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变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流,环糊精,材料,极性,复合材料,纺锤形,效应。
电流变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1](2017)在《La-Ti-O系电流变材料合成和性能研究及电流变液挥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新材料制备,电流变液稳定性和电流变器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种La-Ti-O体系纳米电流变液新材料,其具有优良的电流变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La-Ti-O颗粒为粒径约1OOnm的不规则形状颗粒,其与二甲基硅油配制的电流变液样品在外加电场下表现出极为优秀的电流变性能,颗粒体积分数为60%的La-Ti-O/硅油样品在5kV/mm外加场下其屈服强度超过了 150kPa,漏电流为6μA/cm2左右。La-Ti-O/硅油样品的屈服强度与外加电场强度成正比,说明La-Ti-O体系材料是一种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材料。La-Ti-O颗粒加热超过100℃后电流变性能显着下降,120℃干燥颗粒配制成的电流变液样品在5kV/mm电场的屈服强度只有相同条件下80°C干燥样品的四分之一。热失重-红外联用仪分析发现温度超过100℃后La-Ti-O颗粒会析出CO_2和H20分子,表明样品中在加热过程分解损失羟基和羰基等极性基团,由此可见颗粒表面的羟基和羰基等极性基团对La-Ti-O体系电流变液材料高电流变性能有重大贡献。然后用Ca-Ti-O颗粒和TiO_2颗粒分别与二甲基硅油配制成电流变液样品,研究了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中普遍存在的分散剂加速挥发现象,分析了硅油挥发增强效应的机理,对消除和减弱分散剂挥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中研究了颗粒浓度、气液界面面积、硅油粘度以及环境温度等对硅油挥发的影响,发现硅油的挥发增强是由Kelvin效应造成的,硅油吸附于气液界面上的纳米颗粒形成纳米尺度的凸液面,凸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显着升高,硅油的挥发快于水平液面。增加颗粒的浓度,增大气液界面面积,会增加气液界面上纳米凸液面的数量,导致硅油的挥发速率加快;高粘度的硅油挥发速率慢于低粘度的硅油,但挥发增强效应较后者更显着;温度变化对挥发的影响较为复杂,温度升高,Kelvin效应降低,但同时会降低硅油的粘度和提高硅油的饱和蒸气压,导致硅油挥发增速。在实际使用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时应该使用密封等措施以减弱或消除分散剂的挥发增强效应。最后制作了将正负电极集成在同一极板上的梳状电极极板,突破了电流变液必需使用两块极板来施加外加电场的限制,扩展了电流变液的应用范围。极板上正负电极之间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实验中使用正负电极之间电场的边缘电场来诱导产生电流变效应,研究了 Ca-Ti-O/航空液压油体系电流变液样品在梳状电极边缘电场下的电流变效应,分析了梳状极板的结构对电流变效应的影响,并对梳状电极极板边缘电场的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边缘电场随电极结构呈周期性分布,电场的分布与强度由极板上电极的结构与外加电压共同决定。电流变颗粒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线排列,靠近电极间的绝缘区域,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形成近似于平行于极板的颗粒链,与极板越近,颗粒链链长越短,颗粒间作用力越强,屈服强度越高。随着与极板距离增大,颗粒链链长增加,且不再与极板平行,颗粒间相互作用降低,屈服强度下降。靠近电极附近的区域,颗粒不能形成有效的颗粒链。因此正负电极间的边缘电场对电流变效应起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7-14)
尹剑波,董跃振,刘泱,王博,郑晨[2](2016)在《聚离子液基非水聚电解质电流变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电解质由于密度低、磨损小、电流变活性高被认为是最具实用前景的电流变材料之一。典型的代表有聚甲基丙烯酸锂、聚苯磺酸钠、离子交换树脂等,它们的电流变效应被认为起源于金属离子的迁徙受阻而引起的界面极化。干态时,锂等金属阳离子会被羧酸根、磺酸根等阴离子通过化学键强烈束缚,因此激活这些聚电解质的电流变效应往往需要吸附水等小分子溶剂以使金属离子游离迁徙,但吸附水等小分子溶剂也导致了挥发、泄露和大的漏电流损耗等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稳定性~([1])。最近,我们首次研制了一种基于聚离子液的无水聚电解质电流变材料新体系~([2]),发现该材料具有强电流变活性和良好的抗沉降能力。基于分子设计,我们调节PILs的阴阳离子对形态、体系的交联密度可优化的极化强度和电导率,从而实现对宏观电流变的调控~([2,3]),为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实用聚电解质电流变材料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3)
