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醚酰亚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胺,马来,聚醚,聚酰亚胺,滤膜,氟化,性能。
聚醚酰亚胺论文文献综述
柯昌凤,刘文元,霍艳坤,段荔,陈昌华[1](2019)在《氟化温度对聚醚酰亚胺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表面氟化对聚醚酰亚胺(PEI)薄膜表面形貌、微观结构、耐热性能和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后,在PEI薄膜表面形成了C-F键,当氟化温度高于40℃时,在PEI膜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表面缺陷,PEI薄膜发生了分子链交联反应。PEI薄膜的直流击穿电场强度随氟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在30℃氟化后,PEI薄膜的击穿电场强度达到最大值539 kV·mm~(-1),该值较氟化前PEI薄膜的击穿电场强度提高了约30%。氟化过程中产生的氟原子取代反应和交联反应,可能是PEI薄膜击穿电场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9年03期)
孔德亮,付饶,张劲,顾元伟,于新未[2](2019)在《HiPolyKing~?热塑性聚酰亚胺与聚醚醚酮的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HiPolyKing~?热塑性聚酰亚胺与聚醚醚酮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利用TGA、DSC、DMA、TMA、旋转流变仪、万能试验机测试并对比了两种材料的最大失重温度、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热膨胀系数、熔体黏度、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结果表明:热塑性聚酰亚胺具有比聚醚醚酮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熔体黏度;热塑性聚酰亚胺的最大失重温度和熔点与聚醚醚酮相当,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高于聚醚醚酮。(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董慧民,安学锋,闫丽,钱黄海,程丽君[3](2019)在《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相结构与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EM、DMA和TGA研究双马来酰亚胺(BMI)/聚醚砜(PES)复相树脂微观相结构对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MI/PES复相树脂体系发生了相分离现象,当PES添加量达到15 phr时,复相树脂体系中产生了相反转结构,富BMI颗粒相被富PES相紧密包裹;相比于纯BMI树脂,BMI/PES复相树脂中归属于富BMI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升高;BMI/PES-5复相树脂中只有一个T_g,其起始模量降低对应的温度升高;随着PES添加量增大,BMI/PES复相树脂高温塑性行为更加明显;由于PES与BMI间良好的界面作用及富PES相的热防护作用,BMI/PES复相树脂的最大热失重温度和残炭率均得到显着增大;树脂体系在氮气氛围中的耐热性要优于空气氛围。(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芯[4](2019)在《高压电场强化法制备荷电聚醚酰亚胺纳滤膜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以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添加剂,在高压静电场下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荷电纳滤膜。首先研究了铸膜液组成及成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制膜条件为:PEI质量分数为22%,静电场强度2 k V,所制备的荷电纳滤膜对聚乙二醇(PEG) 1000的截留率为77. 97%。接下来研究了成膜条件以及铸膜液组成对膜表面切向流动电位(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静电场强度的升高,zeta电位增大;添加PVP K30浓度过低或过高均导致zeta电位降低,当PVP K30质量分数为6%时,zeta电位最大,为96. 19 m V;添加不同相对分子量的PEG,zeta电位值变化并无明确规律,但添加PEG300、PEG600时,zeta电位值较大,分别为49. 98 m V、41. 51 m V。该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高性能荷电聚醚酰亚胺纳滤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张彦博[5](2019)在《聚醚酰亚胺(PEI)作为骨修复支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虽然骨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当骨缺损的程度超过骨组织的自愈能力时,骨组织便不能通过自我修复的方式达到临床愈合,常需要借助骨移植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方法主要是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自体骨移植取骨量有限及术后可能导致取骨部位局部血肿及慢性疼痛;异体骨移植可能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及疾病传播的风险。而人工骨替代材料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诱导骨传导活性,成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聚醚酰亚胺(PEI)是一种具有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较大机械强度的特种工程塑料。同时,PEI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液透析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PEI具有很高的刚度及与骨组织相近的弹性模量,且相比于PEEK材料,PEI更加廉价。然而,关于PEI材料作为一种植入物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骨组织工程中,未有研究报道多孔PEI支架的生物学性能。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对PEI材料及多孔结构的PEI材料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探讨聚醚酰亚胺(PEI)的生物相容性及作为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行为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技术制备孔径大小为500-600μm的聚醚酰亚胺多孔支架(P-PEIs),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氏红外光谱(FTIR)、水接触角检测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EI及PPEIs支架进行表征;通过力学试验检测材料的力学性能。