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冲击论文-武梅雪

国际石油价格冲击论文-武梅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石油价格冲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油价格冲击,动态影响,工业行业价格

国际石油价格冲击论文文献综述

武梅雪[1](2016)在《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呈现出快速扩张的趋势。中国目前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同时石油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能源,在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上升,石油价格波动日益剧烈,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着。识别石油价格冲击在中国经济中的动态传导,从而提高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增加政策调控的主动权,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宏观经济变量对行业价格有引导性作用,因此在考虑石油价格冲击对行业价格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宏观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方法,使用包括宏观模块和产业模块的SVAR模型。Kiseok and Shawn(2002)发现,宏观变量的密度函数不受行业变量观测值的影响,也就是说,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宏观模块变量间的同期关系是一样的。因此,本文在估计石油价格冲击对不同行业价格的影响时,宏观变量的同期相关关系保持不变。宏观变量选择的是石油价格、总产出,物价水平,货币以及利率水平5个指标,工业行业变量是各行业规模以上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涨跌率,行业范围是采矿业、制造业、电气热力燃气以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叁大门类下的38个二位数行业。本文就每一个行业估计一个SVAR(q),来研究不同行业价格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响应模式。时间段选择的是2002年2月到2015年12月共167个月度数据。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思路框架,研究方法以及本文不足;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石油价格冲击在经济中的传导机制、石油价格和宏观经济、石油价格和工业行业这叁个研究方向进行评述;第叁章是本文的核心,构建含有宏观模块和行业模块的SVAR模型。从行业的角度,对石油价格冲击在中国经济中的动态传导以及对工业行业价格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以上的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第四章是结论和政策含义。石油价格正向冲击使工业增加值下降,这验证了石油价格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冲击关系并不显着。另外我们也发现石油价格受到正向冲击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上升,说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石油价格冲击引起的主要是供给侧冲击,即成本的上升。除了研究宏观变量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响应外,本文针对38个工业行业的出厂价格也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反应显着的行业在面对石油价格的正向冲击时,行业价格均呈现出向上变动的趋势,并且一般生产石油初级产品行业的反应快速,能够在石油价格冲击的当期有最大的反应程度.,对其他行业来说,则是在第二期出现最高点。除了供给侧冲击引起行业价格的普遍上涨外,部分行业也存在需求侧冲击,但是影响不显着,推测这和我国的石油价格改革体系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该研究,能够从行业的角度更加细致化的识别石油价格冲击在中国经济中的动态传导,有利于政府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政策进行调控,使中国经济趋向平稳性发展。但是本文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1)因为缺少行业产出的月度数据,行业变量仅用行业价格这一个变量进行表示;(2)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仅仅就国内这一个维度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6-10-01)

冯梦雨,王进[2](2015)在《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经验事实与理论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和溢出效应模型,从不同视角对国际石油价格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上升能够推动通货膨胀上升,但对产出的抑制作用不显着,石油价格对产出与通胀的溢出效应相对有限。随后基于一般均衡的理论视角,构建包含能源价格因素的DSGE框架,引入了技术、政策和国际石油价格等外生冲击,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的实证结果与之前的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为深入理解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特征提供了帮助,对于维护我国经济稳定与能源安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金融》期刊2015年01期)

帅雯君[3](2014)在《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来,受石油价格快速上涨且剧烈波动、生物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粮食金融化趋势的深化的影响,石油价格与粮食价格之间的关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油价和粮价持续高涨。在这一背景下,探究油价与粮价之间相关性的问题已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领域。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两部门经济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了石油价格冲击对粮食价格影响的主要传导路径,然后,选取2002年1月–2013年6月国际油价指数与国内粮价指数的月度数据,利用MS-VECM模型检验了国际油价对国内粮价影响路径的非对称性;再利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大豆、玉米、小麦)期货价格2004年9月22日–2013年6月28日的日度价格收益率数据,采用新近提出的DSTCC-MGARCH模型进一步考察了国际油价对国内不同品种粮价影响的区制转移特征及其内在机理。论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国际油价上涨导致国内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增加,直接拉动粮食价格上涨。其次,石油危机会加速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扩张,导致对能源型粮食作物的需求持续增加,从而刺激能源型粮食作物价格上涨进而带动整体粮价上涨。最后,随着粮食金融化的深化,粮食市场和石油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因此,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之间的联系趋紧。第二,在经济运行的不同时期,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当国际石油价格快速上涨时,对国内粮价影响较大;而当其下跌时,国内粮食价格则表现出向下的粘性,此时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则大大减弱。第叁,由于我国政府对不同粮食品种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同,其中,小麦价格主要受政府管制,而大豆则主要依赖进口,能源型粮食作物玉米随着生物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其需求量大幅增加,进而形成价格上涨压力。在叁种粮食品种中,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大豆、玉米、小麦价格与石油价格间的相关系数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区制转移特征;在区制转移点前后,大豆、玉米与石油价格间的相关系数发生了显着的提高,且玉米与石油价格的相关系数增幅较大,而小麦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相关系数及其增幅均很小。(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4-03-28)

