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敏(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中学,河北唐山064009)
摘要: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首要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此题得分很多考生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读懂诗,所以鉴赏评价无从谈起。本文运用历年高考真题示范,迁移课本所学诗词,从关注题目、抓住意象、找准诗眼、结合注解四个方面,引领考生快速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简单实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古诗;思想感情;诗题;意象;诗眼;注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情感价值——感受诗的魅力体会古人情怀;能力要求——真正读懂诗歌恰当表达;教学重点——(1)掌握理解古诗思想内容的方法;(2)掌握高考此类题的出题模式和解答此类题的答题模式;难点——真正读懂诗歌;如何快速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内容和感情基调。
1高考真题示范引领归纳整理
提醒学生注意高考此类题的出题模式,提问考生此类题思考的切入点。
1.1(2011年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①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②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③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④残阳:夕阳。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触景生情、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
(迁移课本教师提示学生回答陆游的《书愤》《游山西村》《登高》)
归纳方法一:关注标题——可以提示所写内容;可以提示节气时令;可以提示所抒情感。
针对练习(200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分)
参考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2(2007年四川)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人在羁旅的寂寞孤独思乡之情;(2)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3)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
迁移课本王维《山居秋暝》
归纳方法二:抓住意象,体味意境,把握情感。
针对练习(2007四川)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1.3【200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1)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2)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迁移《春夜洛城闻笛》
归纳方法三:找准诗眼,抓诗题,总领词;
抓透情词,表现作者心情的动词和形容词;
抓关键词句。
针对练习[2007辽宁]秋夜独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1.42007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归纳方法四:结合作者、注解、题干、小序等。
小序——交AI写作作缘起,感情基调,提示主旨。
看作者,知人论世,朝代、风格。
注解:可提示难懂的词语;可提示写诗的缘起;可提示时代背景;可提示诗人的境况
2归纳高考古诗词鉴赏感情类出题模式
常见题型:“写了什么内容(或几个层次,并作简要分析)”“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生活态度)”“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提醒考生答题时不能只答情感不结合全诗,要注意答题模式。
归纳总结:答题模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或“寄寓、揭示”)什么感情(或主旨)(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评价(总分总式)。
课下巩固练习:陆游《幽居初夏》;黄庭坚《题竹石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