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血磷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脂,胆碱,附睾,凋亡,脆性,心肌梗死,乳化剂。
溶血磷脂论文文献综述
张漪,梅宾,章晓燕[1](2019)在《血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溶血磷脂酸(LPA)、D-二聚体(D-D)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2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97例进展性脑梗死纳入进展性脑梗死组,另123例纳入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发病24、48h时的血LPA、D-D水平,并以进展性脑梗死为状态变量,血LPA、D-D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LPA、D-D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时,发病24、48h时血LPA、D-D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均<0.05);经AUC值均高于LPA,均> 0.90;其中入院时,以0.915 mg/L为cut-off,D-D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40%、90.20%;发病24 h时,以1.145mg/L为cut-off,D-D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40%、91.90%;发病48 h时以1.135 mg/L为cut-off,D-D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80%、80.50%。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LPA、D-D水平较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应加强血LPA、D-D水平检测,依据检测水平对超阈值患者予以高度关注,积极防治进展性脑梗死。(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磊,武玉晶,范志娟,康华,王宇凡[2](2019)在《溶血磷脂酰胆碱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类物质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141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乙肝肝硬化组34例、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8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各组受试者静脉血中肝功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游离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及LPC 14:0、LPC 15:0、LPC 16:0、LPC 17:0、LPC 18:0的含量,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而肝功相关指标、AFP、LPC类物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LPC 14:0、LPC 16:0、LPC 18:0含量均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均<0. 05),且CTP分级B级患者LPC 16:0和LPC 18:0含量明显高于同级乙肝肝硬化组(P均<0. 05)。LPC 14:0、LPC 16:0、LPC 18:0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AUC分别为0. 725(95%CI[0. 606,0. 843])、0. 873(95%CI[0. 807,0. 936])和0. 785(95%CI[0. 693,0. 876])。结论 LPC类物质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含量高低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状态和储备功能,不同CTP分级患者间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王倩倩,朴香淑[3](2019)在《乳化剂溶血磷脂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血磷脂作为一种优质乳化剂,可以显着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改善机体肠道功能。文章就溶血磷脂的种类、制取方式和作用机理及其在猪和肉鸡上的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13期)
张杰,李易易,张兆辉[4](2019)在《溶血磷脂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究溶血磷脂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实验1:不同浓度LPA(0μM、10μM、20μM、40μM)处理PC12细胞24 h;实验2:LPA(40μM)分别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实验3:正常组(0μM LPA)、LPA组(40μM LPA)和干预组(5μM SP600125预处理2 h+40μM LPA)培养24 h;CCK-8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Blot检测Bcl2、caspase 3、磷酸化JNK水平。结果 LPA以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方式使PC1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Bcl2水平降低,而使PC12细胞的凋亡指数和caspase 3水平增高;SP600125(5μM)预处理不仅明显阻断LPA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并且极大地抑制了LPA诱导的JNK通路的激活、Bcl2水平的下调和caspase 3水平的上调。结论 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能够明显阻断LP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19年03期)
刘艳芳,王超伟,高伟,孙世辉[5](2019)在《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以及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急性脑血栓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L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血栓性球蛋白(β-TG)、血小板IV因子(PF4)、凝血功能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PA、MMP-9、β-TG、PF4、APTT、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明显差异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SAS、SD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血栓合并抑郁患者,可降低LPA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樊坤,伊艳杰,刘阳,李明,王佳奇[6](2019)在《大豆溶血磷脂的制备及其生物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溶血磷脂是原有大豆磷脂结构中失去一个脂肪酸基团的改性磷脂的统称,较大豆磷脂增强了亲水性和抗氧化性,被广泛地用于医药、食品和畜牧业。采用磷脂酶A1对大豆磷脂进行改性,以水解率和红外光谱检测其改性程度,以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A1在60℃、40%大豆磷脂-水的体系中酶解大豆磷脂所制备的大豆溶血磷脂,纯化后为棕色、块状物质且无明显豆腥味;其水解率为101. 6%;大豆溶血磷脂中双键和酰胺键的吸收峰明显低于大豆磷脂;大豆溶血磷脂和大豆磷脂均有溶血现象,且二者在200μg/mL以下溶血率均低于5%,视为生物安全;大豆溶血磷脂在20μg/mL、大豆磷脂在50μg/mL以下时,Caco-2细胞的存活率均高于80%。综上,采用磷脂酶A1制备的大豆溶血磷脂,在一定质量浓度下使用,具备生物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6期)
张媛,纳涛,吴彦霖,高华[7](2019)在《药用辅料中不同来源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限值的合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蛋黄来源及大豆来源溶血磷脂酰胆碱对红细胞影响的差异来评价目前药用辅料中不同来源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限值的合理性。方法:采用体外红细胞溶血试验及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考察两种不同来源溶血磷脂酰胆碱对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蛋黄来源及大豆来源溶血磷脂酰胆碱红细胞溶血IC_(50)分别为0.0427mg·mL~(-1)、 0.0801mg·mL~(-1);二者在0.65%、0.60%、0.55%NaCl低渗盐溶液中引起的溶血率亦具有显着性差异,蛋黄来源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溶血率明显高于大豆来源溶血磷脂酰胆碱。但红细胞凝聚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均未见引起红细胞凝聚。结论:两种不同来源的溶血磷脂酰胆碱致溶血能力具有显着性差异,建议应分别制定不同来源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限值,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19年05期)
