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期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冬小麦,呼吸,有机质,责任,黑土,根系。
长期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周鹏翀,沈莹,许姣姣,韩惠芳,宁堂原[1](2019)在《长期定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长期定位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呼吸以及根系呼吸的影响,研究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基于设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的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始于2002年),包括常规秸秆还田(PC)、免耕秸秆还田(PZ)、深松秸秆还田(PS)和旋耕秸秆还田(PR)4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法测定和分析麦田土壤呼吸及水热因子,并利用根去除法研究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根系呼吸与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相同,即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呼吸与根系呼吸速率均呈"低-高-低"的趋势。各处理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着,与PC相比,PZ、PS、PR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降低37.2%、17.0%、15.4%,PC、PZ、PR的根系呼吸速率较PS相比分别下降了9.4%、24.3%、22.4%。在冬小麦生育期内,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呈双峰型,比例波动为21.7%~82.0%,均值为49.1%,总体表现为PZ>PS>PR>PC。土壤呼吸与10 cm土层地温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湿度未达到显着相关。研究表明,与PC相比,长期定位耕作方式中PZ和PS可以降低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减少麦田土壤的碳排放,并且可以提高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其中PS的根系呼吸速率最高,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柏寒,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宋晓[2](2019)在《长期定位施肥下潮土磷素盈亏及对无机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长期定位施肥下潮土磷素盈亏、各形态无机磷的变化及土壤磷素盈亏对无机磷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以NK(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研究华北地区常见的4种施肥模式(NPK(单施化肥)、SNPK(秸秆还田)、MNPK(有机无机配施)、1.5MNPK(高量有机无机配施))下,土壤表观磷盈亏、累积磷盈亏、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变化,以及土壤磷素盈亏对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结果】25年不施磷肥土壤磷始终处于亏缺状态,土壤磷累积亏缺431.8 kg·hm~(-2),4种施磷肥模式(NPK、SNPK、MNPK、1.5MNPK)25年土壤磷分别累积盈余291.2、398.4、1742.4、2 676.9 kg·hm~(-2)。长期不施磷肥,土壤无机磷以Ca_2-P减少最多,减少49.0%。试验前13年上述4种施肥模式土壤Ca_2-P增加1.2—5.4倍,平均增加1.26—5.73 mg·kg~(-1)·a~(-1),后12年单施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配施Ca_2-P增长速率降低99.2%—112.6%,高量有机无机配施土壤Ca_2-P年降低2.0 mg·kg~(-1),以上4种施肥模式土壤Ca_2-P相对含量25年增加1.0%—3.5%;连续25年施用磷肥,土壤Ca_8-P、Al-P、Fe-P分别增加1.4—6.5、1.8—3.3、1.1—2.2倍,平均增加4.69—19.81、1.67—3.10、1.23—2.37 mg·kg~(-1)·a~(-1),其相对含量分别增加8.4%—30.0%、3.3%—4.0%、1.8%—3.3%;Ca_(10)-P和O-P含量长期维持在350—410、100—160 mg·kg~(-1),但其相对含量分别减少11.4%—29.7%、3.1%—8.9%。25年不施磷肥,土壤每亏缺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减少1.2、2.7、1.1、1.5、0.8、7.5 mg·kg-1。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模式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增加3.9—5.0、21.5—21.6、6.5—7.4、4.8—5.6、4.0—7.5、2.4—7.2 mg·kg-1。有机无机配施模式(MNPK、1.5MNPK)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增加1.8—2.8、14.2—16.4、2.5—3.2、1.9—2.6、-0.2—1.2、0.3—1.9 mg·kg-1。【结论】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提高潮土磷盈余量,提高土壤Ca_2-P、Ca_8-P、Al-P、Fe-P含量及其占总无机磷的相对含量,其中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提高程度高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潮土盈余相同磷量时,土壤无机磷以Ca_8-P增量最多,其次是Al-P、Fe-P;单施化肥土壤Ca_2-P、Ca_8-P、Al-P、Fe-P增加量高于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沃惜慧,杨丽娟,曹庭悦,李军[3](2019)在《长期定位施肥下设施土壤重金属积累及生态风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改良设施土壤的同时,设施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污染状况,本文以长期定位施肥的设施土壤(建于2009年)为供试土样,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土壤中重金属(Cd、Cr、Cu、Ni、Pb、Zn)积累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中除Cd以外的其他5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均未达到污染水平。Cd、Cr、Zn在鸡粪、秸秆、K_2SO_4、生石灰与复合肥共同施入时积累速率最大,Cu、Ni、Pb在鸡粪、秸秆与复合肥同时施入时积累速率最大。目前,Cd仅在CK处理下无污染,其他处理均产生污染,其中在鸡粪、秸秆、K_2SO_4、生石灰与复合肥5者共同施入时污染最严重,且20年后污染将加剧。同时该处理下的土壤Zn将于近20年后超标,造成污染。该处理下土壤的综合污染状况也最为严重。而不同施肥处理均可增加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其中5者同时施入时生态风险最强。研究表明,鸡粪、秸秆、K_2SO_4、生石灰与复合肥不同组合的长期施入可导致设施土壤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积累,产生污染,增加其生态风险。