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歌,网络,艺术美,诗学,自画像,新世纪,大众。
网络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张翠[1](2019)在《媒介诗学语境下的网络诗歌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被称为"第四媒介"的"网络"是一种新媒介,它拓展了媒介诗学的范畴。媒介诗学视域下的研究对象种类繁多,网络诗歌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华丽登场的网络媒介大刀阔斧地改写着诗歌生态,网络诗歌呼吁技术美学介入亦是大势所趋,网络媒介与诗歌二者相辅相成。但过度依赖网络技术导致了诗歌审美的弱化,努力平衡技术美与艺术美成为媒介诗学语境下网络诗歌审美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朴[2](2019)在《新世纪以来网络诗歌写作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网络新媒体领域发展迅速,且日益更新,对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空前的影响,诗歌写作的现实意义在网络诗歌写作的大背景下也有了极大的变化。网络诗歌的迅猛发展对于百年汉语新诗发展的积极意义无须多言,在网络新媒体日益更新的诗歌时代中,只要广大诗人能有效把握好"诗歌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广大诗人们写出一首好诗,写出一首可以世代流传的经典诗歌自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本文来源于《网络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冯军[3](2019)在《学者之诗与社交软件的诗歌活动——从诗集《一张相片的自画像》看网络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黎保荣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教授,研究之余他将自己所创作的现代诗发到QQ、微信等社交平台以飨读者,后来他将这些诗歌和他学生时代所创作的诗歌精选汇编成诗集《一张相片的自画像》。黎保荣的诗歌在社交平台的传播,体现了网络诗歌的一些新的传播特点,具有"半网络"的特点;而黎保荣作为学者,其诗歌具有明显的学者气息,这主要体现在其诗歌的追忆情怀和宗教情怀上,相对而言,黎保荣学者的单纯、诗歌的单纯、思想的单纯是同构的。(本文来源于《网络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陈坤浩[4](2019)在《大众视野与叙事碎片化——网络诗歌创作特征片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诗歌写作主体开始转向普通民众,诗歌主题视野也自然而然地从崇高严肃之处回归到民间底层,并且受娱乐盛行的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部分诗歌写作者走上娱乐化的极端。同时,网络诗歌写作主体的大众化使现代人当下生活的破碎化状态也开始集中地表现在诗歌写作中,叙事的碎片化成了网络诗歌写作的重要特征。(本文来源于《网络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刘静[5](2019)在《反叛与回归间的诗意探寻:论丁小琪的网络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网络诗歌因"诗意的放逐"在备受争议的同时,也打破了沉寂的诗坛。不同于"下半身写作"、"垃圾"写作、"口水写作"等"一路下滑"的激进网络写作,丁小琪作为着名的网络诗人在汇入汹涌的网络诗歌写作时,保持着一份冷静与智性,在其口语化、叙事性、女性意识下的诗歌写作方面无不体现着她在反叛传统又眷恋传统所形成的张力间对诗意的努力探寻。(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詹绍姬[6](2018)在《当代诗歌民刊发展的先锋性和精品意识——基于诗歌官刊和网络诗歌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诗歌版图可谓是主流刊物、诗歌民刊和网络诗歌叁分天下,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当代诗歌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叁者的关系愈发复杂,从最初的壁垒森严逐渐走向融通共生,出现诗歌资源整合的趋势。考察诗歌民刊如何发展必须将之代入诗歌官刊和网络诗歌的参照对比中,诗歌民刊的良性发展首先相较官刊要坚持先锋性,相较于网络诗歌要摈弃其泥沙俱下,品格不高的缺点。(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韩庆成[7](2017)在《中国诗歌地理 "金丝皇菊杯"华语网络诗歌大赛微诗专赛作品小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诗歌流派网、《诗潮》杂志社、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主办,江西修水县金丝皇菊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17年度华语网络诗歌大赛微诗专赛今日揭晓。经初审评委和终审评委两次公开投票,共有14首(组)参赛微诗获得优胜奖(前叁期比赛已获优胜奖的作者,本期不参加评奖),名(本文来源于《诗潮》期刊2017年12期)
韩庆成[8](2017)在《2017“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二期比赛作品小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诗歌流派网、诗潮杂志社、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年度"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二期比赛今日揭晓。经初审评委和终审评委两次公开投票,共有12首(组)参赛作品获得优胜奖。名单如下:《时间的转角》(组诗)(作者:一笑相逢)、《寻根记》(作者:许蓝翔)、《认罪书》(作者:那片云有雨)、《在边远的外省,一些熟悉又陌生的路名》(作者:白希群)、《一只被上了镜的苹果》(作者:草屋)、《春风乱》(组诗)(作者:星空(本文来源于《诗潮》期刊2017年10期)
韩庆成[9](2017)在《2017“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叁期比赛作品小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诗歌流派网、诗潮杂志社、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主办,江西修水县金丝皇菊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17年度"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叁期比赛今日揭晓。经初审评委和终审评委两次公开投票,共有12首(组)参赛作品获得优胜奖。名单如下:《无解诗(组诗)》(作者:全鼎子)、《读村史(组诗)》(作者:毕俊厚)、《哥哥》(作者:鲁风)、《荒凉》(作者:王全安)、《雪下面住着一整个村庄的人》(作者:尘凡无忧)、《海子说,诗歌(本文来源于《诗潮》期刊2017年10期)
张立群[10](2017)在《评吕周聚等着《网络诗歌散点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世纪初以来研究界的发展动态可知,围绕网络诗歌这一话题展开的探索虽层出不穷、众说纷纭,但始终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拓展,呈现理论系统上的深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由吕周聚等着述的《网络诗歌散点透视》可谓一部立足时代、实践性强的文论着述。尽管,出于研究上的谦逊与自省,吕周聚只是以"散点透视"命名,但无论就其规模,还是就其质地,《网络诗歌散点透视》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元的阐释,立体、完整且具体地建构了中国当代网络诗歌的研究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7年09期)
网络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世纪以来,网络新媒体领域发展迅速,且日益更新,对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空前的影响,诗歌写作的现实意义在网络诗歌写作的大背景下也有了极大的变化。网络诗歌的迅猛发展对于百年汉语新诗发展的积极意义无须多言,在网络新媒体日益更新的诗歌时代中,只要广大诗人能有效把握好"诗歌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广大诗人们写出一首好诗,写出一首可以世代流传的经典诗歌自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张翠.媒介诗学语境下的网络诗歌审美[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陈朴.新世纪以来网络诗歌写作的现实意义[J].网络文学评论.2019
[3].冯军.学者之诗与社交软件的诗歌活动——从诗集《一张相片的自画像》看网络诗歌创作[J].网络文学评论.2019
[4].陈坤浩.大众视野与叙事碎片化——网络诗歌创作特征片论[J].网络文学评论.2019
[5].刘静.反叛与回归间的诗意探寻:论丁小琪的网络诗歌[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詹绍姬.当代诗歌民刊发展的先锋性和精品意识——基于诗歌官刊和网络诗歌发展研究[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
[7].韩庆成.中国诗歌地理"金丝皇菊杯"华语网络诗歌大赛微诗专赛作品小辑[J].诗潮.2017
[8].韩庆成.2017“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二期比赛作品小辑[J].诗潮.2017
[9].韩庆成.2017“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叁期比赛作品小辑[J].诗潮.2017
[10].张立群.评吕周聚等着《网络诗歌散点透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