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观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点,卡尔,电离层,乘方,课堂,反射率,模型。
观测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闫广峰,岑敏仪[1](2019)在《L_1范数探测粗差失效的观测量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粗差发生时,L_1范数估计求得的条件方程闭合差较最小二乘估计(LS)的残差更能集中反映粗差,从而有助于粗差的发现与定位。然而,存在一类观测值,虽然其具有粗差发现和定位能力,但在采用L_1范数估计解决粗差探测问题时,无论含有多大量级粗差都不能准确定位,为叙述方便,称其为L_1抗差性失效点(robustness failpoint in L_1-norm estimation,RFP-L_1)。显然,只有判定测量系统不存在RFP-L_1,或存在时能够准确判断其是否含有粗差,才能保证基于L_1的粗差探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此过程中,RFP-L_1的识别是问题解决的基础。本文由条件方程,推导出观测值粗差对条件方程闭合差绝对值和的影响系数计算式,得到了最小影响系数大小与观测值是否为RFP-L_1的判别关系,并探讨了存在RFP-L_1的测量系统设计矩阵数值特点,提出了判断RFP-L_1观测值的方法。仿真试验表明,最小影响系数反映了观测值粗差对L_1范数估计目标函数的影响大小,非RFP-L_1和RFP-L_1的最小影响系数具有分别等于1和小于1的规律性,同时得出,若观测方程中系数矩阵只有±1和0,对应的观测量均不属于RFP-L_1。(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少峰,赵琴,郝笑,傅佩玲[2](2019)在《一次雷暴过程的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广州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和粤港澳闪电定位网数据,分析了2017年7月27日发生在广东深圳的一次雷暴个例中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平反射率Z_H、差分反射率Z_(DR)和差分相移率K_(DP)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雷暴发展变化的特征。零滞后相关系数ρ_(HV)主要用于雷达回波降水类型以及非降水(非气象回波)的判断,与闪电频次的相关性不高。(本文来源于《广东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周桃云,廉保旺,杨冬冬,张怡,蔡成林[3](2019)在《基于几何相关的GPS观测量随机误差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方法考虑随机误差影响因素不够全面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更加真实的GPS观测量随机误差模型。该方法在几何相关功能模型中引入了误差修正项,采用了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改进LS-VCE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采集了2组真实的GPS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并利用该模型解算了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模型精度、模型求解复杂度及整周相位模糊度解算成功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思远[4](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观测量表的编制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与构建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是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提出的两大时代任务。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对其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是贯彻新教育理念的关键。在当前的探索中,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成为热门课型之一,相关的听评课活动日益增加。听评课是一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课堂观测是一种专业化的听评课,相关理论在我国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其间研究者开发出很多方法与工具,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帮助,但总体来看,这些工具还存在着评判标准缺乏学科特征与课型特点、观测维度不够全面、观与测脱离严重、一线教师理解和操作难度较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帮助一线教师能更好的对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和教学效果测评,本研究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结合核心素养、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托实习学校优质资源,经过反复打磨,分别编制了以LICC范式为基础的,带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征和活动型课堂课型特点的课堂观察量表与教学效果测评量表,并进行了实践运用证明其可行性。以期能在课堂观测方面,为改进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教学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工具上的帮助。本文主要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至第叁章,是理论准备的阶段。第一章首先进行了课堂观测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明确了目前的发展情况及不足。