将细胞接种在材料表面,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能力;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来评估材料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技术制备孔径大小为500-600μm的聚醚酰亚胺多孔支架(P-PEIs)。通过材料表征,P-PEIs具有形状不规则但大小基本一致且均匀分布的多孔结构,材料制备前后也没有明显的化学成分的改变。通过力学检测试验显示,PEI材料具有接近于正常皮质骨的弹性模量,制备成的P-PEIs多孔支架接近于正常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在体外实验中,细胞黏附实验显示细胞可以很好的铺展在材料表面,且电镜下P-PEIs材料表面的细胞伸展出更多的细胞伪足。细胞增殖实验显示P-PEIs组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细胞毒性实验显示PEI及制备后的P-PEIs对细胞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研究结论: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验证了PEI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成功制备了P-PEIs。结果表明,PEI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与骨骼相近的机械性能。P-PEIs支架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生长环境,促进了细胞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明PPEIs支架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用于骨组织修复的治疗。(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延玲[6](2019)在《聚醚型聚氨酯聚酰亚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醚型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弹性、耐低温性能、耐疲劳性能、耐水性等众多优点,但是其力学强度低,耐高温性差。聚酰亚胺具有极好的耐油性、耐辐射性、高强度、耐化学性及良好的介电性能,但是聚酰亚胺难溶难熔因而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且柔顺性较差,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如果将聚酰亚胺引入聚氨酯,能够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我们分别合成了聚氨酯聚酰亚胺泡沫,弹性体及胶黏剂,并分别讨论了它们反应过程及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我们合成了聚酰亚胺粉末,它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及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反应过程中DMAC作反应溶剂较为合适。合成了TDI型聚氨酯酰亚胺泡沫材料,结果表明,水含量对泡沫的泡孔尺寸影响较大而对泡沫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而其Tg及耐热性变化不明显。比较PUI泡沫与PU泡沫的性能可以发现,PUI泡沫力学强度更高,耐热性显着提升。2、本文采用预聚体法成功合成了聚氨酯聚酰亚胺弹性体。研究得出75℃是预聚反应较合适的温度,酰亚胺化温度在110℃较好。当MDI:PTMG1000:PMDA=2.5:1:1.5时,合成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弹性体力学性能最好。随着PUI中硬段含量的提高,耐热性提高,Tg升高,动态热损耗减小,耐化学溶剂性变好。分子量越小,耐热性越好,相分离越明显,储能模量越大,Tg越高;PTMG型PUI相比于PPG型PUI耐热性好,热损耗小,Tg差别不大。与PU相比,PUI的耐化学溶剂性明显提高,力学强度及耐热性增强,与PI相比,PUI断裂伸长率低,柔顺性好。利用聚氨酯聚酰亚胺溶液成功制备了PUI革样品。3、本文合成了PUI-EP胶黏剂,考虑到其力学强度,脆性大小,粘接性能及耐热性的影响,我们认为在NCO%=2%,MOCA作催化剂,PMDA添加量为6%时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郭红缘[7](2019)在《氧化石墨烯/聚醚醚酮/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代材料,一代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于现有材料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工作环境使用要求,材料失效通常会对产品和安全问题造成严重损害。双马来酰亚胺(BMI)因其透波性、耐辐射、耐热性佳、吸水率低和良好的介电性能,通常作为航空航天结构材料和微电子封装的基体材料,然而较高的固化交联密度,导致成型材料脆性较大,限制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提升BMI树脂力学性能同时改善耐热和介电性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浓硫酸磺化改性聚醚醚酮(PEEK),制得磺化聚醚醚酮(SPEEK),以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再经硅烷偶联剂KH560功能化改性GO。二烯丙基双酚A(BBA)和双酚A双烯丙基醚(BBE)为活性稀释剂,调控SPEEK和功能化GO含量,通过原位聚合获得了一系列的BMI基复合材料,对改性前后的PEEK和GO以及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PEEK和GO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在SPEEK中存在明显的磺酸基团,微观形貌变化明显,存在较多孔隙结构;GO成功接枝上KH560功能基团,片层结构清晰且层数较少,表面出现褶皱。采用SEM观察GO/SPEEK/BBA-BBE-BMI复合材料断面形貌,SPEEK以多孔状形态存在,GO嵌入SPEEK相中间,或SPEEK包覆在GO表面,与基体结合紧密,形成高低起伏不规则的多相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SPEEK含量为5 wt%时,SPEEK/BBA-BBE-BMI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7.9 MPa、4.2 GPa和15.7 kJ/mm~2,与BBA-BBE-BMI基体相比分别提升了49.5%、44.8%和65.3%;热分解温度为456℃,与基体相比提升了15℃;介电常数降低明显,100 Hz下为2.4,介电损耗角正切在低频下略微增长,在10~3-10~6 Hz频率范围内低于基体树脂。GO/BBA-BBE-BMI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与BBA-BBE-BMI基体相比有所提升,但其提升效果并没有SPEEK明显。当GO掺杂量为0.5 wt%,SPEEK含量为5 wt%时,GO/SPEEK/BBA-BBE-BMI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与BBA-BBE-BMI基体相比分别提升了60.1%和81.1%;热分解温度提升了26℃;GO含量为0.3 wt%,介电常数略有降低,体积电阻率提升了1.2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董慧民,喻彪,闫丽,安学锋,钱黄海[8](2018)在《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固化中相形貌与化学流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等温动态差示量热扫描法(DSC)研究双马来酰亚胺(BMI)/聚醚砜(PES)复相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利用SEM观察微观相结构,利用旋转流变仪考察BMI/PES复相体系的化学流变性能,探讨相分离与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大,BMI/PES-25树脂固化反应速率加快,固化特征温度均向高温移动,但固化热焓基本不变。