徐鹏[3](2016)在《基于电流变材料的二维声子晶体中的声学研究狄拉克颤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Zitterbewegung(ZB)现象是一种狄拉克电子的快速振荡的行为,起源于正负能量态的狄拉克电子的相互干涉,因其振幅非常小,接近康普顿波长2110/-mch?和振荡频率非常高,所以很难观察到狄拉克电子的ZB振荡行为,但近年有研究发现声波在声子晶体内传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Electrorheological(简称ER,电流变液)材料由于其粘弹性能够随着外加电场的改变而改变,这一特殊性质被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将电流变液材料引入声子晶体中并作为基底材料,这为智能控制声子晶体带隙提供了可能性。本论文是以环氧树脂为散射体,ER材料为基质形成的二维声子晶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在这种可调控声子晶体中的狄拉克颤动现象。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考虑弹性波垂直入射这种二维声子晶体,发现在这种声子晶体中存在ZB振荡行为,同时能够通过改变外加电压的大小来实现对ZB振荡周期和振幅的调控。其次,研究了弹性波斜入射到这种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发现随着斜入射角度的增加,与报道过的情况相比,整个能带结构向高频运动缓慢,这能解决弹性波斜入射下的声子晶体能带结构向高频运动造成的目标禁带消失的问题。最后,研究了弹性波斜入射对这种声子晶体的狄拉克颤动的影响,分析了在斜入射情况下产生ZB的条件,发现在斜入射沿轴向归一化波矢z?小于1时,存在明显的ZB振荡现象,当沿轴向归一化波矢z?大于2的情况实际是子波包的产生和消失的行为并非ZB振荡的行为。研究工作为智能探测ZB振荡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对其他领域的Zitterbewegung现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雷西萍,王明忠,韩丁,王冰鑫[4](2015)在《聚苯胺基电流变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苯胺基电流变液已有近30年的研究历史,但因本身电导率高导致的漏电密度大、极化能力低、悬浮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单独使用的可能,通过化学结构改性或物理共混改性以改善单一组分的性能缺陷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方法。对聚苯胺进行取代、复合无机或有机粒子可以获得满足商品要求的屈服强度和悬浮稳定性能。归纳了各种聚苯胺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其受外场强度、体积含量、环境温度、含水情况等因素影响下的屈服强度、介电性能、悬浮稳定性、粘弹特性、表观粘度等特性,最后总结了聚苯胺基复合材料在电流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09期)
吴开华,吴敬华,宋振阳,程昱川,许高杰[5](2013)在《纺锤形钙钛氧体系电流变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巨电流变液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智能材料,由介电颗粒与绝缘液体混合而成复杂胶体,施加电场后介电颗粒快速响应、排列成链,具有胶体流变性质随场强变化连续可调的特点,在减震降噪、机械传动、自动控制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目前,巨电流变液的屈服强度已能满足工程使用需求,然而要推向实际应用仍存在很多不足,如何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实用化的材料是电流变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电流变液的性能来源于介电颗粒在电场中产生的极化作用~([2]),因此颗粒的物化性质事影响其电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3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组织化体系》期刊2013-07-21)
商艳丽,陈明星,苏琰儒,廖复辉,李俊然[6](2013)在《一种新型分子基电流变材料的电流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β-环糊精(β-CD),磺基水杨酸(H3A)和硝酸钇[Y(NO3)3]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分子基电流变材料———以β-CD为主体、H3A为客体的包合物以及相应的配合物.通过材料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ray粉末衍射分析确定了材料的组成.研究了材料的组成和介电性质与材料电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合物和配合物的形成都可以明显地提高主体β-CD的电流变性能,与配合物比较,β-CD与H3A的包合物有更高的电流变活性.材料的组成是影响材料电流变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鲁琦,高子伟,韩肖慧,李子美,孙华明[7](2013)在《β-环糊精聚合物/二氧化钛杂化电流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丙烯基溴改性的β-环糊精(β-CD)改性物(allyl-β-CD)与丙烯酸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引入活性基团羧基后与钛酸丁酯反应,将二氧化钛接枝于β-CD聚合物(β-CDP)链上,得到β-CDP/TiO2有机-无机杂化电流变材料.通过FT-IR表征表明材料中有机-无机两相以化学键的方式键连,XRD和SEM表明无机相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有机-无机两相高度相容.考察其电流变性能发现:β-CDP/TiO2杂化材料的屈服应力、剪切应力等电流变性能明显优于β-CDP和β-CD原料.此外,研究发现β-CDP/TiO2杂化材料的电流变效应与钛酸丁酯的加入量有很大关系,其中钛酸丁酯的加入量为40%时材料的电流变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尹剑波,赵晓鹏[8](2012)在《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电流变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智能流体在外电场刺激下能快速可逆地改变自身流变性能,具有重要技术应用价值.