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职业压力,生活满意度
教师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红,荆玉梅[1](2019)在《职业压力在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间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高校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省高校183名教师进行调查。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SPSS的宏程序PROCESS的进行中介检验。结果:(1)高校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生活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与其职业压力呈显着负相关;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其生活满意度呈显着负相关。(2)高校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能显着预测其职业压力,职业压力能显着预测其生活满意度,即职业压力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高校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仅会直接地影响其生活满意度,而且还可以通过职业压力间接地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丛兴[2](2019)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教师作为特殊群体,其职业相关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探究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和工作家庭冲突如何影响其职业认同,随机选取了福建省内幼儿教师556名,使用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和工作家庭冲突对其职业认同均有负向影响作用,并且工作家庭冲突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罗瑞[3](2019)在《云南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云南省曲靖市某县5所农村小学的212名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该地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从整体水平来看处于一般水平,其职业压力影响因素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工作压力、应试压力、学生压力、职业期许、个人成长、人际交往。职业压力源部分影响因素在学历、教龄和是否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职业压力影响因素在性别、年龄、婚姻、职称上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谭霞,王青[4](2019)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缓解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女教师的人数规模、学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提高,为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人们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性别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性别角色期待,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状态下或隐或显地为高校女教师群体的职能发挥与职业发展带来了压力困扰。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主动学习以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知识水平,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利用网络扩大协作与支持范围等,都是高校女教师新时期缓解压力和促进职业发展的良好对策。(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会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黄桂萍[5](2019)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教育行业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师群体也在新的浪潮中受到了各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在有限的职业生涯内,要处理各个层面的问题,要解决各个方面的矛盾,职业压力可想而知。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视角以及教育心理理论的维度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有关问题。旨在探索应对职业压力的措施,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生存空间,促进中小学教师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10期)
臧宁,梁玥,李蓓蕾,曹洪健,周楠[6](2019)在《初中教师主观感知到的工作压力与客观承担的工作负荷对其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的数据(N=1752),本研究考察了初中教师主观感知到的工作压力与客观承担的工作负荷对其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并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对工作满意度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的显着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教师主观感知到的工作压力对其职业倦怠感具有正向直接预测作用,而教师客观承担的工作负荷(即总教学时间)对职业倦怠感没有显着的直接预测作用;但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教师主观感知到的工作压力与客观承担的工作负荷均可以能通过降低其工作满意度而增加其职业倦怠感。这说明教师单纯的工作时间过长,不会直接使其产生职业倦怠感。这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总教学时间是一个客观的压力指标,需要内化为另一种主观的感受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才能进一步预测其职业倦怠感;且教师主观感受到的工作压力增加时,表现出的消极情绪可能会溢出,导致对薪酬待遇、管理方式、硬件设施和学生素质的满意度下降,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感。这些结果说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可能是教师的工作负荷对其职业倦怠感影响的原因,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可以从了解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入手;此外,未来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教师主观感知到的工作压力,还要重视教师客观承担的工作负荷;也启示未来研究应当全面考虑压力因素的主观和客观层面。(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郑明,宋晓兰[7](2019)在《四日正念密集训练减少教师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压力现象已经成为教育届的严峻问题。随着正念领域的发展,正念训练已经被证实是一项可以帮助各个不同群体应对压力、减少压力的有效方法。然而,怎样将正念训练惠及到高压力的教师群体中仍存在着较大困难。标准的传统正念训练虽然在帮助个体减少压力等负性情绪中有较大作用,但这样的课程往往需要八周时间且花费较高,这对在工作已经十分繁忙的教师群体中推广正念训练又增添了困难。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为期4天的密集正念训练,旨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减少教师群体的压力。同时,这一训练体制是植入到已有的教师继续教育系统中去开展的,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帮助教师群体。本研究中,171名教师自愿参加了训练。根据时间安排,将参与者分配到了正念组和等待组。参与者完成了正念水平,正负性情绪以及压力的前后测。结果表明,四天的密集正念训练能够显着提升参与教师正念水平,减少消极情绪和和压力。