曾林[8](2019)在《自噬在溶血磷脂酰胆碱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是磷脂酶A_2水解磷脂酰胆碱后产生的,是一种可在病理状态下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LPC可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并可诱导细胞凋亡。然而,LPC是否可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本课题主要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LPC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自噬在LPC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LPC对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检测LPC对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LPC对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LPC对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用不同浓度的LPC(0,2.5,5,10,20,40,80,160μM)处理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48 h,MTT结果显示,2.5,5和10μM浓度的LPC可显着抑制TM3细胞活性,而20,40,80,160μM浓度的LPC抑制TM3细胞活性则更显着(P<0.05)。随后我们用0,2.5,5,10μM浓度的LPC处理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PC可增加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内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含量,并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提示LPC可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结果显示,LPC可显着增加Annexin V阳性细胞数,进一步证实LPC可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LPC处理组中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中GSH含量显着降低,而MDA含量则显着增加,同时LPC还呈浓度依赖式地抑制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内SOD和GSH-PX的活性,提示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内氧化应激可被LPC诱导产生;在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抑制细胞氧化应激后,与LPC处理组相比,NAC抑制组细胞的活性增强,Western blot检测各凋亡蛋白的诱导均明显减弱。以上结果显示,氧化应激参与了LPC对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的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在用0,2.5,5,10μM浓度的LPC处理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PC可使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内自噬标志蛋白LC3-II含量、LC3-II/LC3-I的比例以及其他自噬相关蛋白Atg-5和Beclin-1的表达均降低,提示LPC可抑制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自噬。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自噬后,则可缓解LPC对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活性的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LPC处理组相比,雷帕霉素联合LPC处理组中的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升高,提示LPC很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噬来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结论:LPC可抑制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LPC可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参与了LPC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LPC可抑制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自噬,自噬诱导可缓解LPC对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的诱导。(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磊,康华,王宇凡,刘树业,单忠强[9](2019)在《溶血磷脂酰胆碱类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溶血磷脂酰胆碱类(LPCs)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天津市第叁中心医院住院确诊的AMI患者44例为AMI组,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5例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患者分为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n=21)及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n=23)。测定各组受试者静脉血清hs-CRP等生化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UPLC-MS)代谢组学平台测定LPC 14:0~LPC 18:0五种LPCs物质含量。主成分分析模型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分析代谢轮廓,ROC分析五种LPCs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甘油叁脂水平显着偏低;血清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显着偏高(P <0.05)。AMI组患者血清LPC 14:0~LPC 18:0五种LPCs物质含量也均低于对照组受试者(P <0.05)。代谢轮廓能较好地区分健康受试者和AMI患者。五种LPCs对诊断AMI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LPC 15:0~LPC 18:0。LPC 14:0、LPC 15:0、LPC17:0及LPC 18:0对于区分AAMI及AIM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LPC 14:0与LPC 18:0组合能够更加高效地诊断AAMI及AIMI。结论:LPCs物质对AM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组合不同LPCs物质能够更加高效地诊断不同发病部位的AMI患者。(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晓悦,余娜,董玲玲,米亚兵,陆海茜[10](2019)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血清癌抗原125及人附睾蛋白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血清癌抗原125(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E4)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5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结果为健康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叁组受试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血浆LPA、血清CA125、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的血浆中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LPA水平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疾病类型有关(P<0.05);CA125、HE4水平与年龄、疾病类型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偏高,LPA、CA125、HE4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叁指标对子宫内膜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溶血磷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类物质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141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乙肝肝硬化组34例、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8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各组受试者静脉血中肝功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游离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及LPC 14:0、LPC 15:0、LPC 16:0、LPC 17:0、LPC 18:0的含量,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而肝功相关指标、AFP、LPC类物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LPC 14:0、LPC 16:0、LPC 18:0含量均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均<0. 05),且CTP分级B级患者LPC 16:0和LPC 18:0含量明显高于同级乙肝肝硬化组(P均<0. 05)。LPC 14:0、LPC 16:0、LPC 18:0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AUC分别为0. 725(95%CI[0. 606,0. 843])、0. 873(95%CI[0. 807,0. 936])和0. 785(95%CI[0. 693,0. 876])。结论 LPC类物质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含量高低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状态和储备功能,不同CTP分级患者间差异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血磷脂论文参考文献
[1].张漪,梅宾,章晓燕.血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9
[2].张磊,武玉晶,范志娟,康华,王宇凡.溶血磷脂酰胆碱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王倩倩,朴香淑.乳化剂溶血磷脂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工业.2019
[4].张杰,李易易,张兆辉.溶血磷脂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
[5].刘艳芳,王超伟,高伟,孙世辉.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
[6].樊坤,伊艳杰,刘阳,李明,王佳奇.大豆溶血磷脂的制备及其生物安全性分析[J].中国油脂.2019
[7].张媛,纳涛,吴彦霖,高华.药用辅料中不同来源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限值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事.2019
[8].曾林.自噬在溶血磷脂酰胆碱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南昌大学.2019
[9].张磊,康华,王宇凡,刘树业,单忠强.溶血磷脂酰胆碱类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9
[10].陈晓悦,余娜,董玲玲,米亚兵,陆海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血清癌抗原125及人附睾蛋白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