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包括后纵梁第一前段、后纵梁中段、后纵梁第二前段、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所述后纵梁中段的一端设置正在后纵梁第一前段的一端,所述后纵梁中段另一端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的一端,所述后纵梁第一前段与后纵梁中段的一端通过第一焊接点连接,所述后纵梁中段的另一端与后纵梁第二前段的一端通过第二焊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前段搭接端设置在后纵梁第一前段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一前段外倒角设置在第一前段搭接端的外侧,所述第一前段内倒角设置在后纵梁第一前段的内侧,分割成三段式纵梁,开模费用较少,同时由于每段梁体较小,成型相对容易,单件梁体质量很好控制。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包括后纵梁第一前段(1)、后纵梁中段(2)、后纵梁第二前段(3)、第一焊接点(4)和第二焊接点(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设置正在后纵梁第一前段(1)的一端,所述后纵梁中段(2)另一端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一端,所述后纵梁第一前段(1)与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通过第一焊接点(4)连接,所述后纵梁中段(2)的另一端与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一端通过第二焊接点(5)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包括后纵梁第一前段(1)、后纵梁中段(2)、后纵梁第二前段(3)、第一焊接点(4)和第二焊接点(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设置正在后纵梁第一前段(1)的一端,所述后纵梁中段(2)另一端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一端,所述后纵梁第一前段(1)与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通过第一焊接点(4)连接,所述后纵梁中段(2)的另一端与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一端通过第二焊接点(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第一前段(1)包括第一前段搭接端(101)、第一前段外倒角(102)和第一前段内倒角(103),所述第一前段搭接端(101)设置在后纵梁第一前段(1)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一前段外倒角(102)设置在第一前段搭接端(101)的外侧,所述第一前段内倒角(103)设置在后纵梁第一前段(1)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中段(2)包括中段第一搭接端(201)、中段第一外倒角(202)、中段第一内倒角(203)、中段第二搭接端(204)、中段第二外倒角(205)和中段第二内倒角(206),所述中段第一搭接端(201)设置在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所述中段第一外倒角(202)设置在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外侧,所述中段第一内倒角(203)设置在中段第一搭接端(201)的内侧,所述中段第二搭接端(204)设置在后纵梁中段(2)的另一端,所述中段第二外倒角(205)设置在后纵梁中段(2)的另一端外侧,所述中段第二内倒角(206)设置在中段第二搭接端(204)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第二前段(3)包括第二前段搭接端(301)、第二前段外倒角(302)和第二前段内倒角(303),所述第二前段搭接端(301)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一端,所述第二前段外倒角(302)设置在第二前段搭接端(301)的外侧,所述第二前段内倒角(303)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内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多数汽车车身来说,后纵梁一直都是钣金件中开模难度较大的关键性承重件,由于梁体大而且型面复杂,造成模具费用较高,而且钣金件质量一致性很难控制,钣金件容易扭曲变形。
原结构是整体式纵梁结构,梁体较大,纵梁型面复杂,导致模具费用较高,同时,由于单件较大,容易产生扭曲变形,型面复杂难以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减少纵梁模具开发成本,结构变形好控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包括后纵梁第一前段、后纵梁中段、后纵梁第二前段、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所述后纵梁中段的一端设置正在后纵梁第一前段的一端,所述后纵梁中段另一端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的一端,所述后纵梁第一前段与后纵梁中段的一端通过第一焊接点连接,所述后纵梁中段的另一端与后纵梁第二前段的一端通过第二焊接点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纵梁