传统的基于微米颗粒的电流变流体易于沉降并且电致屈服强度不高限制了技术应用,最近基于纳米颗粒的非传统电流变材料研究受到重视,特别是具有各向异性形貌的纳米颗粒悬浮液被发现具有明显增强的电/磁流变效应.本文介绍了最近基于石墨烯的二维纳米复合电流变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半导聚合物、石墨烯/极性聚合物、石墨烯/碳等几种典型的电流变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电流变行为.研究表明利用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纳米结构、优异的电学和热学性质可能为制备新颖的高性能纳米电流变材料提供途径。(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韩肖慧,高子伟,孙华明,鲁琦,李子美[9](2012)在《一种电流变材料的新型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材料因其具有巨大的工业应用潜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离工业应用仍有一段距离,因此,研究电流变材料的制备,开发电流变材料的优良性能仍是当今研究的焦点。电场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如利用场激活燃烧合成金属陶瓷等高熔点材料,但在合成过程利用电场来调控聚合物结构的则几乎没有,有研究表明,高强电场可以增加乳状液中分散相液滴的运动速率,促进液滴之间发生碰撞与聚结。(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鲁琦,孙华明,高子伟,韩肖慧,李子美[10](2012)在《一种新型电流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流体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智能的悬浮液流体,这种流体能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逆、可控、迅速(毫秒级)的由液体转变为类固体甚至固体,而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该种流体的力学强度也随之增加,由于它的这种优良可控的力学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电流变流体的研究以无水型电流变流体为主,特别是以有机和聚合物材料为主要分散介质的电流变液的研究。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电流变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电解质由于密度低、磨损小、电流变活性高被认为是最具实用前景的电流变材料之一。典型的代表有聚甲基丙烯酸锂、聚苯磺酸钠、离子交换树脂等,它们的电流变效应被认为起源于金属离子的迁徙受阻而引起的界面极化。干态时,锂等金属阳离子会被羧酸根、磺酸根等阴离子通过化学键强烈束缚,因此激活这些聚电解质的电流变效应往往需要吸附水等小分子溶剂以使金属离子游离迁徙,但吸附水等小分子溶剂也导致了挥发、泄露和大的漏电流损耗等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稳定性~([1])。最近,我们首次研制了一种基于聚离子液的无水聚电解质电流变材料新体系~([2]),发现该材料具有强电流变活性和良好的抗沉降能力。基于分子设计,我们调节PILs的阴阳离子对形态、体系的交联密度可优化的极化强度和电导率,从而实现对宏观电流变的调控~([2,3]),为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实用聚电解质电流变材料提供了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变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德.La-Ti-O系电流变材料合成和性能研究及电流变液挥发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2].尹剑波,董跃振,刘泱,王博,郑晨.聚离子液基非水聚电解质电流变材料[C].第十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3].徐鹏.基于电流变材料的二维声子晶体中的声学研究狄拉克颤动效应[D].云南师范大学.2016
[4].雷西萍,王明忠,韩丁,王冰鑫.聚苯胺基电流变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5
[5].吴开华,吴敬华,宋振阳,程昱川,许高杰.纺锤形钙钛氧体系电流变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3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组织化体系.2013
[6].商艳丽,陈明星,苏琰儒,廖复辉,李俊然.一种新型分子基电流变材料的电流变性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
[7].鲁琦,高子伟,韩肖慧,李子美,孙华明.β-环糊精聚合物/二氧化钛杂化电流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尹剑波,赵晓鹏.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电流变材料[J].高分子学报.2012
[9].韩肖慧,高子伟,孙华明,鲁琦,李子美.一种电流变材料的新型制备方法[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2012
[10].鲁琦,孙华明,高子伟,韩肖慧,李子美.一种新型电流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