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荧光团论文-刘秉扬

内源性荧光团论文-刘秉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源性荧光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肠癌,自体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寿命

内源性荧光团论文文献综述

刘秉扬[1](2011)在《人体结肠组织的内源性荧光分子标记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联合采用稳态与瞬态自体荧光光谱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人体结肠组织自体荧光与组织体主要内源性荧光分子标记物的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显示:人体结肠组织主要内源性荧光物质来源于氨基酸类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结构蛋白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酶和辅酶类中的NADH、NADPH、FAD以及内源性卟啉。人体组织的几种主要内源性荧光分子标记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有望用来作为辨别正常与癌变结肠组织的一种重要指标。实验得到的初步结果可以为光诱导人体结肠组织自体荧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林叁仁,李成刚,周丽雅,王立新,杨雪玲[2](1997)在《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清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1191例各种疾病血清的内源性荧光光谱,其中早期胃癌19例,进展期胃癌74例。结果:在200nm紫外光激发下,血清荧光谱有叁个发射带,峰位分别是320nm、400~500nm、700nm,胃癌血清第二个发射带荧光增强,呈锯齿状改变,620nm附近出现第四发射带。用判别函数C=1.3X1+1.5X2+2.OX3-1.5X4进行判别分析,胃癌阳性率88.2%,其中早期胃癌阳性率78.9%,进展期胃癌阳性率90.5%,特异性72.4%。结论:这一方法对于胃癌筛查及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李成刚,林叁仁,周丽雅,王立新,杨雪玲[3](1997)在《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适当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血清中许多蛋白质及非蛋白分子均能产生内源性荧光。测量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可间接反映血清中各种荧光分子质和量的变化。由于癌患者血清的组成成份与正常人血清不同。其荧光光谱也发生相应改变。我们于1992年9月~1994年5月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测量了1191例各种胃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的荧光光谱,并分析了胃癌血清荧光光谱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通讯》期刊1997年05期)

内源性荧光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血清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1191例各种疾病血清的内源性荧光光谱,其中早期胃癌19例,进展期胃癌74例。结果:在200nm紫外光激发下,血清荧光谱有叁个发射带,峰位分别是320nm、400~500nm、700nm,胃癌血清第二个发射带荧光增强,呈锯齿状改变,620nm附近出现第四发射带。用判别函数C=1.3X1+1.5X2+2.OX3-1.5X4进行判别分析,胃癌阳性率88.2%,其中早期胃癌阳性率78.9%,进展期胃癌阳性率90.5%,特异性72.4%。结论:这一方法对于胃癌筛查及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源性荧光团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秉扬.人体结肠组织的内源性荧光分子标记物研究[J].叁明学院学报.2011

[2].林叁仁,李成刚,周丽雅,王立新,杨雪玲.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

[3].李成刚,林叁仁,周丽雅,王立新,杨雪玲.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97

标签:;  ;  ;  ;  

内源性荧光团论文-刘秉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