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涉及一种教学用电梯,包括钢结构的井道、钢结构的观察通道以及电梯组件,井道和观察通道均为竖直设置,井道的四周侧壁均为透明玻璃,观察通道与井道相邻,电梯组件设置在井道内,观察通道内设置有楼梯。教学人员能够通过观察通道的楼梯,透过井道的玻璃能够非常清楚直观地观察到电梯各部件运行的原理,并且能够站在楼梯的各个不同的高度上观察。
设计方案
1.一种教学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的井道(1)、钢结构的观察通道(2)以及电梯组件(3),井道(1)和观察通道(2)均为竖直设置,井道(1)的四周侧壁均为透明玻璃,观察通道(2)与井道(1)相邻,电梯组件(3)设置在井道(1)内,观察通道(2)内设置有楼梯(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电梯,其特征在于,观察通道(2)的钢结构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主支撑杆(22)和多根水平设置的副支撑杆(23),主支撑杆(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屋顶和地面固定,副支撑杆(23)与主支撑杆(22)固定连接;楼梯(21)包括梯段(211)和中间平台(212),中间平台(212)与副支撑杆(2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电梯,其特征在于,中间平台(212)呈L型,并且所有中间平台(212)的一侧均紧贴井道(1)与观察通道(2)之间的玻璃墙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电梯,其特征在于,中间平台(212)靠近井道(1)的部分与中间平台(212)相连的梯段(211)之间通过连接杆(21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楼梯(21)的上端与井道(1)的上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楼梯(21)的下端位于地面以下,并且与井道(1)的下端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涉及一种教学用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学校都开设有电梯工程控制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其中电梯是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目前的教学中,常常拘泥于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很难结合实践去了解理解电梯的运行原理,因为电梯属于大型的运载设备,安装运行在大厦的电梯井内,很难供学生们参观和理解,更谈不上电梯运行数据的采集。
因此目前急需要一种便于教学用的电梯,便于学生实际观看电梯的结构和运行原理,了解电梯的常见故障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学用电梯,达到了便于观看电梯结构和运行原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教学用电梯,包括钢结构的井道、钢结构的观察通道以及电梯组件,井道和观察通道均为竖直设置,井道的四周侧壁均为透明玻璃,观察通道与井道相邻,电梯组件设置在井道内,观察通道内设置有楼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教学人员能够通过观察通道的楼梯,透过井道的玻璃能够非常清楚直观地观察到电梯各部件运行的原理,并且能够站在楼梯的各个不同的高度上观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观察通道的钢结构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主支撑杆和多根水平设置的副支撑杆,主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屋顶和地面固定,副支撑杆与主支撑杆固定连接;楼梯包括梯段和中间平台,中间平台与副支撑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副支撑杆来固定和支撑中间平台,在利用中间平台的支撑作用来保证梯段的稳定,这样楼梯的设置就比较稳定,安全系数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中间平台呈L型,并且所有中间平台的一侧均紧贴井道与观察通道之间的玻璃墙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站在L型中间平台的上方,人员站立的范围更广,能够更加近距离地观察电梯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中间平台靠近井道的部分与中间平台相连的梯段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杆能够提升中间平台的稳定性,连接杆能够分担一部分中间平台的重力,提升中间平台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楼梯的上端与井道的上端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楼梯能够进入井道的上端,观察电梯组件上端结构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楼梯的下端位于地面以下,并且与井道的下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楼梯能够进入位于地面下方的井道,观察井道下端的电梯组件的结构和安装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电梯井道旁设置观察通道,并且在观察通道内固定设置楼梯,这样教学人员能够利用楼梯在观察通道的不同位置观察电梯的运行。
2.通过将楼梯的中间平台设置成L型,能够增加人员站立的范围,便于更加近距离地观察电梯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A处放大图。
图中,1、井道;2、观察通道;21、楼梯;211、梯段;212、中间平台;213、连接杆;22、主支撑杆;23、副支撑杆;3、电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教学用电梯,包括井道1、观察通道2和电梯组件3,井道1与观察通道2相邻且均为钢结构,井道1和观察通道2均竖直设置,井道1的四周侧壁均为透明玻璃,观察通道2和井道1共用一道墙体,电梯组件3位于井道1内,观察通道2内固定设置有楼梯21,在电梯运行的时候,教学人员能够站在楼梯21上,透过玻璃去非常直观地观察电梯的运行情况。
电梯组件3包括轿厢、曳引电机、曳引轮、曳引绳、导向轮和配重块等常规的电梯组件,均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井道1的下端位于地面以下,井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屋顶和地面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楼梯21的上端与井道1的上端相连通,楼梯21的下端位于地面以下并且与井道1的下端连通。这样利用楼梯21能够进入井道1的上端,观察电梯组件3上端结构的运行,同时也能够进入位于地面下方的井道1,观察井道1下端的电梯组件3的结构和安装位置。
如图1所示,观察通道2和井道1均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主支撑杆22和多根水平设置的副支撑杆23,主支撑杆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屋顶和地面固定,副支撑杆23与主支撑杆22固定连接,玻璃固定设置在副支撑杆23和主支撑杆22之间形成的框架内。
如图1所示,楼梯21包括梯段211和中间平台212,中间平台212与副支撑杆23固定连接。利用副支撑杆23来固定和支撑中间平台212,在利用中间平台212的支撑作用来保证梯段211的稳定,这样楼梯21的设置就比较稳定,安全系数较高。
如图1所示,中间平台212可以设置成L型,并且所有中间平台212的一侧均紧贴井道1与观察通道2之间的玻璃墙体,这样观察人员站在L型中间平台212的上方,人员站立的范围更广,能够更加近距离地观察电梯运行。
又由于中间平台212仅仅通过与副支撑杆23固定连接来支撑,单靠一根副支撑杆23来支撑中间平台212的话,承重能力有限。如图2所示,可以在中间平台212靠近井道1的部分与中间平台212相连的梯段211之间通过连接杆213固定连接,利用连接杆213能够提升中间平台212的稳定性,连接杆213能够分担一部分中间平台212的重力到与其固接的梯段211上,这样就能够利用梯段211将部分重力分担到其他中间平台212上,提升某一块中间平台212的承载能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5353.6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895668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G09B25/02
专利分类号:G09B25/02
范畴分类:15E;
申请人:天津市津翔巨星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市津翔巨星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京津公路东侧郎元工业区
发明人:孙洪波
第一发明人:孙洪波
当前权利人:天津市津翔巨星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