第一前段包括第一前段搭接端、第一前段外倒角和第一前段内倒角,所述第一前段搭接端设置在后纵梁第一前段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一前段外倒角设置在第一前段搭接端的外侧,所述第一前段内倒角设置在后纵梁第一前段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后纵梁中段包括中段第一搭接端、中段第一外倒角、中段第一内倒角、中段第二搭接端、中段第二外倒角和中段第二内倒角,所述中段第一搭接端设置在后纵梁中段的一端,所述中段第一外倒角设置在后纵梁中段的一端外侧,所述中段第一内倒角设置在中段第一搭接端的内侧,所述中段第二搭接端设置在后纵梁中段的另一端,所述中段第二外倒角设置在后纵梁中段的另一端外侧,所述中段第二内倒角设置在中段第二搭接端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后纵梁第二前段包括第二前段搭接端、第二前段外倒角和第二前段内倒角,所述第二前段搭接端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前段外倒角设置在第二前段搭接端的外侧,所述第二前段内倒角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分割成三段式纵梁,开模费用较少,同时由于每段梁体较小,成型相对容易,单件梁体质量很好控制。
2、焊接处采用搭接形式,焊点更牢固,不影响后纵梁的承重强度及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第一前段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中段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第二前段示意图。
图中:1、后纵梁第一前段;101、第一前段搭接端;102、第一前段外倒角;103、第一前段内倒角;2、后纵梁中段;201、中段第一搭接端;202、中段第一外倒角;203、中段第一内倒角;204、中段第二搭接端;205、中段第二外倒角;206、中段第二内倒角;3、后纵梁第二前段;301、第二前段搭接端;302、第二前段外倒角;303、第二前段内倒角;4、第一焊接点;5、第二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段式后纵梁的结构,包括后纵梁第一前段1、后纵梁中段2、后纵梁第二前段3、第一焊接点4和第二焊接点5,所述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设置正在后纵梁第一前段1的一端,所述后纵梁中段2另一端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一端,所述后纵梁第一前段1与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通过第一焊接点4连接,所述后纵梁中段2的另一端与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一端通过第二焊接点5连接。
具体的,所述后纵梁第一前段1包括第一前段搭接端101、第一前段外倒角102和第一前段内倒角103,所述第一前段搭接端101设置在后纵梁第一前段1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一前段外倒角102设置在第一前段搭接端101的外侧,所述第一前段内倒角103设置在后纵梁第一前段1的内侧。
具体的,所述后纵梁中段2包括中段第一搭接端201、中段第一外倒角202、中段第一内倒角203、中段第二搭接端204、中段第二外倒角205和中段第二内倒角206,所述中段第一搭接端201设置在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所述中段第一外倒角202设置在后纵梁中段2的一端外侧,所述中段第一内倒角203设置在中段第一搭接端201的内侧,所述中段第二搭接端204设置在后纵梁中段2的另一端,所述中段第二外倒角205设置在后纵梁中段2的另一端外侧,所述中段第二内倒角206设置在中段第二搭接端204的内侧,第一前段搭接端101与中段第一搭接端201配合,内部第一前段内倒角103和中段第一内倒角203的交接处焊接,外侧从第一前段外倒角102和中段第一外倒角交接处焊接。
具体的,所述后纵梁第二前段3包括第二前段搭接端301、第二前段外倒角302和第二前段内倒角303,所述第二前段搭接端301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一端,所述第二前段外倒角302设置在第二前段搭接端301的外侧,所述第二前段内倒角303设置在后纵梁第二前段3的内侧,中段第二搭接端204与第二前段搭接端301配合,内部从中段第二内倒角206与第二前段内倒角303交接的地方焊接,外侧从中段第二外倒角205与第二前段外倒角302交接的地方焊接。
结构原理:通过三组模具开发后纵梁第一前段1、后纵梁中段2和后纵梁第二前段3,然后纵梁第一前段1与后纵梁中段2之间通过第一焊接点4焊接,后纵梁中段2与后纵梁第二前段3之间通过第二焊接点5焊接,彼此之间通过搭接的形式焊接,使得结构强度更稳定,承重力更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1897.X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6(江西)
授权编号:CN209535207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2D 21/02
专利分类号:B62D21/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34100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远泉大道3号
发明人:张智源;汪伟;沈月明;鲁金贺;张泽毅
第一发明人:张智源
当前权利人: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