(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晓军,孙玉琴,王勇,张晓娟,张尚沛[4](2019)在《长期定位施肥对旱作土壤团聚体及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掌握宁南山区旱作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当地旱作农田生产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择谷子连作施肥的5个处理,分析对比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中,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3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总体呈缓慢升高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呈现出"S"形曲线变化,不同生育期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呈现出双峰值("M"形)曲线。同一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变化差异显着(P<0.05),随着生育期的变化,速效钾含量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经过5年长期试验,各年份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有所升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在不同生育期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长期施肥对于维持土壤肥力、调节土壤团聚体各级比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蒋曼,罗力,戴瑞明,何世英,白鸽[5](2019)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部门定位与功能整合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推行中各相关部门能否妥善处理好关系,合理划分责任权限以充分发挥协同整合作用是构建完善的长期护理体系的基础。首先,长护险的正外部效应特征、国外长护险政府承担的重要责任以及我国其他5种社会保险的举办经验均提示,我国长护险必须走政府主导、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主管的道路;其次,实现卫生系统与民政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衔接是实现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功能融合、资源整合以及服务连贯统一的前提,而现阶段医保部门与民政系统协同合作是长护险制度与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精准衔接的基石。在政府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参与长护险利于长期护理供给多元化,满足多层次的护理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资源》期刊2019年01期)
何新刚[6](2019)在《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主要针对生态环境定位监测信息数据库的组成、监测管理的意义信息的相关标准以及框架进行了探究,指出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政策及执行标准,希望能为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及保护提供数据参考,使得用户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全面地进行监测数据的了解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杜燕,王天野,吴阳生,高强,高云航[7](2019)在《黑土钾素形态对长期定位施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清楚的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钾素形态的影响。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对不同田间试验小区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处理分为3类:单施化肥、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结果表明,在长期施肥条件下,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除NP+S2.5)和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相比不施肥(CK)处理全钾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S5.0、N+S5.0、NPK+S5.0处理增加效果显着,单施化肥处理相比CK处理全钾含量变化不一致,其中N、NP处理较CK处理全钾含量有所降低,K和NPK处理较CK处理显着增加。缓效钾含量在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的影响下其含量增加效果显着,其中K+S5.0处理缓效钾含量增加最多。矿物钾是土壤中相对稳定的钾素,长期施肥对黑土中矿物钾含量的变化影响并不大。在长期施肥条件下,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和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相比CK处理速效钾含量都显着增加,其中以NPK+S2.5、K+S5.0、NPK+S5.0处理速效钾含量增加最多。长期施肥对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影响都以K+S5.0处理增加最多。黑土中的矿物钾约占全钾的90%~98%,矿物钾占全钾的比例最高,水溶性钾占全钾的比例最小。因此,不同施肥处理中以化肥配施玉米秸秆对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NPK肥配施,黑土中的钾素形态因不同的施肥处理其含量不同。(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倩,许莹莹,刘树堂,裴玉贺,宋希云[8](2019)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夏玉米籽粒清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33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高低氮肥对夏玉米(Zea mays)籽粒清蛋白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高氮组(年施用量为276kg·hm-2)、低氮组(年施用量为138kg·hm-2)以及对照组(不施氮肥)。以玉米品种‘鲁玉16’为材料,人工授粉后,在玉米成熟期取其穗中部籽粒,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籽粒清蛋白进行差异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长期高、低氮处理均导致清蛋白的含量降低,且在低氮条件下达显着水平。双向电泳结果表明长期低氮处理与不施氮肥相比共有7个差异蛋白点, 1个上调, 6个下调;长期高氮处理与不施氮肥相比共有6个差异蛋白点, 1个上调, 5个下调。差异蛋白的基因表达分析与双向电泳结果相一致。通过质谱鉴定并对其进行功能分类,共分为4类,分别为: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相关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调控及防御抗逆相关的蛋白和功能未知蛋白。(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潇[9](2019)在《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11.655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仅1.35亩。土壤是作物的营养库,是吸收营养的贮存库和取用库,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力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农业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方面。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摇篮,植物的很多营养都来自于土壤,土壤不仅是植物吸收各种养分的载体,同时也是发生反应的重要场所。养分的吸收受土壤各种理化性质的影响重大,土壤理化性质受外界因子的影(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11期)
