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毒理学论文_韩利文,史永平,羊兴爱,孔浩天,夏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现毒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理学,毒性,发现,新药,药物,乳香,化合物。

发现毒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韩利文,史永平,羊兴爱,孔浩天,夏青[1](2019)在《中药乳香“孕妇慎服”的实验毒理学研究及发育毒性效应标志物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香是我国传统的活血止痛类树脂类中药材,临床上用途广泛。乳香在祖国医学典籍中一直有"孕妇慎服"的记载,但是对于发育毒性的科学证据并不完善。因此对乳香的发育毒性的研究,揭示其可能导致发育毒性的效应标志物,对传统中药乳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非常重要。本文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作为发育毒性的研究模型,在显微镜下挑选发育至4hpf的健康AB系斑马鱼胚胎,移入无菌6孔板,进行乳香不同剂量处理,于给药后72 h观察乳香样品对斑马鱼致死、发育畸形的情况,评价乳香的发育毒性。采用60%、80%、100%甲醇提取得到乳香样品,进行分别进行斑马鱼发育毒性的平行比较研究;同时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3个提取部位的发育毒性与共有峰的峰面积进行关联,筛选对发育毒性贡献大的效应标志物。选取主要的效应成分,进行斑马鱼模型进行在体的毒性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斑马鱼胚胎模型可实现药物诱导的发育毒性的可视化观察,并且用量少(mg级),可用于乳香发育毒性的跟踪评价。乳香60%甲醇提取物、80%提取物、100%提取物在给药浓度为2 mg·L~(-1)下的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致畸率分别为13.3%、28.9%、45.6%。通过HPLC图谱分析获得为6个共有峰的关联度值,其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的关联度值最大(0.92)。进一步对AKBA的发育毒性的研究发现,AKBA可诱导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异常,具体表现为体长缩短、体循环消失、鱼鳔发育异常、躯干弯曲等,同时发现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有较大影响,引起了心包水肿、心率降低、心包面积增加、血流速度减少。斑马鱼体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降低,丙二醛含量显着升高。Mn-sod,Cat and Gpx等相关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这些结果说明,AKBA导致斑马鱼体内发生了氧化应激。综上,本文利用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建立了研究乳香发育毒性的可视化模型,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了中药乳香发育毒性的效应标志物,并进一步对其毒性机制进行研究,为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方晓峰,沈旭,张宝林,黄尚辉,许容颜[2](2013)在《细胞成像技术在药物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药物研发领域的科研投入和科学性成果在过去几十年进展显着,但制药行业的有效产出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疾病或生物学相关的筛选方法和模型应用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以降低现有药物研发模式的高消耗率。体外细胞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在细胞或组织水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精确定量分析的技术,在发现和鉴别药物靶点、新化合物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NCEs)毒性筛选以及早期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中广泛应用。药物靶点的发现和鉴别使用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追踪在细胞水平表达的荧光蛋白(如绿色荧光蛋白,GFP),可以进行药物或配体与受体间相互作用的实时分析,其分辨率可以精确到200 nm。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生物类药物相关的肿瘤相关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筛选。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类药物作用于靶受体后,可以使用细胞成像技术追踪和定量检测细胞质和内质网的Ca~(2+)浓度变化动态,确定药物是否能引起细胞Ca~(2+)过载的毒性作用。新化合物实体毒性筛选体外细胞成像技术在作用于GPCR类新化合物实体的高通量筛选(HTS)研究中应用广泛。使用荧光染料检测新化合物实体对稳定转染表达肾上腺素类,嘌呤类和神经激肽类受体的细胞的Ca~(2+)浓度变化,细胞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BK,Kir 3.x,hERG)开放以及膜电位的变化,可以进行新化合物实体的药效和毒性筛选试验。药物早期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在药物开发阶段采用体外细胞成像技术进行候选药物的体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性(ADME)研究可以完善和补充药物后期的体内ADME毒性研究数据,并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基于细胞成像技术的体外微核试验目前在候选药物早期遗传毒性研究中得到逐渐应用。使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系进行体外微核试验,其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可以作早期遗传毒性筛选,并为传统体内微核试验提供数据完善和补充。体外微核试验现在已经突破性地可以使用细胞成像技术进行高通量地定量计算微核形成率。细胞成像技术在新化合物实体毒性筛选以及候选药物早期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药物进行实时药物活性的动态分析和毒性研究,确立药物结构-通路的药物开发模式,淘汰具有潜在毒性的新化合物实体,减少资源消耗并加速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进程。(本文来源于《2013年(第叁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期刊2013-07-16)