同时也发现,干预对消极情绪和压力的影响受到正念水平改变值的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了短期的密集正念训练带来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改善确实通过增加正念水平而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四天的密集的正念训练有效减少了教师的压力以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并讨论了短期教师正念课程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刘佳慧,杨成艳,邹吉林[8](2019)在《教师压力:理论模型与实践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现在教师负担很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可见,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压力山大,显着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低、工作绩效不高等消极后果。为了给教师减压,陈宝生还强调,"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可见,官方行政干预已开始行动,但除了社会和学校参与之外,教师减压归根结底还要靠教师个体自己。所以综述并梳理有关教师压力的理论模型与实践干预,对当下的教师减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梳理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压力的理论模型,包括:教师压力的理论与实证模型(TheoreticalEmpirical Model, Montgomery&Rupp, 2005),教学情境中的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Job Demand-Control/-Support Model, Karasek, 1979),努力付出与回报奖励不平衡模型(Effort-Reward Imbalance Model, Siegrist,1996),工作需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Demerouti, Bakker, Nachreiner,&Schaufeli, 2001)以及综合解释教师压力的动态整合理论(Dynamic Integrative Theory, McIntyre, McIntyre,Barr, Francis,&Durand, 201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压力模型虽然并非特异性地用于解释教师压力,但是基于这些理论模型开发的应用于教师职业健康心理学领域的量表、问卷等测量工具,其信效度已得到众多研究证据支持。基于上述理论模型,研究者从不同水平上进行了一系列教师压力管理与减缓的实践干预探索,包括:学校组织水平、教师个体水平、个体与组织临界水平的干预。学校组织水平的干预,关注教师是否能胜任教学工作要求,旨在通过调整工作要求或教师对工作的胜任力,来减少教师要面对的压力源,比如: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丰富教学资源、规划职业发展、班级管理训练等;教师个体水平的干预则更加关注教师本身,旨在使用经典的减压方法来减少教师的压力症状,增强教师的压力应对能力和社会情绪能力,比如:针对教师的正念减压疗法(MBSR)、压力管理与放松技术(SMART)、觉察与韧性培养课程(CARE);个体与组织临界水平的干预则是关注教学工作需求与教师能否胜任二者之间临界水平,旨在提升教师面对学校组织提出的工作需求与教师个体能提供的可利用资源之间的匹配度与契合度,比如:教师合作解决问题、导师辅导与同事支持机制、建立团队等干预措施。最后,本研究评价了当前教师压力研究在抽样、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等方面的不足,并尝试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提出教师压力管理和应对的一系列具体策略,并进一步展望这些压力应对策略可能对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提供重要启发。(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褚朋朋,孟维璇,王鹏,司英栋,张淑洁[9](2019)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师是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高校与教师的心理纽带,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即组织承诺,可以提供归属感和稳定性,并与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离职意愿密切相关。相关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和组织承诺相关,同时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及其内部心理机制,我们根据行政隶属的分类将国内高校分为叁类: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市属高校,进一步考察了高校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使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中文版工作满意度量表和组织承诺量表测查了1906名高校教师,探讨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以及跨高校类型结构方程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工作压力显着正向预测组织承诺和工作倦怠,显着负向预测工作满意度;(2)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多组分析结果表明,叁种类型大学的一些路径之间存在差异:与省属、市属高校教师相比,部属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部属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对组织承诺的负向预测作用与省属高校教师相比更强;部属高校教师与市属高校教师相比,工作倦怠对工作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工作压力可以正向预测部属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为帮助提高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感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婵,黄冬来[10](2019)在《高职专业教师转型期的心理压力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顺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审视自身的办学定位,调整办学方向是非常必要的。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如何更好地顺应学校办学方向的改变,及时调整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素质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劣。该文阐述了关注高职专业转型发展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性、危害及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缓解应对措施,帮助专业转型教师走出发展困境,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0期)
教师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幼儿教师作为特殊群体,其职业相关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探究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和工作家庭冲突如何影响其职业认同,随机选取了福建省内幼儿教师556名,使用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和工作家庭冲突对其职业认同均有负向影响作用,并且工作家庭冲突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红,荆玉梅.职业压力在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间中介作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王丛兴.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3].罗瑞.云南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调查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
[4].谭霞,王青.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缓解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压力[J].山东工会论坛.2019
[5].黄桂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2019
[6].臧宁,梁玥,李蓓蕾,曹洪健,周楠.初中教师主观感知到的工作压力与客观承担的工作负荷对其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7].郑明,宋晓兰.四日正念密集训练减少教师压力[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8].刘佳慧,杨成艳,邹吉林.教师压力:理论模型与实践干预[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9].褚朋朋,孟维璇,王鹏,司英栋,张淑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10].张婵,黄冬来.高职专业教师转型期的心理压力分析与研究[J].科技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