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连续性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教育,诺夫,博尔,连续性,思想,阈限,事件。
非连续性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秦丽楠[1](2019)在《基于“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名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学名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名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危机""遭遇""唤醒""告诫与号召"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能够克服当下名师专业发展的片面性、规范化、程式化等的不足,体现出全面性、价值性、主动性等特征。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教学名师从"外促"到"内生"、从"共性"到"个性"、从"反思"到"建构"的专业发展路径,帮助广大教学名师正确处理好连续性教育与"非连续性"教育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统一,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杨哲[2](2019)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新的人生遭遇和危机,成长轨迹初呈断裂,人生发展呈现非连续性态势,遭遇新的人生转向。高校资助工作要贯彻人本理念,以发展型资助为主体,将立德树人融于高校资助工作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直面断裂和转向,以告诫和号召、育助并举、唤醒主体、慰藉心灵的方式促进融合。(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13期)
廖敏[3](2019)在《非连续性教育对学生困境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O·F·博尔诺夫在他《教育人类学》一书中提出非连续性教育的思想,产生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本文致力于探讨非连续性教育对于学生困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表明了学生在"危机""遭遇"的困境下进行"号召与告诫""唤醒"的教育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3期)
卫美华[4](2019)在《“关键事件”触发“问题学生”转变——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微关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关键事件"。"关键事件"为转变"问题学生"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微关怀就是指教师在"危机"性质的"问题学生"教育"关键事件"中,通过唤醒、激励、告诫和召唤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15期)
蔡秋英,黄斌[5](2019)在《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高校反恐防恐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作为人口密集、校园进出相对自由、警卫力量相对薄弱、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区域,已经成为防范恐怖袭击,预防恐怖发生的重点区域。根据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高校开展反恐防恐教育首先要重视危机教育,逐步构建反恐防恐课程体系;其次要建设心理应激长效机制;最后要积极对青年学生推行"以国家认同为中心"的公民教育。(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1期)
阮亚青[6](2018)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危机"、"遭遇"、"唤醒"、"告诫和号召"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能克服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性、功利性、计划性的不足之处,体现出自然性、非功利性和时刻准备性的特征。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创新以非正式学习为主的教师学习方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和创设教师外部支持系统,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继续教育》期刊2018年04期)
王菁[7](2018)在《非连续性教育视域下中小学生学校生活转折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博尔诺夫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范畴,启发人们用新的视角理解教育。研究者也逐渐认识到非连续性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却鲜有研究者注意到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危机”、“遭遇”等转折事件。经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相关的文献呈现出研究方式单一,研究关注点集中于学校和教师的特点。鉴于此,本研究欲运用事件访谈法搜集数据资料,运用质性研究范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中小学生学校生活转折事件。经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编码,得出以下结论:(一)转折事件的时间规律:初中一年级的学校生活中的转折事件最多,其次是小学叁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然后是高中二年级和叁年级。每个高发时期的原因都因学生心理特点、学情和环境各有差异。(二)转折事件的类型:根据学生的变化内容,转折事件可以分为学习成绩、学生性格与人生态度、学习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以及学习兴趣四种转折;根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可以将转折事件分为正向转折和负向转折。(叁)转折事件的引发因素:通过对访谈的分析编码,我们发现教师教育行为与外部环境因素是造成学生学校生活转折事件的主要原因。开导与鼓励、帮助与辅导、期望与责任等积极的教育行为可以促使学生发生正向的转折;讽刺、冷漠、嘲笑的消极的教育行为发生于不同的学生身上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转向。而转学、留级等外部环境的变更则会给予学生正向转折的动力。经过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转折事件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学工作中的叁点建议。(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8-06-03)
向华[8](2018)在《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当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博尔诺夫以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对传统教育学思想中的观念进行批判,并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该思想属于其教育人类学中的一部分,是教育人类学的突出成果。他在该思想中阐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教育的方式以及应用。这些思想对我们审视传统教育、拓展教育视野、挖掘教育潜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15期)
任杰慧[9](2018)在《非连续性教育:中国小留学生海外适应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从生活、文化、学习、身体和经济5个方面对中国小留学生海外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原有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上提出"前告诫"和"阈限期告诫和唤醒"的概念。研究发现,留学初期是小留学生适应性调整的"关键期",父母和教育者的关心和及时告诫,有助他们摆脱"阈限"状态。此外,个人性格、家庭关系等也对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朱雁[10](2016)在《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已有的依据学生身心和道德发展的顺序和规律来进行教育设计的学校教育拓宽了视阈。他认为人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重视危机、遭遇、告诫与号召、唤醒等非连续性事件对人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我国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6年18期)
非连续性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新的人生遭遇和危机,成长轨迹初呈断裂,人生发展呈现非连续性态势,遭遇新的人生转向。高校资助工作要贯彻人本理念,以发展型资助为主体,将立德树人融于高校资助工作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直面断裂和转向,以告诫和号召、育助并举、唤醒主体、慰藉心灵的方式促进融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连续性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秦丽楠.基于“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名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辽宁教育.2019
[2].杨哲.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19
[3].廖敏.非连续性教育对学生困境教育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9
[4].卫美华.“关键事件”触发“问题学生”转变——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微关怀[J].江苏教育.2019
[5].蔡秋英,黄斌.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高校反恐防恐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6].阮亚青.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创新[J].当代继续教育.2018
[7].王菁.非连续性教育视域下中小学生学校生活转折事件研究[D].聊城大学.2018
[8].向华.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8
[9].任杰慧.非连续性教育:中国小留学生海外适应性问题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8
[10].朱雁.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