方晓峰,沈旭,张宝林,黄尚辉,许容颜[3](2013)在《细胞成像技术在药物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药物研发领域的科研投入和科学性成果在过去几十年进展显着,但制药行业的有效产出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疾病或生物学相关的筛选方法和模型应用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以降低现有药物研发模式的高消耗率。体外细胞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在细胞或组织水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精确定量分析的技术,在发现和鉴别药物靶点、新化合物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NCEs)毒性筛选以及早期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中广泛应用。药物靶点的发现和鉴别使用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追踪在细胞水平表达的荧光蛋白(如绿色荧光蛋白,GFP),可以进行药物或配体与受体间相互作用的实时分析,其分辨率可以精确到200 nm。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生物类药物相关的肿瘤相关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筛选。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类药物作用于靶受体后,可以使用细胞成像技术追踪和定量检测细胞质和内质网的Ca2+浓度变化动态,确定药物是否能引起细胞Ca2+过载的毒性作用。新化合物实体毒性筛选体外细胞成像技术在作用于GPCR类新化合物实体的高通量筛选(HTS)研究中应用广泛。使用荧光染料检测新化合物实体对稳定转染表达肾上腺素类,嘌呤类和神经激肽类受体的细胞的Ca2+浓度变化,细胞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BK,Kir 3.x,hERG)开放以及膜电位的变化,可以进行新化合物实体的药效和毒性筛选试验。药物早期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在药物开发阶段采用体外细胞成像技术进行候选药物的体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性(ADME)研究可以完善和补充药物后期的体内ADME毒性研究数据,并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基于细胞成像技术的体外微核试验目前在候选药物早期遗传毒性研究中得到逐渐应用。使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系进行体外微核试验,其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可以作早期遗传毒性筛选,并为传统体内微核试验提供数据完善和补充。体外微核试验现在已经突破性地可以使用细胞成像技术进行高通量地定量计算微核形成率。细胞成像技术在新化合物实体毒性筛选以及候选药物早期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药物进行实时药物活性的动态分析和毒性研究,确立药物结构-通路的药物开发模式,淘汰具有潜在毒性的新化合物实体,减少资源消耗并加速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刘利波,王莉莉[4](2012)在《高内涵分析在新药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药发现早期开展发现毒理学研究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高内涵分析(HCA)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实时、高通量,能够实现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毒性的早期、快速地检测,为发现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目前,HCA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血管毒性、生殖毒性等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HCA在新药发现毒理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廖明阳[5](2011)在《新药发现毒理学研究策略与早期毒性筛选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1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1-17)

王全军,吴纯启,丁日高,廖明阳[6](2010)在《新药发现阶段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重大创新药物创制专项的实施,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数量将步入稳定上升期。纵观整个药物研发流程,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直到药物上市,药物毒理学研究贯穿始终,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创新药物发现阶段药物毒理学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文中就相关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作简要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王全军,吴纯启,丁日高,廖明阳[7](2009)在《新药发现阶段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重大创新药物创制专项的实施,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数量将步入稳定上升期。纵观整个药物研发流程,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直到药物上市,药物毒理学研究贯穿始终,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创新药物发现阶段药物毒理学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其在新药发现阶段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8-10)

廖明阳[8](2008)在《新药发现阶段毒理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发现毒理学在新药发现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药发现、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决定新药命运的关键因素是有效性、毒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性质和质量。其中,毒性因素在决定新药研发成败、成本、周期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在临床前阶段,毒性问题是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约占全部开发失败的40%;临床前之后,临床药效则成为开发失败的重要原因,约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协第二十叁届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论文集》期刊2008-11-01)

施畅,吴纯启,廖明阳[9](2008)在《抗乙肝病毒新药Bay41-4109的发现毒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发现毒理学中的临床前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preclinical lead optimization technolo- gies,PLOTs)对抗乙肝病毒候选新药Bay41-4109的一般毒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进行研究,为早期发现候选新药的毒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一般毒性研究中分别以MTT比色法和上下法检测Bay41-4109的体外细胞毒性和小鼠LD_(50);遗传毒性研究中分别以Ames波动试验、SOS显色试验、双核细胞微核试验检测Bay41-4109诱发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回复突变的能力、诱发大肠杆菌的原发DNA损伤效应以及对CHL细胞的染色体断裂效应;生殖毒性研究中以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培养试验来检测Bay41-4109的致畸性。结果:Bay41-4109对CHL细胞的IC_(50)为54.0μmol·L~(-1),对雌性小鼠的LD_(50)大于2 000 mg·kg~(-1)。无论有无S9活化,Bay41-4109均不引起沙门菌回复突变,也不导致DNA损伤和染色体断裂。Bay41-4109对大鼠胚胎中脑细胞亦无致畸作用。结论:早期毒性筛选结果表明:Bay41-4109未表现明显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08年11期)

