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雨水集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雨水,径流,干旱,肯尼亚,水窖,水源地,桥面。
雨水集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胡晋茹[1](2019)在《干旱区路面雨水集流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公路雨水利用的相关文献,依据水文资料和路面特性,分析了干旱区公路路面收集雨水的可能性和产流规律,在满足公路路基的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蒸发、渗透、径流、利用、排放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对雨水的管理,提出了一套干旱区公路雨水综合利用体系,包含集雨子系统、蓄水子系统、下凹形土壤持水子系统和路域植被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峰,巴永娣,张建旗[2](2017)在《兰州市城区不同集流面雨水径流水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兰州市水资源匮乏和供需矛盾,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进一步推行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屋面、庭院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雨水径流及蓄雨罐中的雨水水质进行不同时间段化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集流面雨水径流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历程,浓度有所下降;同一场降雨屋面雨水径流水质最好,其次为混凝土路面径流,二者均可直接用于绿地浇灌,沥青路面雨水径流各阶段固体悬浮物(SS)浓度较高,对园林植物危害较大,不宜直接回用。同时,提出了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初步建议,为兰州市园林绿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曹建生,董文旭,李晓欣,陈素英,胡春胜[3](2016)在《肯尼亚雨水集流利用现状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水集流作为一项古老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干旱缺水和缺乏天然的储水介质,雨水集流在肯尼亚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本文从庭院集雨、农田集雨、流域集雨及集雨的区域差异等方面,对肯尼亚的雨水集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区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角度,探讨了降雨、入渗、径流及蒸发的关系。最后指出,通过不同形式的雨水集流,减少无效蒸发,特别是无效的水面蒸发,是增加水资源总量的关键;而科学利用天然的储水介质与合理开发人工的储水介质,是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关键。雨水集流利用在肯尼亚生活用水方面已相当普遍,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但是在年降雨量不足500 mm的旱区农业生产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旱区降雨集流效率偏低,以及有限降雨资源的合理储蓄与高效利用。鉴于农田土壤对降雨再分配调蓄能力较低的缘故,通过在农田内开挖沟槽,进行降雨资源的短期储蓄与调控,将生育期前段多余的降雨资源留到无降雨的后段使用,是实现作物生育期内水分供需平衡的关键。本研究为充分发挥雨水集流在肯尼亚旱区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李爽[4](2015)在《基于雨水集流模拟的非线性建筑设计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非线性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呈现出增长迅速、影响力大的特点,然而这类建筑的诸多性能还有待研究,屋面的集流性能即是其中之一。研究以非线性建筑屋面的雨水集流模拟为切入点,探索了如何在设计初期应用雨水集流模拟结果对非线性建筑的集流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阐述了影响建筑集流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建筑雨水设计的关键性环节,进而对非线性建筑产生集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研究定位为降雨影响下的性能驱动优化设计,提出了在设计初期实现雨水集流模拟的必要性。对于如何实现非线性建筑的集流模拟,研究选取在参数化设计平台下对模拟程序的再开发。通过对雨水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的研究,最终应用粒子系统原理实现了建筑屋面雨水集流路径模拟,应用DEMON算法实现了流量分配模拟。模拟结果证明该程序较精确的实现了非线性建筑的集流模拟,可为后期的集流性能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对于非线性建筑的集流性能评价方法,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归纳总结,得出了与建筑集流性能相关的集流性能评价类型。根据影响各评价类型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了集流性能的影响因子及其评价方法。应用集流模拟工具与评价方法,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集流性能评估的非线性建筑优化设计策略,系统的论述了集流性能评价因子和设计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得出了基于集流性能的非线性建筑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从建筑的集流性能出发,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雨水集流模拟的非线性建筑设计评价与优化策略。该研究可为非线性建筑的屋面、结构和集流设施的优化设计提供设计指导和技术支持。从集流性能角度实现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的紧密结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苑军[5](2015)在《论述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资源问题一直是我国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水和森林,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无可厚非的,而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作为人们生存和发展中,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两者之间还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旱地造林的效率和质量,雨水集流,是近些年来,比较实用的一种造林技术,它的应用,使得旱地造林技术得到提高和完善,也有效的节约了我国的水资源,同时,还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从对雨水集流在抗旱地造林技术的运用展开了论述。(本文来源于《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3-14)
马虎迎,王长军,高波[6](2015)在《西北干旱地区新型水窖雨水集流控制与水质净化装置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传统雨水集流工程中水窖的集流控制,提高雨水利用率及提高水窖水质,提出了一种具有易实施、投资少、自动调节流量、自动排污净化等优点的新型水窖集流控制与净化系统。该新型水窖集流控制与净化系统中设计了杠杆式自动闸门以及复式沉沙池,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改善了水窖水质,在解决西北干旱地区水窖集流控制与水质净化问题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5年02期)
王洁,陈兵,张前进[7](2014)在《国内外公路雨水集流和利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国内外雨水利用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与公路雨水收集有关的研究进展和决定公路雨水收集可行性和理论量的关键技术参数,可为公路路面雨水收集和利用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交通建设与管理》期刊2014年16期)
曾志刚[8](2014)在《西固黄河大桥雨水集流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跨越敏感水域桥梁雨水集流系统集流范围和功能的基础上,参考以往设计经验和成果,分析确定了集流系统的组成及布置形式,研究并总结了截流管管径及急流槽容积的计算方法,以跨越黄河水源地保护区的西固黄河大桥为背景,计算确定了该桥集流系统相关参数的取值,设计的集流系统能较为合理的满足桥梁排水和排污要求,确保桥面雨水径流及时排出、减轻水污物径流对水域的污染、规避环境风险,为日后设计跨越敏感水体桥梁桥面雨水径流和桥上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径流的有效收集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4年08期)
李建龙[9](2013)在《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干旱缺水的严重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加强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雨水集流是一种先进技术,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本文将重点分析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3年24期)
李剑宁,姜立初[10](2013)在《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高边坡坝式路基雨水集流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速公路高边坡坝式路基集流,采用定位研究与调查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结合的方法,对高边坡坝式路基稳定及治理,通过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径流调控工程技术进行研究,为高速公路绿化,沿线村镇居民用水及小区域水土保持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研究出一套实用的应用技术。(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3年08期)
雨水集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兰州市水资源匮乏和供需矛盾,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进一步推行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屋面、庭院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雨水径流及蓄雨罐中的雨水水质进行不同时间段化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集流面雨水径流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历程,浓度有所下降;同一场降雨屋面雨水径流水质最好,其次为混凝土路面径流,二者均可直接用于绿地浇灌,沥青路面雨水径流各阶段固体悬浮物(SS)浓度较高,对园林植物危害较大,不宜直接回用。同时,提出了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初步建议,为兰州市园林绿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雨水集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斌,胡晋茹.干旱区路面雨水集流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J].公路工程.2019
[2].赵峰,巴永娣,张建旗.兰州市城区不同集流面雨水径流水质分析[J].甘肃林业科技.2017
[3].曹建生,董文旭,李晓欣,陈素英,胡春胜.肯尼亚雨水集流利用现状及思考[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
[4].李爽.基于雨水集流模拟的非线性建筑设计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5].苑军.论述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运用[C].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5
[6].马虎迎,王长军,高波.西北干旱地区新型水窖雨水集流控制与水质净化装置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
[7].王洁,陈兵,张前进.国内外公路雨水集流和利用探讨[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
[8].曾志刚.西固黄河大桥雨水集流系统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
[9].李建龙.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
[10].李剑宁,姜立初.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高边坡坝式路基雨水集流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