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特征论文_高睿,于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斑块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声,多普勒,冠心病,粥样,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

斑块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高睿,于波[1](2019)在《通过颈动脉斑块特征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繁琐的病理改变,可在多血管床中同时发生。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是全世界致死的重要缘由之一。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与冠状动脉距离近,有许多研究证明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负荷及钙化能够预测冠状动脉事件,但是尚有争议。同时,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相似、易损性相似,这使得颈动脉斑块同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成为可能。本文有两个目的,一则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预测冠状动脉事件做一综述,二是对颈动脉斑块组成评价冠状动脉斑组成相关的猜测,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聂红军,李芬穗,胡珏,李建,罗小艳[2](2019)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及血清hs-CRP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有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70例分成脑梗死组(32例)和非脑梗死组(38例),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检查,将58例有增强患者分成脑梗死增强组(30例)和非脑梗死增强组(28例),比较两组间造影斑块面积(A)、峰值强度(PI)、增强密度(ED)、血清hs-CRP水平差异并分析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增强组PI、ED均高于非脑梗死增强组(P分别为0.030、0.009)。脑梗死增强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非脑梗死增强组(P<0.001)。脑梗死增强组斑块A与非脑梗死增强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8)。脑梗死增强组ED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23,P<0.001)。结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检测二者有助于评估斑块的稳定性,预测脑血管事件。(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阚艳敏,何文,宁彬,于腾飞,魏世纪[3](2019)在《超声造影评价单纯吸烟对颈动脉斑块内增强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价单纯吸烟对颈动脉斑块厚度、回声类型及斑块内增强特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单纯吸烟者为吸烟组,28例无吸烟史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的斑块厚度及回声类型、斑块内造影剂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斑块厚度、回声类型及斑块内部增强特征的差异。结果吸烟组患者斑块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回声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内造影增强分布特征比较,吸烟组患者斑块内增强分布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内近内膜处有无增强与吸烟指数呈显着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0.535,P<0.05)。结论单纯吸烟者颈动脉斑块较厚,斑块内造影剂增强较多;且随着吸烟指数增高,斑块内近内膜处增强越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毛银娟,张近[4](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学特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学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冠心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3例冠心病患者与同期体检79例健康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分别将其归为冠心病组和健康组,所有研究参与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状况、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冠心病患者组颈动脉交界处、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IMT值均高于健康者组,两组IMT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斑块检出率(85.54%)高于健康组(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冠心病患者PSV与EDV低于健康组,PI和RI高于健康组,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流情况等声像学特征,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对冠心病诊断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玉祯,曹文侠,王金兰,李文,辛雨琼[5](2019)在《祁连山东段不同类型灌丛斑块土壤特征对围封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作为高寒带植被的立地条件,是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发挥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本研究选取祁连山东段头花杜鹃、山生柳和金露梅3种典型灌丛斑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围封前后其理化性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磷、全钾、速效氮5个理化指标在灌下、灌外差异显着;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碳、全磷、速效氮、速效磷6个理化指标在围栏内外差异显着。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围栏内速效氮与孔隙度的贡献率较高,表明围封后速效氮与孔隙度是影响祁连山东段3种灌丛斑块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环境因子;围栏外速效氮与全磷的贡献率较高,表明有放牧干扰时速效氮与全磷是影响祁连山东段3种灌丛斑块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环境因子。头花杜鹃灌丛斑块不论是否受到放牧干扰,均能保持其良好的土壤理化性质,表明头花杜鹃灌丛斑块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短期围封能够显着增加灌丛斑块土壤含水量和速效养分含量,从而改善立地条件,也进一步证明围封更加有利于退化灌丛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玲,陈峰,刘岩[6](2019)在《应用冠状动脉CT评估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的斑块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评估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病人的斑块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SCH并经冠状动脉CT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46例(SCH组),并以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经冠状动脉CT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46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基线特征和斑块特征,其中斑块特征包括斑块性质及钙化积分,斑块性质又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结果 SCH组病人的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t=3.47,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病人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χ~2=3.21,P<0.05),LDL-C水平也显着高于对照组(t=3.15,P<0.05),而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显着性(P>0.05)。SCH组的斑块钙化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2,P<0.05);SCH组非钙化斑块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χ~2=3.11,P<0.05),而对照组混合斑块的比例显着高于SCH组(χ~2=2.74,P<0.05)。结论合并SCH的冠心病病人LDL-C水平较未合并SCH病人更高,非钙化斑块的比例明显升高,而混合斑块的比例较低。