陈瑛,苏瑞斌[10](2008)在《发现毒理学和病理学在设计更安全的先导化合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毒性是药物在开发过程中被淘汰的首要原因。大多数安全性相关的药物淘汰发生在临床前,提示在药物开发过程中早期预测药物的毒性有利于设计出上市概率更高的候选化合物。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早期应用新的分子技术,以及传统重复给药的毒理学研究开展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确定具有预测价值的毒性事件。早期识别剂量限制性毒性既有助于化学家和毒理学家了解毒性特点、确定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也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安全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发现毒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虽然药物研发领域的科研投入和科学性成果在过去几十年进展显着,但制药行业的有效产出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疾病或生物学相关的筛选方法和模型应用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以降低现有药物研发模式的高消耗率。体外细胞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在细胞或组织水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精确定量分析的技术,在发现和鉴别药物靶点、新化合物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NCEs)毒性筛选以及早期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中广泛应用。药物靶点的发现和鉴别使用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追踪在细胞水平表达的荧光蛋白(如绿色荧光蛋白,GFP),可以进行药物或配体与受体间相互作用的实时分析,其分辨率可以精确到200 nm。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生物类药物相关的肿瘤相关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筛选。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类药物作用于靶受体后,可以使用细胞成像技术追踪和定量检测细胞质和内质网的Ca~(2+)浓度变化动态,确定药物是否能引起细胞Ca~(2+)过载的毒性作用。新化合物实体毒性筛选体外细胞成像技术在作用于GPCR类新化合物实体的高通量筛选(HTS)研究中应用广泛。使用荧光染料检测新化合物实体对稳定转染表达肾上腺素类,嘌呤类和神经激肽类受体的细胞的Ca~(2+)浓度变化,细胞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BK,Kir 3.x,hERG)开放以及膜电位的变化,可以进行新化合物实体的药效和毒性筛选试验。药物早期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在药物开发阶段采用体外细胞成像技术进行候选药物的体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性(ADME)研究可以完善和补充药物后期的体内ADME毒性研究数据,并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基于细胞成像技术的体外微核试验目前在候选药物早期遗传毒性研究中得到逐渐应用。使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系进行体外微核试验,其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可以作早期遗传毒性筛选,并为传统体内微核试验提供数据完善和补充。体外微核试验现在已经突破性地可以使用细胞成像技术进行高通量地定量计算微核形成率。细胞成像技术在新化合物实体毒性筛选以及候选药物早期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药物进行实时药物活性的动态分析和毒性研究,确立药物结构-通路的药物开发模式,淘汰具有潜在毒性的新化合物实体,减少资源消耗并加速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现毒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韩利文,史永平,羊兴爱,孔浩天,夏青.中药乳香“孕妇慎服”的实验毒理学研究及发育毒性效应标志物的发现[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2].方晓峰,沈旭,张宝林,黄尚辉,许容颜.细胞成像技术在药物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C].2013年(第叁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2013

[3].方晓峰,沈旭,张宝林,黄尚辉,许容颜.细胞成像技术在药物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

[4].刘利波,王莉莉.高内涵分析在新药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

[5].廖明阳.新药发现毒理学研究策略与早期毒性筛选新技术新方法介绍[C].2011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6].王全军,吴纯启,丁日高,廖明阳.新药发现阶段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新药杂志.2010

[7].王全军,吴纯启,丁日高,廖明阳.新药发现阶段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C].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8].廖明阳.新药发现阶段毒理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C].中国科协第二十叁届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论文集.2008

[9].施畅,吴纯启,廖明阳.抗乙肝病毒新药Bay41-4109的发现毒理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8

[10].陈瑛,苏瑞斌.发现毒理学和病理学在设计更安全的先导化合物中的应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

论文知识图

网箱罗非鱼肌肉与肝脏组织微囊藻毒素...8 hpf染毒胚胎亚致死敏感效应肝损伤小鼠肝脏形态学比较(HE,×400))卷心菜形貌的银纳米晶体氯化镉对斑马鱼胚胎氧化胁迫状态的影响砷的初始浓度和形态对蜈蚣草吸收砷的影...

标签:;  ;  ;  ;  ;  ;  ;  

发现毒理学论文_韩利文,史永平,羊兴爱,孔浩天,夏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