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返回抑制论文-彭姓,常若松,李奇,王爱君,唐晓雨

听觉返回抑制论文-彭姓,常若松,李奇,王爱君,唐晓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觉返回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源性空间注意,视听觉整合,返回抑制,竞争模型

听觉返回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彭姓,常若松,李奇,王爱君,唐晓雨[1](2019)在《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外源性线索-靶子范式,采用2(线索-靶子间隔时间,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400~600 ms、1000~1200 ms)×3(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2(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无效线索)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对目标刺激完成检测任务,以考察视觉线索诱发的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从而为感知觉敏感度、空间不确定性及感觉通道间信号强度差异假说提供实验证据。结果发现:(1)随SOA增长,视觉IOR效应显着降低,视听觉整合效应显着增强;(2)短SOA (400~600 ms)时,有效线索位置上的视听觉整合效应显着小于无效线索位置,但长SOA(1000~1200ms)时,有效与无效线索位置上的视听觉整合效应并无显着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SOA条件下,视觉IOR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产生变化,当前结果支持感觉通道间信号强度差异假说。(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幸娟,张阳,张明[2](2011)在《听觉障碍人群检测任务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位置返回抑制是对先前注意过位置上的靶子反应变慢。探讨听觉障碍被试检测任务IOR的时程和量是否受听觉剥夺的影响。实验1中,听觉障碍被试和听力正常组被试具有相同的IOR时程和量;但在取消中央线索化的实验2中,当S()A为350ms时,听力正常被试没有出现IOR,听觉障碍被试出现了IOR,说明听觉障碍被试的注意脱离快于听力正常被试。听觉障碍被试对外周靶子的反应快于听力正常被试,表明听觉障碍人群具有增强的外周注意资源。听觉障碍人群的空间注意更具有效性和策略性。(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刘幸娟,张明[3](2010)在《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人群辨别任务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一组先天聋被试和与之匹配的听力正常被试,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被试在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有中央线索化的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和听觉障碍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但是听觉障碍被试消失得比听力正常被试早。无中央线索化的辨别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被试组仅在SOA=650ms时,听觉障碍被试没有发现返回抑制现象。结果表明听觉障碍被试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更易受中央线索化条件的影响,听障被试的空间注意调节机制更具策略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心理学》期刊2010年02期)

刘幸娟,张明[4](2009)在《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人群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一组先天聋被试和与之匹配的听力正常被试,采用2×4×2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被试和听力正常被实在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的影响。实验1采用有中央线索化的辨别任务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听力正常在所有SOA(350/650/950/1250ms)都出现了基于位置的IOR,而听觉障碍被试的IOR则出现(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商应美[5](2009)在《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最早是在对视空间注意内部定向实验中发现的。自该现象发现以来,研究者们经历20余年的探索,进行大量相关研究。最初在视觉通道,随后在听觉通道、跨通道中都观察到了这种效应。本论文以听觉IOR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1)听觉IOR的理论模型:双过程模型和反应抑制理论;(2)听觉IOR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关联、中央重新定向、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和任务难度;其次,结合当前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两个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进行了两组实证研究。研究一:探讨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IOR的影响。已往研究中,中央重新定向的研究主要限于视觉通道和跨视听通道领域,但在听觉通道研究中,还没有相关的研究结论。因此,通过研究一考察在听觉通道研究中,听觉中央重新定向是否是听觉IOR产生的关键因素?以Prime等(2006)在视觉通道中的研究为依据,探讨在检测和定位任务中,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IOR效应量的大小有无影响?影响方式是否与视觉通道的研究结果相同?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一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共设计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结果表明:(1)两个实验结果一致揭示,在听觉通道研究中,听觉中央重新定向不是听觉IOR产生的关键因素。听觉中央重新定向不存在时,也发现了听觉IOR;(2)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IOR效应量的大小没有显着影响,该结果支持了在视觉通道中的相关研究结论。即当要求被试检测或定位靶子时,听觉IOR效应量的大小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该因素的作用就是从线索化位置重新定向听觉注意以确保空间注意易化效应不弱化听觉IOR效应。研究二:探讨空间关联对听觉IOR的影响。已往研究中,空间关联是通过不同任务类型来实现的,这种操作与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和任务难度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一定混淆:混淆一是检测任务和定位任务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刺激-反应计划方式所致。检测任务属于一种间接的、任意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而定位任务则属于一种直接的、自然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混淆二是两种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检测任务测量的反应时包含检测和反应过程,而定位任务在此之外还包括选择过程。从任务难度而言,定位反应选择任务的反应时大于检测任务的反应时。为解决这两个混淆,研究二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共设计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结果表明:(1)两个实验结果一致发现,空间关联不是听觉IOR产生的必要条件。听觉IOR并不依赖于空间关联;(2)实验1的结果发现,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对听觉定位任务中的听觉IOR有显着影响,直接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比间接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更易增大听觉IOR效应量。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关联不是听觉IOR产生的必要条件,也较好地验证了在视觉IOR研究中的结论。即在听觉IOR研究中,通过变化刺激-反应计划方式,不但可以延迟听觉IOR出现的时间,而且不同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可以决定运动偏向的结果,较好地说明了听觉空间注意中相关反应加工的作用;(3)实验2的结果发现,任务难度对听觉IOR没有显着影响。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空间关联不是听觉IOR产生的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商应美,张明,王凌云[6](2009)在《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听觉返回抑制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排除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和任务难度两种影响因素,深入考察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空间关联的有无不是听觉返回抑制产生的必要条件;(2)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对听觉返回抑制有显着影响;(3)任务难度对听觉返回抑制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商应美,张明[7](2009)在《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听觉中央重新定向的有无不是听觉返回抑制产生的关键因素,但它的存在能够较好地引导听觉选择性注意进行快速转移,提高听觉选择性注意的搜索效率;2)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量的大小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09年01期)