第二章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有效教学理论、LICC范式进行了总结,为量表的建构与编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叁章对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内涵与学科特点进行了梳理,对当前课堂观测工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旨在为量表的指标体系与评判点的设立提供参考,使编制的量表更具针对性。第二部分为四、五章,是两个量表的构建与编制阶段。第四章在LICC范式的基础上,根据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征和活动型课堂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编制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观察量表”。第五章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实习学校教研会议多次讨论下,经过反复打磨,确立了包含30个评判点的叁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以LICC范式为指导的、带有思想政治学科特点与活动型课堂课型特点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效果测评量表”。第叁部分为第六章和结语,是量表实际运用的阶段。本文选取了运用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次课堂观察,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两个量表的可操作性和及使用价值。结语对本次研究的创新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4)
郑涛,徐爱功,唐龙江,徐宗秋,杨虎[5](2019)在《基于非差观测量的BDS+GPS近实时钟差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钟差的难预测性是影响实时高精度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快速获得高精度位置或对流层等信息,在非差观测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延迟量约1 h的近实时钟差估计策略,该策略主要包含超快速轨道解算和钟差估计两部分。经验证,预报部分第2~5 h的GPS轨道叁维平均精度为3.85 cm,BDS GEO和IGSO+MEO轨道叁维平均精度分别为81.4和21.74 cm。基于超快速轨道可获得近实时钟差精度GPS为0.054 ns,BDS为0.12 ns。最后通过BDS+GPS静态PPP试验验证了轨道和钟差的可用性。(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武子达,刘佩林,刘强,王玉泽,钱久超[6](2019)在《基于手机GNSS原始观测量的伪距双差与PDR融合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终端实现更高精度的米级定位需求日趋强烈,但受限于手机的低成本天线以及不稳定的晶体振荡器,现有智能手机定位精度普遍只能达到10米左右。针对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信号弱、更新率低及静态发散等缺点,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高刷新率以及不依赖外界信息的特点使得其成为良好的融合方式,但分析表明手机IMU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以及陀螺仪存在的累积误差,使其很难直接与GNSS相融合。本文目标是利用手机GNSS芯片原始观测量与IMU信息实现高精度定位,通过伪距双差(pseudorange double difference,PDD)与PDR融合算法达到更高精度定位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手机高精度定位的制约条件,再通过建立基于智能手机的伪距双差技术来消除主要误差源,针对PDD在隧道和林荫等复杂环境下信号质量差导致定位不理想的情况,建立误差估计模型加入PDR技术进行误差校正,并实时反馈给PDR系统。最后在多种场景下展开测试并进行了算法的性能分析。实验表明,相较于传统定位技术,PDD-PDR融合算法都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动静态交替运动和短时隧道条件下都能达到5米的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10 PNT体系与多源融合导航》期刊2019-05-22)
许海龙,武鸿飞,羌胜莉,崔晓伟,陆明泉[7](2019)在《基于MMSE的GNSS空时波束形成接收机观测量偏差抑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阵列天线在为GNSS接收机提供有效的抗干扰手段的同时,也会对接收机输出的码相位和载波相位观测量引入偏差,从而限制了其在高精度接收机中的应用。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针对STAP波束形成阵列抗干扰算法,给出了一种基于MMSE准则的观测量偏差抑制方法。其原理是在自适应阵列抗干扰天线和接收机导航信号处理之间设置一个FIR维纳滤波器,以此来补偿自适应阵列天线给导航信号带来的失真。在一个HFSS阵列天线模型下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当FIR滤波器阶数相对较小时,观测量偏差即能得到很好的抑制,从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11 抗干扰与反欺骗技术》期刊2019-05-22)
杨忠军[8](2019)在《新物理模型BLMSSM对物理观测量R_D和R_(D~*)的理论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标准模型建立以来,人们对高速微观的粒子物理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正确性与精确性得到了很多实验结果的支持。然而物理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追求可以精确解释一切实验现象的更基本的理论。在这种意义上,标准模型被认为是一种低能标下的近似理论,探索并发现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就成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当前目标。从标准模型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是最直接也最有说服力的途径,因而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包含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其中影响力非常大的一类就是超对称模型。