谢冰清[10](2019)在《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国家责任之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长期护理需求已从纯粹的个人风险或家庭风险,演化为一种社会风险。以国家兜底责任为核心的制度模式已难以因应,国家角色亟待转变。国家独力承担财政与供给之履行责任,并不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文化和国情,应当从兜底责任转向保障责任。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分散社会风险,并藉由社会多元供给方式,将给付责任分担给社会整体承担,国家对给付结果与目标实现承担保障责任。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法律规范作为制度性保障;在财源上承担部分财政责任,以保障制度顺利推行;通过持续监督与管制等措施,确保护理的品质与给付的可持续性。国家角色从给付者、执行者朝向规划者、监管者转变。(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长期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长期定位施肥下潮土磷素盈亏、各形态无机磷的变化及土壤磷素盈亏对无机磷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以NK(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研究华北地区常见的4种施肥模式(NPK(单施化肥)、SNPK(秸秆还田)、MNPK(有机无机配施)、1.5MNPK(高量有机无机配施))下,土壤表观磷盈亏、累积磷盈亏、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变化,以及土壤磷素盈亏对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结果】25年不施磷肥土壤磷始终处于亏缺状态,土壤磷累积亏缺431.8 kg·hm~(-2),4种施磷肥模式(NPK、SNPK、MNPK、1.5MNPK)25年土壤磷分别累积盈余291.2、398.4、1742.4、2 676.9 kg·hm~(-2)。长期不施磷肥,土壤无机磷以Ca_2-P减少最多,减少49.0%。试验前13年上述4种施肥模式土壤Ca_2-P增加1.2—5.4倍,平均增加1.26—5.73 mg·kg~(-1)·a~(-1),后12年单施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配施Ca_2-P增长速率降低99.2%—112.6%,高量有机无机配施土壤Ca_2-P年降低2.0 mg·kg~(-1),以上4种施肥模式土壤Ca_2-P相对含量25年增加1.0%—3.5%;连续25年施用磷肥,土壤Ca_8-P、Al-P、Fe-P分别增加1.4—6.5、1.8—3.3、1.1—2.2倍,平均增加4.69—19.81、1.67—3.10、1.23—2.37 mg·kg~(-1)·a~(-1),其相对含量分别增加8.4%—30.0%、3.3%—4.0%、1.8%—3.3%;Ca_(10)-P和O-P含量长期维持在350—410、100—160 mg·kg~(-1),但其相对含量分别减少11.4%—29.7%、3.1%—8.9%。25年不施磷肥,土壤每亏缺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减少1.2、2.7、1.1、1.5、0.8、7.5 mg·kg-1。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模式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增加3.9—5.0、21.5—21.6、6.5—7.4、4.8—5.6、4.0—7.5、2.4—7.2 mg·kg-1。有机无机配施模式(MNPK、1.5MNPK)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增加1.8—2.8、14.2—16.4、2.5—3.2、1.9—2.6、-0.2—1.2、0.3—1.9 mg·kg-1。【结论】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提高潮土磷盈余量,提高土壤Ca_2-P、Ca_8-P、Al-P、Fe-P含量及其占总无机磷的相对含量,其中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提高程度高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潮土盈余相同磷量时,土壤无机磷以Ca_8-P增量最多,其次是Al-P、Fe-P;单施化肥土壤Ca_2-P、Ca_8-P、Al-P、Fe-P增加量高于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配施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期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周鹏翀,沈莹,许姣姣,韩惠芳,宁堂原.长期定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2].王柏寒,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宋晓.长期定位施肥下潮土磷素盈亏及对无机磷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9
[3].沃惜慧,杨丽娟,曹庭悦,李军.长期定位施肥下设施土壤重金属积累及生态风险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4].王晓军,孙玉琴,王勇,张晓娟,张尚沛.长期定位施肥对旱作土壤团聚体及养分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蒋曼,罗力,戴瑞明,何世英,白鸽.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部门定位与功能整合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9
[6].何新刚.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
[7].杜燕,王天野,吴阳生,高强,高云航.黑土钾素形态对长期定位施肥的响应[J].华北农学报.2019
[8].吴倩,许莹莹,刘树堂,裴玉贺,宋希云.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夏玉米籽粒清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9
[9].张潇.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J].新农业.2019
[10].谢冰清.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国家责任之定位[J].云南社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