刘亨荣[8](2007)在《不同实验范式中空间关联对基于频率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觉返回抑制是指呈现一听觉线索一定时间之后,对再次出现的可能在某一空间或非空间特征维度上与线索相同的听觉刺激的反应比与线索不同的听觉刺激反应慢。总结当前听觉返回抑制的研究,研究者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和靶子靶子范式,探讨了眼动、空间关联、中央重新定向事件、靶子呈现通道的不确定性和线索靶子间相互关系等因素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听觉返回抑制的认知机制,并提出双过程模型和匹配加工过程模型对听觉返回抑制进行解释。本研究采用2×2×3叁因素被试内设计,将基于位置和基于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范式相结合,共包括两个实验,分别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和靶子靶子范式,均要求被试完成简单检测任务和定位任务。考察了不同实验范式中空间关联对基于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⑴在线索靶子范式中,空间关联能显着增大基于频率听觉返回抑制的效应量;⑵在靶子靶子范式中,简单检测任务中没有发现基于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效应,在定位任务中发现了显着的基于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效应,说明在靶子靶子范式中,空间关联是检测基于频率听觉返回抑制的重要条件;⑶在靶子靶子范式中,反应上的重复是没有检测到基于频率听觉返回抑制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实验中就空间关联对基于频率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做了清晰地分析说明,从一个新视角,为当前的听觉返回抑制理论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刘幸娟[9](2007)在《听觉障碍人群基于空间返回抑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是在选择性注意研究领域中发现的。将空间的某一位置突然变亮或变暗,即线索化能够自动地引起注意定向,使得对出现在该位置上的反应加快与准确性提高。这一现象被称为易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线索呈现与靶子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约在300毫秒后,线索化位置上刺激的反应时长于非线索化位置上刺激的反应时,这被称为“返回抑制”。这种由外周刺激引起的反应倾向具有反射性和自主性,并用线索化位置与非线索化位置上刺激的反应时之差作为返回抑制大小的度量。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研究听力正常被试和听觉障碍被试在有无中央线索化条件下的检测和辨别任务中基于空间返回抑制的特点。所有实验均采用2×2×4混合实验设计。实验1和实验2考察了有无中央线索化条件下听力正常被试和听觉障碍被试在检测任务中基于空间返回抑制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检测实验任务中,听觉障碍被试组的反应时显着快于听力正常被试组,说明听觉障碍被试具有增强的外周注意资源,这种优势也表现在要求被试完成简单的字母觉察作业中;中央线索化使听力正常被试的检测任务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出现时程提前,但对听觉障碍被试没有影响;在检测任务短SOA条件下,听觉障碍被试的IOR量大于听力正常被试组。实验3和实验4考察了有无中央线索化条件下听力正常被试和听觉障碍被试在辨别任务中基于空间返回抑制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有中央线索化的辨别任务中,听力正常和听觉障碍被试都出现了典型的返回抑制,但是听觉障碍被试返回抑制消失的比听力正常被试早。无中央线索化的辨别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被试组仅在SOA=650ms时出现了返回抑制,听觉障碍被试组没有发现返回抑制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听觉障碍被试在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量小于听力正常被试,在无中央线索化条件下出现显着的易化效应,这与检测任务趋势不同。所有实验的结果说明听觉障碍被试与听力正常被试空间注意调节机制的会随着任务需求的不同发生变化,听觉障碍被试的注意调节能力更具有效性和策略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商应美[10](2006)在《视觉障碍者基于位置和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采用2×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共包括叁个实验。要求视力正常者和视觉障碍者分别完成简单检测、声音定位和频率辨别叁个实验任务。目的是在两类被试中,探讨基于位置和基于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不同任务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视觉障碍者中,听觉返回抑制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抑制现象;在两类被试中,基于位置和基于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和显着的受不同任务需求影响而变化的交互作用模式。此外,在实验中对相关任务需求和不相关任务需求之间的影响关系做了清晰地分析说明,从一个新视角,为当前的听觉返回抑制理论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6-01)

听觉返回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位置返回抑制是对先前注意过位置上的靶子反应变慢。探讨听觉障碍被试检测任务IOR的时程和量是否受听觉剥夺的影响。实验1中,听觉障碍被试和听力正常组被试具有相同的IOR时程和量;但在取消中央线索化的实验2中,当S()A为350ms时,听力正常被试没有出现IOR,听觉障碍被试出现了IOR,说明听觉障碍被试的注意脱离快于听力正常被试。听觉障碍被试对外周靶子的反应快于听力正常被试,表明听觉障碍人群具有增强的外周注意资源。听觉障碍人群的空间注意更具有效性和策略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觉返回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彭姓,常若松,李奇,王爱君,唐晓雨.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9

[2].刘幸娟,张阳,张明.听觉障碍人群检测任务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英文)[J].心理科学.2011

[3].刘幸娟,张明.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人群辨别任务返回抑制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0

[4].刘幸娟,张明.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人群返回抑制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5].商应美.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商应美,张明,王凌云.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7].商应美,张明.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9

[8].刘亨荣.不同实验范式中空间关联对基于频率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9].刘幸娟.听觉障碍人群基于空间返回抑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商应美.视觉障碍者基于位置和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听觉返回抑制论文-彭姓,常若松,李奇,王爱君,唐晓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