王剑飞[4](2011)在《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被视为是现代工业经济的血液,并且是现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一项战略资源,同时它还在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逐年的增加,而到2009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总量更是超过了两亿吨,而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甚至达到了51.3%,这也意味着中国国内超过一半以上的石油消费需要从国外进口来满足。在这种情势下,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的变动无疑将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将会如何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提出更为合理的科学政策建议,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本文是以国际石油价格和中国的宏观经济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利率、汇率、工业总产值以及股票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元门限模型,然后利用VAR模型中的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但是,为了建立多元门限模型,首先要确定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是否存在非对称性的影响,本文通过预测方差和最小二乘估计的方法建立假设检验,进而判断其门限效应是否存在。然后,基于Weise(1999)准则,借助R软件求得门限值水平。最后,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来研究油价冲击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其中通过判断门限变量是否大于门限值水平,将国际石油价格的冲击变量分为两个部分,从而研究其非对称性。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确实存在门限效应,即油价冲击对中国经济确实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影响;而且门限值水平略大于0,这说明了中国经济对油价冲击存在着一定的承受能力。另外,根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小于门限值水平时的冲击影响要大于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大于门限值水平时冲击带来的影响。同时,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国际石油价格变动是否大于门限值水平,其冲击对中国的股票市场以及汇率水平都存在着显着的负向影响。最后,本文对如何降低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1-11-01)

王志虎,赵卫敏,王永俊[5](2011)在《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宏观经济影响与货币政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已成为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加之城镇化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持续旺盛。石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带来通胀压力及金融不稳定。基于此,本文利用模型对国际石油价格和实际产出(GDP)、价格水平(CPI)及货币供给量(M2)、实际利率(R)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可能产生冲击,应防范金融风险,采取恰当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评论》期刊2011年09期)

陈野华,吕金营[6](2010)在《国际石油价格冲击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对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本文从石油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石油价格冲击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多个方面对石油价格冲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已有文献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状况与我国国情,提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这是本文拟达到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0年09期)

曾才生,曾德军[7](2009)在《1970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冲击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世界石油市场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角度,对1970年以来两次国际石油价格冲击作了比较分析。认为与20世纪70—80年代油价冲击的市场垄断因素不同,2003—2008年油价冲击是在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由于石油交易"虚拟化"发展而助推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开发利用节能降耗技术与措施,克服油价冲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9年06期)

翟志华[8](2000)在《如何应对国际石油价格冲击》一文中研究指出始于1999年3月份的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经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世界第叁次石油危机”正步步逼近,甚至还有人说事实上危机业已形成。面对油价暴涨及其冲击,美国最近已动用了3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其他国家和欧佩克组织也纷纷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石油价格并未见回落。我国作为重要原油进口国,应如何面对采取措施呢?(本文来源于《能源基地建设》期刊2000年06期)

国际石油价格冲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和溢出效应模型,从不同视角对国际石油价格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上升能够推动通货膨胀上升,但对产出的抑制作用不显着,石油价格对产出与通胀的溢出效应相对有限。随后基于一般均衡的理论视角,构建包含能源价格因素的DSGE框架,引入了技术、政策和国际石油价格等外生冲击,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的实证结果与之前的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为深入理解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特征提供了帮助,对于维护我国经济稳定与能源安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石油价格冲击论文参考文献

[1].武梅雪.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2].冯梦雨,王进.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经验事实与理论解读[J].西部金融.2015

[3].帅雯君.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4

[4].王剑飞.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

[5].王志虎,赵卫敏,王永俊.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宏观经济影响与货币政策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1

[6].陈野华,吕金营.国际石油价格冲击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

[7].曾才生,曾德军.1970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冲击的比较分析[J].求索.2009

[8].翟志华.如何应对国际石油价格冲击[J].能源基地建设.2000

标签:;  ;  ;  

国际石油价格冲击论文-武梅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