(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岩,刘英,陈磊,佟超[7](2019)在《颈动脉斑块的常规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常规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特征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5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55例伴有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但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RTE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启动RTE模式后,获取斑块内应变的平均值(记为对应斑块的弹性值A)、颈动脉管壁应变的平均值(记为弹性值B),软件分析管壁与斑块的弹性比值(B/A)。分析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截面积狭窄率、斑块性质及B/A等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截面积狭窄率显着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以低回声斑块(占70.91%)为主,对照组患者以强回声斑块(占56.36%)、混合回声斑块(占36.36%)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B/A均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A与脑梗死关联度最强(OR=3.377),斑块性质关联度强(OR=3.107),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截面积狭窄关联度中等(OR=1.640,1.143,2.005)。结论:RTE可准确获取颈动脉斑块性质、硬度、稳定性等信息,或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的辅助检查手段。(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马懿,吴赛珠,王玉筵,刘汉林,潘先花[8](2019)在《增龄性冠状动脉斑块钙化特征分析在男性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IUVS)评价增龄性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叁组不同年龄段男性冠心病患者103例,在介入治疗前对钙化病变血管进行IVUS检查,获取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狭窄面积、管腔钙化斑块狭窄率,测量病变钙化弧度、钙化长度比与钙化指数,并进行年龄因素相关分析。结果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靶血管病变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和斑块面积均有逐步减少与升高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钙化弧度、重度钙化率、钙化长度比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显着增加趋势,在老年组变化程度最明显(P<0.05)。③相关性分析发现钙化相关指标与增龄后的管腔斑块狭窄等指标有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钙化的程度逐渐加重,且呈现向心性演变趋势。在IVUS辅助下进行钙化特征相关指标的测定对指导男性冠心病患者复杂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杜雅仙,樊瑾,李诗瑶,牛玉斌,余海龙[9](2019)在《荒漠草原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草原4种植被(猪毛蒿、甘草、苦豆子、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土壤剖面3个层次土壤,测定了各微斑块土壤颗粒粒级分布、有机质、pH值、土壤电导率(EC)、全氮、全磷和全钾等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D)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斑块化植被分布可影响土壤粒径分布,其影响作用以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最大(D=2.51),甘草微斑块最低(D=2.46);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pH和EC呈显着正相关,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着相关关系.斑块化植被分布有潜在土地盐碱化和土地退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肖嘉昱,蒋涛,杨旗,刘潇,贾秀琴[10](2019)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特征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近1个月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颅内斑块特征。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前循环TIA患者,采用高分辨率全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每例患者前循环颅内大动脉的斑块特征,包括形态、信号及强化情况;根据斑块位置与血管分布区所支配肢体症状的关系分为支配侧斑块和非支配侧斑块,比较不同侧别之间斑块特征的差异。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现146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配侧斑块89处,非支配侧斑块57处。两组间斑块特征(增厚模式、表面不规则、T1高信号、强化模式、强化程度和狭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表面不规则(OR=5.46,95%CI 1.35~22.03)和管腔重度狭窄(OR=7.63,95%CI 1.57~37.56)与支配侧斑块相关。结论 HR-MRI能用于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TIA患者颅内斑块情况,前循环TIA患者颅内动脉支配侧和非支配侧斑块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斑块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有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70例分成脑梗死组(32例)和非脑梗死组(38例),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检查,将58例有增强患者分成脑梗死增强组(30例)和非脑梗死增强组(28例),比较两组间造影斑块面积(A)、峰值强度(PI)、增强密度(ED)、血清hs-CRP水平差异并分析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增强组PI、ED均高于非脑梗死增强组(P分别为0.030、0.009)。脑梗死增强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非脑梗死增强组(P<0.001)。脑梗死增强组斑块A与非脑梗死增强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8)。脑梗死增强组ED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23,P<0.001)。结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检测二者有助于评估斑块的稳定性,预测脑血管事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斑块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高睿,于波.通过颈动脉斑块特征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特征[J].中国循环杂志.2019

[2].聂红军,李芬穗,胡珏,李建,罗小艳.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及血清hs-CRP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3].阚艳敏,何文,宁彬,于腾飞,魏世纪.超声造影评价单纯吸烟对颈动脉斑块内增强特征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4].毛银娟,张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学特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9

[5].刘玉祯,曹文侠,王金兰,李文,辛雨琼.祁连山东段不同类型灌丛斑块土壤特征对围封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9

[6].李玲,陈峰,刘岩.应用冠状动脉CT评估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的斑块特征[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7].郭岩,刘英,陈磊,佟超.颈动脉斑块的常规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马懿,吴赛珠,王玉筵,刘汉林,潘先花.增龄性冠状动脉斑块钙化特征分析在男性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9].杜雅仙,樊瑾,李诗瑶,牛玉斌,余海龙.荒漠草原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9

[10].肖嘉昱,蒋涛,杨旗,刘潇,贾秀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特征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易损斑块典型特征:薄纤维帽、大量巨...通过1999年~2010年景观格局变化矩阵预...研究区2021年预测结果与2010年的NP指...2.高危斑块特征示意图MRI与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年景观斑块特征空间分...

标签:;  ;  ;  ;  ;  ;  ;  

斑块特征论文_高睿,于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