超对称模型有很多优点,它们可以很好的解决标准模型Higgs自然性问题及跑动规范耦合常数的统一问题,并且提供了暗物质的候选者。在这些模型构造出来之后,物理学家们便开始应用这些新物理模型进行理论计算,以期新的物理模型能够去解释当前所不能很好说明的那些实验反常。比如B物理反常,就是检验新物理模型很好的着手点。实验上对物理观测量RD(RD*)的测量值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给出的预测值的偏差为2.3σ(3.1σ)。RD(RD*)的定义是衰变过程B→Dτvτ(B→D*τvτ)与衰变过程B→Dlvl(B→D*lvl)分支比的比值,这里B=B0,D=D+,D*=D*(2010)+,l为e或者μ。由于这些反常的偏离标准模型无法解释,因此这篇文章在标准模型的扩充模型BLMSSM(同时这个模型也是最小超对称模型的一个扩充)中重新研究了这个问题。绪论中整理了目前为止R(RD*)的相关实验及其数据,以方便对比实验与理论的偏差。本文计算的方法为有效场理论(或称之为有效拉氏密度的方法),正文部分以标准模型树图阶为例给出了计算威尔逊系数的详细过程。在BLMSSM框架下,用On-Shell重整化方案计算了单圈阶的企鹅图和盒子图的贡献,给出了RD(RD*)的理论修正。数值分析讨论了实验对参数的限制以及参数对结果的影响。本文在BLMSSM框架下,通过对参数的调整提高了RD(RD*)的理论值,缩小了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偏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戴邵武,聂子健,戴洪德,李文国,陈强强[9](2019)在《基于观测量匹配的SINS空中自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捷联惯导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的自标定问题,从提高飞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便于使用维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观测量匹配的空中自标定方法,实现了免拆卸在线标定。该方法以SINS和GPS组合导航系统输出的速度、位置等导航参数之差作为观测量,借鉴系统级标定思路,应用Kalman滤波估计SINS的误差参数,通过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的机动动作,激励出待标定的惯性器件误差项。仿真分析了飞机的机动动作与待标定误差项的激励关系,在GPS输出精度一定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观测量的匹配对标定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以速度误差作为观测量时,可较好地估计出惯性器件中待标定的误差项,验证了SINS空中自标定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陈展鹏[10](2019)在《一种基于BDS叁频观测量的精密单点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双频BDS精密单点定位收敛速度及定位精度如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组消电离层组合的BDS新叁频精密单点定位(PPP)定位算法,并且对由于引入第3个频段观测量所导致的函数和随机模型与传统双频PPP模型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公式推导。最后利用实测数据以动态和静态模式对新叁频PPP模型进行了测试,以传统双频PPP解算结果为参照,对新叁频PPP模型的收敛速度及定位精度进行了评估分析。基于实测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新叁频算法有利于提升定位解算的精度并有效缩短初始收敛过程,而且这一改善效果在动态模式下较静态模式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观测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广州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和粤港澳闪电定位网数据,分析了2017年7月27日发生在广东深圳的一次雷暴个例中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平反射率Z_H、差分反射率Z_(DR)和差分相移率K_(DP)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雷暴发展变化的特征。零滞后相关系数ρ_(HV)主要用于雷达回波降水类型以及非降水(非气象回波)的判断,与闪电频次的相关性不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观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闫广峰,岑敏仪.L_1范数探测粗差失效的观测量识别方法[J].测绘学报.2019
[2].吴少峰,赵琴,郝笑,傅佩玲.一次雷暴过程的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的关系分析[J].广东气象.2019
[3].周桃云,廉保旺,杨冬冬,张怡,蔡成林.基于几何相关的GPS观测量随机误差模型的研究[J].通信学报.2019
[4].吴思远.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观测量表的编制与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9
[5].郑涛,徐爱功,唐龙江,徐宗秋,杨虎.基于非差观测量的BDS+GPS近实时钟差估计[J].测绘通报.2019
[6].武子达,刘佩林,刘强,王玉泽,钱久超.基于手机GNSS原始观测量的伪距双差与PDR融合算法[C].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10PNT体系与多源融合导航.2019
[7].许海龙,武鸿飞,羌胜莉,崔晓伟,陆明泉.基于MMSE的GNSS空时波束形成接收机观测量偏差抑制方法[C].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11抗干扰与反欺骗技术.2019
[8].杨忠军.新物理模型BLMSSM对物理观测量R_D和R_(D~*)的理论修正[D].河北大学.2019
[9].戴邵武,聂子健,戴洪德,李文国,陈强强.基于观测量匹配的SINS空中自标定[J].仪表技术.2019
[10].陈展鹏.一种基于BDS叁频观测量的精密单点定位算法[J].测绘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