化学流变性能显示,树脂黏度随温度升高首先保持恒定(110~150℃),接着快速增长;体系中PES添加量越大,其对应低黏度的温度区间越宽;在180~200℃的温度区间内,BMI/PES-25树脂体系的黏度发生了一次明显降低,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树脂微观相结构经历了由双连续向相反转的演变;BMI/PES-20复相体系的黏度在190~200℃的温度区间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超过200℃,黏度随温度快速增长;其余BMI/PES复相体系在180℃以上,黏度随温度快速增大;SEM结果表明,BMI/PES-20、BMI/PES-15、BMI/PES-10及BMI/PES-5复相树脂在180~200℃温度区间仅发生了相结构的熟化。(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董慧民,安学锋,闫丽,钱黄海,程丽君[9](2019)在《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固化与相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等温DSC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BMI-PES)复相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和固化动力学,根据Kissinger方程计算BMI-PES复相树脂固化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利用Crane方程计算反应级数,得到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实验固化度与理论固化度对比验证,通过SEM研究BMI-PES复相树脂微观相结构随固化温度和时间的演化规律。树脂固化行为显示:BMI-PES复相树脂固化反应存在自催化现象,PES参与了BMI固化;随着升温速率增大,BMI-PES复相树脂固化特征温度均向高温移动,但固化热焓基本不变;随着PES添加量增多,反应速率增大,BMI-PES复相树脂固化热焓降低,而峰值固化温度无变化。固化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PES添加量增多,BMI-PES复相树脂固化表观活化能增大,但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无变化,固化为一级反应;BMI-PES树脂在200℃固化时,反应前期固化度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吻合度很高。SEM结果表明,BMI-PES树脂经180℃固化处理后产生了相反转结构。(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宇飞,郭红缘,韩阳,滕成君[10](2018)在《多壁碳纳米管和聚醚砜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介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MBMI)为反应前驱体,3,3’-二烯丙基双酚A(BBA)和双酚A双烯丙基醚(BBE)为活性稀释剂,制备MBMI-BBA-BBE(MBAE)聚合物基体。采用聚醚砜(PES)和酸化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改性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MWCNTs/PES-MBAE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MWCNTs/PES-MBA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随着MWCNTs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质量分数为0. 02%时达到最高,分别提升了74%和53%。复合材料介电常数随MWCNTs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在低频区变化不大,当频率大于104Hz时下降幅度增大;介电损耗略有升高,在频率小于104Hz仍为千分位,可作为常规绝缘材料使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聚醚酰亚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HiPolyKing~?热塑性聚酰亚胺与聚醚醚酮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利用TGA、DSC、DMA、TMA、旋转流变仪、万能试验机测试并对比了两种材料的最大失重温度、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热膨胀系数、熔体黏度、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结果表明:热塑性聚酰亚胺具有比聚醚醚酮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熔体黏度;热塑性聚酰亚胺的最大失重温度和熔点与聚醚醚酮相当,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高于聚醚醚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醚酰亚胺论文参考文献
[1].柯昌凤,刘文元,霍艳坤,段荔,陈昌华.氟化温度对聚醚酰亚胺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现代应用物理.2019
[2].孔德亮,付饶,张劲,顾元伟,于新未.HiPolyKing~?热塑性聚酰亚胺与聚醚醚酮的性能对比研究[J].绝缘材料.2019
[3].董慧民,安学锋,闫丽,钱黄海,程丽君.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相结构与热性能[J].航空材料学报.2019
[4].张芯.高压电场强化法制备荷电聚醚酰亚胺纳滤膜及其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9
[5].张彦博.聚醚酰亚胺(PEI)作为骨修复支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王延玲.聚醚型聚氨酯聚酰亚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
[7].郭红缘.氧化石墨烯/聚醚醚酮/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8].董慧民,喻彪,闫丽,安学锋,钱黄海.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固化中相形貌与化学流变性能[J].航空材料学报.2018
[9].董慧民,安学锋,闫丽,钱黄海,程丽君.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固化与相行为[J].复合材料学报.2019
[10].陈宇飞,郭红缘,韩阳,滕成君.多壁碳纳米管和聚醚砜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介电性能[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