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乐天知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乐天知命,长寿,归去来兮,王羲之,易经,白居易,生死观。
乐天知命论文文献综述
许博渊[1](2019)在《乐天知命谈何易》一文中研究指出"乐天知命,故不忧"是《易传》里的话。"不忧"是没有烦恼的意思。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多好啊!问题是如何乐天知命。许多人把它理解为安分随时、听天由命,显然不对。人要生存,要想活得好,就不能听天由命,而必须拼。头些年流行一句话,我觉得很好,叫"敢拼才会赢"。你不拼,就不会赢,就是个失败者,失败者就会有无穷的烦恼。当年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带(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期刊2019年05期)
本刊综合[2](2018)在《乐天知命的大师冯友兰》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着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享年95岁,是我国当代知名的长寿老人。冯友兰在才学上的造诣极高,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心得。冯先生的女儿、着名作家冯宗璞曾说:"父亲内心稳定和丰富,这可能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一、情绪稳定、内心平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不……着……急",正是冯友兰长寿的一大秘诀,任何时候他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1982年,冯友兰在长子和女儿的陪同下游览新泽西的天然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03期)
史飞翔[3](2016)在《乐天知命的季羡林》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一副枯守青灯黄卷、寂然了无生趣的"老僧入定"形象,实则不然,生活中的季羡林幽默豁达、兴味盎然,一派乐天知命、风光月霁的样子,时常演绎出一些让人捧腹的"笑话"。2007年9月,季羡林从医院回到位于北大朗润园十叁公寓一楼的寓所。当离家叁年多的季羡林回家时,家里养的那只波斯猫一眼就认出了阔别的"老友",纵(本文来源于《档案记忆》期刊2016年06期)
段振离[4](2016)在《乐天知命自逍遥——白居易的养生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着名诗人,也是一位长寿之人。据有关研究资料披露,唐代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左右,李白62岁、杜甫59岁、李商隐46岁,而白居易享年75岁,在当时已经算是长寿了。笔者试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分析白居易长寿的因素,由此发现对我们当代人的养生保健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医健康养生》期刊2016年06期)
罗献中[5](2014)在《悲生悯死与乐天知命——《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生死观比较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众人熟知的东晋时期的两篇名文佳作。有趣的是,这两篇体裁不同、风格迥异的美文都不约而同地谈及了敏感的生死问题,表达了各自的生死观。不过,两文虽然出自两位同一时代的封建士大夫之手,但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和认识却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这一点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忽视或误读,值得对其加以比较和辨析。《兰亭集序》描述的是作者王羲之与众名士们在春暖花开的修禊日里,来到风景优美的山阴兰亭,一起"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尽情欢乐的盛况,(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期刊2014年10期)
王春霞[6](2014)在《乐天知命,点亮心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道理、性命、德行、气运"这四个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名词的层层解析,便可大致了解中国人所思所想所知所行之本源。《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是根据钱穆先生在台北的四次系统讲演录音整理而成。钱穆先生在自序中说:"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次——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次之内在涵义,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大轮廓。"(本文来源于《出版人》期刊2014年08期)
王世朝[7](2014)在《乐天知命故不忧——论中国文化中的“命”》一文中研究指出"尽人事,听天命"、"乐天知命故不忧"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箴言,涵育中国人达观、睿智、不怨天、不尤人的平和心态。由此衍生出的"知命"、"畏命"、"正命"、"非命"、"认命"、"制命"和"造命"等观念,无疑是中国文化极富魅力的哲学命题和为人处世的人生指南。(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卫小溪[8](2013)在《乐天知命 一以贯之——梁漱溟留给今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到梁漱溟这个名字,虽不是家喻户晓,但很多中国人并不陌生,年长者对他和毛主席的一场"论战"记忆犹新,文艺青年们也许不知《乡村建设理论》,却一定听说过《这个世界会好吗?》。今年是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逝世25周年,各地举办了多场相关纪念活动。数十年来,梁漱溟先生的着作不断出版和再版,即使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中,有关他作品的出版热也从未消减,反而有愈加火热的势头。人们对他的傲气风骨印象颇深,对他那一脸严肃、倔强表情的照片过目不忘。在各大(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3年12期)
夏海[9](2013)在《质性自然 乐天知命——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归去来兮辞》给人们最大的启示是: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不惟入仕为官一途。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着名的文学家,更着名的则是他告别官场、做了真正的隐士。所谓隐士,一般理解为有知识有才能有名望有操守的人,不在官府任职,而是隐匿在市井和乡野,过着平常人的生活。有人以大小区别隐士,认为"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在我看来,这种区别是牵强的,有可能成为沽名钓誉之辈的托辞。隐士没有大小之别,只有真假之别。假隐士是热衷名利,借隐扬名,希望以此从山林跃入官场或重新进入官场,而陶渊明是真隐士,抛却名利,物我两忘。"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本文来源于《金融世界》期刊2013年11期)
刘京臣[10](2013)在《论白居易“叁适为一”的乐天知命之诗对宋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居易对于宋词产生较大影响的诗歌,并不是他所重视的讽喻诗,而是感伤与闲适诗。闲适诗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感官享乐、世俗生活的旖旎风流、写景咏物之作;另一类则是偏重精神层面的乐天知命之诗。这其中又以恬淡之情、旷达之意、空幻之意为主。(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乐天知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冯友兰,着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享年95岁,是我国当代知名的长寿老人。冯友兰在才学上的造诣极高,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心得。冯先生的女儿、着名作家冯宗璞曾说:"父亲内心稳定和丰富,这可能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一、情绪稳定、内心平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不……着……急",正是冯友兰长寿的一大秘诀,任何时候他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1982年,冯友兰在长子和女儿的陪同下游览新泽西的天然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天知命论文参考文献
[1].许博渊.乐天知命谈何易[J].中国老年.2019
[2].本刊综合.乐天知命的大师冯友兰[J].人人健康.2018
[3].史飞翔.乐天知命的季羡林[J].档案记忆.2016
[4].段振离.乐天知命自逍遥——白居易的养生之道[J].中医健康养生.2016
[5].罗献中.悲生悯死与乐天知命——《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生死观比较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4
[6].王春霞.乐天知命,点亮心灯[J].出版人.2014
[7].王世朝.乐天知命故不忧——论中国文化中的“命”[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卫小溪.乐天知命一以贯之——梁漱溟留给今人的思考[J].文化月刊.2013
[9].夏海.质性自然乐天知命——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感[J].金融世界.2013
[10].刘京臣.论白居易“叁适为一”的乐天知命之诗对宋词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