶20∶41);体积流量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8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9%(RSD=0.86%)、95.8%(RSD=0.51%)。二者在贵州不同产地萱草中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在根内含有量较高,在叶中几乎不含。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应用于萱草根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豪杰,陈文礼,陈雪蕾[4](2019)在《芦荟大黄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自噬及p53/AMPK/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E)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自噬及p53蛋白(p53)/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E 0μmol·L~(-1))、AE低(10μmol·L~(-1))、中(30μmol·L~(-1))、高(50μmol·L~(-1))剂量组和自噬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3-MA)+AE组(20μmol·L~(-1)+50μmol·L~(-1))。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透射电镜及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的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53、AMPK、m TOR信号通路蛋白及自噬标致蛋白Beclin~(-1)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轻链蛋白Ⅰ(LC3Ⅰ)及微管相关轻链蛋白Ⅱ(LC3Ⅱ)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各剂量组及3-MA+AE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指数(AI)显着升高(P <0. 05),且呈剂量依赖性; AE中、高剂量组的增殖抑制率和AI与3-MA+A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AE各剂量组细胞自噬体、自噬空泡增多,溶酶体积分光密度(IOD)/所选区域面积(Area)值及p53、AMPK、Beclin~(-1)表达显着升高,m TOR表达及LC3Ⅰ/LC3Ⅱ比值显着降低(P <0. 05),且呈剂量依赖性; 3-MA+AE组细胞自噬体、自噬空包等超微结构减少,IOD/Area值及p53、AMPK及Beclin~(-1)表达显着降低,m TOR表达及LC3Ⅰ/LC3Ⅱ比值显着升高(P <0. 05)。结论:AE可通过提高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水平,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53/AMPK/m TOR信号通路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10期)
秦加敏,徐子婷,吴渊,金黎明,侯熙彦[5](2019)在《芦荟干粉和大黄干粉中芦荟大黄素的提取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芦荟是一种常绿草本植物,为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是芦荟的有效活性成分,在医药、保健等方面应用普遍。超声辅助提取技术主要被应用于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能有效缩短提取时间和提高提取效率。以芦荟干粉为原料,分别以乙醇和乙酸乙酯为提取剂进行提取,比对反应条件,得到最佳溶剂。在提取到芦荟苷后以叁氧化铁为氧化剂,氧化芦荟干粉中芦荟苷的方法得到芦荟大黄素。结果表明,乙醇为溶剂时提取芦荟大黄素产率最高,超声辅助提取可大幅提高氧化芦荟苷的效率,为芦荟大黄素的提取提供了一条绿色、简洁、高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文花,刘燕,董武,白玉霞[6](2019)在《HPLC法同时测定蒙药给喜古讷-6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给喜古讷-6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elchrom C18色谱柱(4.6mm×300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68∶3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结果: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5.73%~102.91%,RSD 1.3%~1.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该实验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为完善蒙药给喜古讷-6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严雯雯[7](2019)在《芦荟大黄素对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及其调控因子E2F1、c-Myc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对数期生长的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MCF7,分别加入AE处理48 h。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结合荧光定量PCR、凝胶电泳法检测不同浓度AE处理细胞后,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E处理细胞后,对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AE对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及其调控因子E2F1、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0μmol/L、10μmol/L的AE处理细胞后,提取DNA,用BSP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AE对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甲基化的影响。结果:TRAP-qPCR和凝胶电泳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E处理组中两种乳腺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均下降,酶活抑制明显。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E处理后,两种乳腺癌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减少的趋势。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AE处理浓度的升高,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及其调控因子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同时AE促进调控因子E2F1的表达,且与药物处理浓度成正相关。BSP法检测甲基化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AE处理后两种细胞hTERT基因甲基化水平均降低。结论:AE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MCF7端粒酶的活性,这与降低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甲基化的水平、抑制hTERT及其调控因子c-Myc的表达、并且促进调控因子E2F1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桂林医学院》期刊2019-06-01)
蓝富,严清梅,李钊全,李俊莹,梁丹丹[8](2019)在《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1-羟基-8-[2-4-(2羟乙基)哌嗪]乙氧基-3-羟甲基-9,10蒽醌(衍生物B),探讨其抗肿瘤活性及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合成衍生物B,并经IR、~1H NMR和~(13)C NMR确证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衍生物B及芦荟大黄素对肺癌A549、乳腺癌MDA-MB-231、肝癌HepG2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与阳性药物阿霉素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DNA熔解曲线法观察衍生物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B对A549、MDA-MB-231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4.57μmol/L、16.71μmol/L和23.24μmol/L,对3种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芦荟大黄素(均P<0.05)。虽然衍生物B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弱于阿霉素,但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毒性明显小于阿霉素(P<0.05)。衍生物B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衍生物B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结论:衍生物B的抗肿瘤活性优于芦荟大黄素,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嵌入DNA结构,干扰DNA合成,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等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庄志宏,吴剑坤,姜迪,张林华[9](2019)在《HPLC测定芙蓉散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芙蓉散中芦荟大黄素与大黄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B)和0.1%磷酸水(A)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芦荟大黄素进样量在0.332~3.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性线性关系(R~2=0.9999> 0. 9 9 9),平均回收率为9 2. 3 6%,RSD为1.95%(n=5)。大黄酸进样量在0.206~1.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性线性关系(R~2=1.0000>0.9990),平均回收率为95.46%,RSD为1.86%(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本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可作为芙蓉散的质量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曹丽华,沈庆坤,全哲山[10](2019)在《芦荟大黄素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产物芦荟大黄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6个未见报道的芦荟大黄素唑类衍生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证。以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比色法进行化合物抑制人体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强于先导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其中3-(((1H-1,2,4-叁唑-3-基)巯基)甲基)-1,8-二羟基蒽-9,10-二酮、3-(((5-氨基-4H-1,2,4-叁唑-3-基)巯基)甲基)-1,8-二羟基蒽-9,10-二酮对HCT11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5. 18、14. 15μmol/L,明显强于阳性对照药5-Fu(IC_(50)为24. 80μmol/L)。(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10期)
芦荟大黄素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对于人类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机理不同,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其在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等方面具有显着作用。笔者对有关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芦荟大黄素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旭东,杨嘉宏,曹洁怡,麦玉平,王亮.大孔树脂联合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芦荟大黄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张博文,赵伟,郁哲霏,姜星羽.芦荟大黄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养生.2019
[3].陈贵,夏稷子,史娟,张华,邓言欢.HPLC法同时测定萱草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J].海峡药学.2019
[4].刘豪杰,陈文礼,陈雪蕾.芦荟大黄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自噬及p53/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9
[5].秦加敏,徐子婷,吴渊,金黎明,侯熙彦.芦荟干粉和大黄干粉中芦荟大黄素的提取优化[J].轻工科技.2019
[6].文花,刘燕,董武,白玉霞.HPLC法同时测定蒙药给喜古讷-6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
[7].严雯雯.芦荟大黄素对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机制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9
[8].蓝富,严清梅,李钊全,李俊莹,梁丹丹.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9].庄志宏,吴剑坤,姜迪,张林华.HPLC测定芙蓉散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10].曹丽华,沈庆坤,全哲山.芦荟大黄素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作用研究[J].化学试剂.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